浅析福利院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社交困境现状

日以远兮 2023-09-25 17:00:33

引言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指父母虽然健在,但是却无抚养能力或不愿抚养的儿童。

2006年,在民政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等15个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民发52号)中正式使用了这一概念。

即新形势下我国孤儿保障工作的对象是“失去父母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未成年人”,该《意见》将这一群体统称为“孤儿”。

随后,国家对孤儿有了新的定义,即父母双亡的未成年人,由此,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被区分开来。

2019年6月,民政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均符合重残、重病、服刑在押。

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出境八种情形之一的儿童,或者父母一方死亡或失踪。

另一方重残、重病、服刑在押、强制隔离戒毒、被执行其他限制人身自由的措施失联、被撤销监护资格、被遣送出境情形之一的儿童。

随着民政工作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又出现了一种新型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均未去世或失踪,且有抚养能力却不愿意履行抚养职责的儿童,这类儿童类似处于半弃婴状态。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与孤儿一样,面临失去父母照顾的困境,但在社会救助方面,却没有与孤儿相等的福利保障制度。

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其中的一方,虽然没有死亡或失踪,但是事实上不能提供经济支持和照料的儿童。

这类群体主要包括:由于父母入狱而形成的无人抚养儿童、由于父母离家而形成的无人抚养儿童以及由于父母疾病而形成的无人抚养儿童。

本文所选取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指的是:因父母双方去世、双方服刑、一方去世而另一方失联、一方戒毒而另一方失联、一方去世而另一方服刑的原因没有能力和机会抚养,从而被国家福利院收纳的儿童。

社会交往是社会关系的其中一种,交往对象在特定的环境与背景中,通过物质交换以及精神层面的持续沟通,这种社会关系对互动双方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改变。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充斥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处,社会交往贯穿人类生活的始终,但是人在面对社会交往时,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表现为以逃避的形式摆脱社交带给人的不安全感,由此产生社交困境。

本文所强调的社交困境指的是福利院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回避社交、孤立自我的状态。

优势视角理论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一个重要的理论,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服务的过程中不应该专注于服务对象的问题,而应该着眼于挖掘服务对象内部的潜能及优点。

在当前的问题与困境中找到机会和希望,最终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困难,获得成长。

这一理论首先由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教授DennisSaleebey提出,该作者提出社会工作者在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的过程中,应探求和扩展服务对象及其周围的资源。

以服务对象的优势作为服务的介入点,相信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资源和优势,并有足够的力量面对困难和挑战。

对于本文的服务对象—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来说,其自身的生理、心理资源是其应对困境的内部因素,而学校、福利院、社会支持网络、政府及公益组织是他们解决问题的外部资源。

本文的研究对象缺乏完整的家庭,并从小生活在集体中,但优势视角主张不过多的集中在服务对象的问题上,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社会资源。

如:为服刑人员子女安排心理咨询师,为他们建立信心;帮助服务对象学习资源,实现进入军队的理想等。

除此之外,笔者还通过小组工作的方法,帮助服务对象认识自身的优势,提高他们面对生活和解决困难的信心,克服自卑心理。

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积极引导服务对象建立正确的认知,使服务对象发现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从而促进组员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健康发展。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将人的一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这些阶段包括婴儿期(0-1.5岁)、儿童阶段(1.5-3岁)、学龄初期(3-5岁)、学龄期(6-12岁)、青春期(12-18岁)。

青年阶段(18-25岁)、成年阶段(26-65岁)、老年阶段(65岁以上)。

每一个阶段都有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当相应的任务没有完成或处理不当会导致个人同一性的缺失,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个阶段之上,八个阶段之间密不可分。

在本文中我们的研究对象处于学龄期和青春期的交界,他们的身体在这一时期迅速成长、改变,心理上也经历着从童年期向成年阶段过渡的转变。

埃里克森认为,处于学龄期的儿童通过训练自己的身体机能以及学会适应社会所必备的技能,从而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正在经历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他们自身的本能与社会要求之间开始产生矛盾。

他们会从纯粹的儿童时期过渡到新的时期,面临新的社会要求,因而产生困扰和混乱。

而在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社会交往中,由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自己与其他人家庭状况的不同,产生了边缘人心理。

造成他们难以克服这一时期产生的自卑感,并认为自我感觉与自己在他人心中的感觉不相称,从而造成他们敏感、情绪化的特点,使其在社会交往中存在障碍。

在小组活动中,根据这一理论随时关注小组成员的动态,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克服自卑感,建立自信心,打破社交困境的局面。

本研究大概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确定研究主题,笔者前期在Y福利院开展了“自我认知”、“防火小知识”小组的专业实践。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福利院中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存在性格内向,缺乏组员间的互动、不爱主动交流、吐字不清等问题,因而笔者对于组内问题较严重的组员进行了访谈。

通过与福利院内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访谈及与生活老师的交流,笔者了解到,院内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普遍存在自卑感强、社会交往能力较低下的问题。

所以笔者确定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社会交往作为主题,以此开展研究。第二个阶段是事实无人抚养社会交往能力低下的原因分析。

笔者通过查阅资料和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观察发现。封闭的教育环境、缺乏专业的教育以及自我认知偏差是导致服务对象社会交往困境的主要原因。

第三阶段是社会工作的介入,笔者以优势视角和人格发展理论作为理论基础,设置小组工作计划,帮助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解决社会交往困境,积极面对生活。

第四阶段是评估,总结社会工作参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交往困境的可行性,反思不足之处。

资料收集的方法

实地研究法指在天然的社会环境中,对客观、真实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进行探究。笔者在D市Y福利院进行为期四个月的实习,在为服务对象开展小组工作的过程中,笔者以研究者和社会工作者的双重身份。

进入到工作中,亲身融入到服务对象的现实处境中,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撰写工作方案,全程参与到对服务对象的服务中。

访谈法,社会工作中的访谈法是指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在轻松的氛围下,面对面地进行有目的的对话。

为了更加切实地了解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生理及心理的真实情况,笔者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首先通过福利院的生活老师对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心理状态等进行了解。

在正式访谈之前,笔者需制定一个访谈提纲,将对服务对象需要了解的问题与角度列入提纲中,根据实际的访谈情况及服务对象的表现对提纲进行补充和完善。

在访谈中,笔者采取面对面的方式,为儿童准备情绪卡片,以了解儿童的心理、生活、学习情况,获取服务对象第一视角下的问题叙述。

本着认真、严谨、科学的原则全面地了解服务对象的真实状况。由于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与服务对象的访谈中不得涉及有关服务对象痛苦经历的询问,以免对服务对象造成心理伤害。

参与式观察法,参与式观察法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与研究提纲,深入到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通过亲身体验、旁观或使用相关的辅助工具。

在参与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的过程中了解服务对象,从而获得所需资料的一种方法。本研究中,笔者在Y福利院中实习四个月,通过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密切接触。

观察服务对象的行为举止、心理变化及小组组员的互动过程,以剖析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及社会交往困境产生的原因,从而针对性地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

随着一些关于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遭遇虐待、受伤害的新闻曝光,与其相关的政策也正在建立和摸索阶段。

笔者立足于社会工作视角,采取小组工作的方法,一方面,能够解决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同质性问题。

另一方面,也能够减少他们因从小失去父母的关爱而代带来的自卑感,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和谐的小组环境,有利于他们提高朋辈群体的支持。

所以,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困境救助具有创新意义。

福利院中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交困境现状

2022年6—12月,D市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项目,在D市福利院开展。

项目的主要内容是针对未成年保护、孤儿、弃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及由儿童福利机构抚养儿童开展的儿童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者在项目中负责协调多方资源,配置多方资源,进而为儿童互助网络建构提供帮助,多方资源涵盖社会工作者、管理部门、志愿者、心理咨询师等各个群体。

在进入福利院的前期准备阶段,笔者参与了针对福利院全部儿童开展的“四点半”课堂、感统训练等活动,作为从活动创立之初就参与的社会工作者,笔者经常扮演“者”的角色。

为学生介绍心理咨询师、文化课老师等,帮助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与福利院儿童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为小组活动收集资料、组员招募奠定了基础。

通过与Y福利院的孙老师咨询得知,前来参与活动的儿童是通过福利院前期筛选,选出的年龄适中、无精神疾病、智力发育正常的儿童,他们大多数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

通过与“四点半”课堂的志愿者沟通得知,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儿童不愿与他人进行互动,在老师提问时,也选择躲避目光,害怕回答问题。

福利院院长表示,在课外活动环节,一些新来的儿童由于经历及自身性格的原因,会选择独自面对墙壁沉默,对游戏设施表现得毫无兴趣。

结语

针对上述情况,笔者采用了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持,利用小组活动的方法,对具有社会交往困境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进行干预,帮助他们敞开心扉,学习社会交往技巧,培养与人交往的能力。

1 阅读:148
评论列表
  • 2023-09-26 16:47

    小说里说这是最忠诚的特工育苗地

  • 2023-09-25 20:29

    中国领养孩子条件太苛刻了,别说一般家庭,好样的家庭都达不到要求。

日以远兮

简介:每天给大家分享精彩图文,感谢大家的点赞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