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2009年,张海超切开自己的胸膛,看到了尘肺,如今他活得咋样?

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人会用“开胸”的方式剖开自己的胸膛让别人看?我们这里所说的“开胸”并不是医美行业的手术,而是真正意义

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人会用“开胸”的方式剖开自己的胸膛让别人看?我们这里所说的“开胸”并不是医美行业的手术,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剖开”。

也许有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会有人做出这样的行为,但河南人张海超却坚持让医生打开了自己的胸膛,而他的这一行为,也引发了一场不小的震荡。

河南郑州新密市,有着极为丰富的煤矿、石灰石和硅石等矿产,所以在当地也有很多从事耐火材料的生产厂家,本地人张海超就是在其中的一家耐火材料厂中打工的普通工人。

与村里面很多年轻人一样,张海超没有走出自己的家乡,他本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工厂打工,平平安安地赚到钱、无病无灾地过完平凡而普通的一生,但现实却总是事与愿违。

张海超的学历不高,只能当一名普通的工人,不过他却很勤劳,无论是刚入厂时从事的普通杂工,还是需要细心检查的破碎工,他都是任劳任怨。当然,因为工作岗位的原因,他一直都是在高污染、高粉尘的环境中工作,而且一干就是三年。

2007年,张海超感觉到自己经常出现胸闷的感觉,不久之后又开始喘气急促、咳痰等状况。原本他认为自己是得了普通的感冒,自己吃一些感冒药就能“挺过去”,谁知道药吃一大堆,症状不仅没有减轻,反倒是越来越重。没有办法,张海超只能向单位请假,到市里面的医院进行检查。

尽管市里的医院并没有给张海超最终确诊,但胸透片子上两个肺片上黑漆漆的阴影还是让张海超的心里一紧。

张海超虽然并不懂医术,但是也曾经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过透视片上有“阴影”,很可能是得了“癌症”。不过,他辗转河南省内多个医院的结果,还是让他稍微放下了一些担忧,结果都不是“肺癌”。

既然不是癌症,那么又是什么病呢?满心疑惑的张海超,开始有些胡思乱想,他想到自己有可能得上了什么怪病,更可能是什么绝症。

张海超虽然学历并不高,但毕竟年轻,思维还是比较活跃的,他很快就想到了自己曾经有一名已故的工友在2006年时曾经被诊断出“尘肺”,而自己的一些症状也和尘肺的症状很像。当初工人们得知“尘肺”能死人之后也都曾经担心自己的身体,单位还曾经全员体检,只不过当时的结果是大家都很健康,所以也都没有在意。

在医学的解释中,尘肺并不是一种病原性疾病,而是因为长期吸入无法被人体吸收的粉尘而引起的肺部疾病。通常情况下,长期在煤矿、石灰、石墨等具有大量粉尘漂浮物的工作环境中工作,如果没有适当的防护措施,工人们有较高几率患上这种“职业病”。

那么,自己会不会也是得上了这种要命的“尘肺病”呢?张海超已经没有过多思考的余地,因为这时候他的身体状况已经非常糟糕,不仅没有了工作而且还已经花费了大量的资金。

可以说,这时候的张海超就是在一条没有方向的道路上和自己刚刚28年的生命赛跑,他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只能“乱投医”。

然而,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让包括张海超自己都始料不及。

在与多家曾经为自己诊断的医院进行沟通之后,一些医院结合他的症状和工作情况,给出了“尘肺”的诊断证明,同时也告知张海超这种情况应该属于“职业疾病”,是可以由原本的用人单位和当地的卫生部门承担一部分治疗压力。

然而,当满怀对生命憧憬的张海超向其原单位索要工作以及相关的医疗证明时,却遭到工作单位的各种推诿,一直不给他出具相应的证明资料。

没有证明资料,就没有办法获得“职业病”的相关工伤补助和待遇,这就意味着张海超和他的家庭将会继续为了治病花费大量的资金,也意味着张海超本人并没有得到本应属于他的权益、原单位也没有履行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不仅如此,那些曾经给张海超作出“尘肺”诊断的医院,因为并非当地“职业病归属地”的医院,所以这些医院的诊断证明无法被当地相关机构采纳,而有采纳资格的郑州职业病医院又坚持其所作出的“无职业病”是无误的,如果想进行申诉,又必须有原单位出具的相关证明。

就这样,原本看到了希望的张海超,又陷入了一个似乎无解的“死循环”。

为了活下去,为了给自己一个说法,更是为了让其他可能和自己一样面临“死循环”的众多工友,张海超作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吃惊的决定:开胸检查。

2009年6月,已经被病痛和现实折磨了两年多的张海超,爬上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台,由医生进行了“开胸活肺检查”。他当然不会不知道“活肺检查”这种活人开胸、剖肺的手术将会面临多大的风险,但是他还是毅然面对了这种风险。

手术的过程是顺利的,结果也是让人满意的,因为医生明确地告诉张海超,他患上的就是“尘肺”。

不过,当初误诊的郑州职业病医院却再一次用“没有资质”的理由拒绝了张海超的“职业病工伤申请”。这样的结果让人难以接受,同时也引起了一些因为张海超“开胸查肺”事件而开始关注的媒体注意。

于是,在媒体上张海超“开胸查肺”的事情和误诊医院“没有资质”的态度,很快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热议。

因为有了媒体的介入和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职业病医院和张海超原单位纷纷站出来表示“不存在失误”和否认存在责任。但是媒体所带来的震荡却很快将盖在真相上面的破布扯得一干二净。

有人发现,张海超因为没有职业病医院的相关证明,已经被信访单位拒绝多次,已经成为了一定意义上的“上访户”。尽管镇里面也曾给他“开后门”批了一笔“补助款”,但是他跑了4个多月之后才领到了300元。

还有人发现,其实早在2007年的那一次企业体检中,就已经发现了张海超肺部异常的情况,并且向其原单位发出了“复查通知”,但单位相关负责人以“体检是公司行为,没有义务告知个人”的理由,而被搁置一旁。

很明显,在张海超“被迫开胸”事件的背后,并不仅仅是工伤事故这么简单的事。

随着媒体和舆论的介入,事情开始向张海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张海超做完手术之后的7月中旬,镇领导和村支书笑呵呵地给张海超送上了1万元,让他“先花着”,新密市委书记也亲自到张家慰问还在缠着绷带的张海涛,还握着张海涛的手说“哥来晚了,你好好养病,我们会为你做主的”。

紧接着,当地的卫生督导组开始介入这件事的调查,在取得相关证明资料之后,确诊了“尘肺病三期”的病症,张海超也被认定为“工伤”,享有应有的相关待遇,他本人在得到了一大笔补偿费的同时,也被送往北戴河尘肺治疗机构进行了肺部灌洗治疗。

不仅如此,导致张海超患病又拒绝出具证明的原单位被罚款25万,党支部书记予以党内处罚,误诊的医院和信访接待相关人员,也都得到了处罚。另外,郑州市也在卫生部门的监督下,对全市的各个企业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职工健康、用工健康的大检查。

事情看起来已经得到了圆满地解决,但实际上所带来的震荡却不仅仅如此。

其实,早在1987年时我国就已经发布了有关尘肺病的防治条例,2001年以后全国人大、卫生部等单位也先后推出了职业病相关的鉴定、防治办法和措施。但尽管有条例、有办法、有措施,在地方性的具体实施方面,仍然还是有着很大的不足。

因为张海超的事件,人们重新审视了目前我国对于职业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的不足,以及相关监管机构在执行时的不力问题,继而推动了有关职业病防、治、关怀等一系列措施具体化、细节化地落实。

让人们感到意外的是,那位曾经握着张海超手要为他做主的书记,在12年之后被检方起诉,其中一条罪状,是在当时接受了张海超所在单位40万贿赂款,为该企业提供了一定程度上“追责”的保护。

那么,得到了赔偿的张海超,现在怎么样了呢?

“尘肺三期”,是很难治愈的顽疾,尽管张海超得到了赔偿,但仍然难以完全治愈。2013年,张海超因为并发症“气胸”入院治疗,在肺部功能退化严重的情况下不得不选择了“换肺”。

现在的张海超,依然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他用一部分治疗费购买了一辆公交车,自己成为了一名公交司机,虽然收入并不多,但也算是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

在工作之余,张海超还一直为那些同样患上职业病的工友们奔走,致力于尘肺病防治的相关公益事业,并且还在网络上成立了一个工作室,与一些专业的法律人士一同为那些存在劳动争议的工友们争取应有的利益。

张海超的故事,似乎已经告一段落,但这件事情所透露的问题,至今仍然值得人们思考。

参考资料

《多家媒体呼吁修法应对开胸验肺 卫生部称属个案》中国新闻网

《新密原书记被指收涉开胸验肺企业40万,张海超:他曾说给我做主》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