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夫人为什么最后会那么惨?第一是因为他的胃口太大了,第二也是因为刘邦的谋算将她害得那么惨,当然了,刘邦本意并不想害戚夫人,但也是他间接害了戚夫人,他原本可以直接驳斥戚夫人请立自己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的建议,但是他没有,他也知道刘盈比刘如意更加适合当皇帝,可是他就是想要摆脱吕家的干政以及那些沛县老城的掣肘,他无法改变现状,所以就只有借改立太子一事去平衡各方的势力。
刘邦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可能因为宠爱戚夫人而不顾一切的立她所生的孩子为太子,他肯定是经过政治上的考量,所以才做出的决定,刘邦建国都是靠那些沛县的老陈以及吕家的势力架起来的,刘邦的出身不高,可以说是一介草民,而吕后的家族当时在沛县是大家豪族,他娶了吕雉,所以刘邦才会有起义的资本,他不光是需要外戚的资助,更没有自己的本家,所以在起义的时候,军队的主要将领还是吕家的人。
起义全部都用妻子娘家的人,这样肯定是不行的,一代以后起义成功,自己上了皇位,那么肯定处处都会受到吕家人的制衡,刘邦早早就想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就启用了沛县的故人,用以来平衡吕家的力量,后来张良萧何这些人确实被刘邦提拔起来了,他们也确实有能力,助他登上了皇位,没有让刘邦失望,可是刘邦又有了新的困扰,这些都是他的故人,即使他当上了皇帝,这些人也总是对他指手画脚的,所以他就非常不满,那么就要改变这种状态。
刘邦思来想去,只有废掉太子刘盈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这样才能解开自己身上的这些束缚,因为沛县的这些故人跟吕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也都想扶刘盈上位,那么现在不让刘盈上位了,这些人的权利就被削弱了。但是吕家人和这些沛县的故人,怎么可能任由刘邦这样胡作非为?他们也知道刘邦的心思,即使是樊哙这样不通政治只知道打仗的人也是不同意的,他甚至还要杀掉戚夫人母子。
刘邦能从一个无名小卒,后来当上皇帝,说明他也是有些本领在身上的,他甚至还有些无赖,他知道这件事情不可能成功了,为了安抚刘盈以及吕家,还有那些重臣的心,他跟刘盈说这是他对刘盈的考验,并不是真的想要废太子,不管他说这句话是真的还是假的,刘盈和吕后已经处在了胜利的边缘,他们也就不再追究了,直到后来刘邦去世,刘盈顺利登上皇位,吕后才秋后算账,处死了戚夫人和刘如意,毕竟事情因他们而起,即使他们可能也是被刘邦所利用,但是毫无疑问,戚夫人确实也有这样的野心。
刘邦也还算是有良心的,或者说他确实也宠爱戚夫人和刘如意,他给他们也留了后手,封刘如意为赵王,让他远离吕后政权,这样便可以平安无事,而且刘邦还立下了遗照,让刘盈善待刘如意,刘盈是一个比较宽厚的人,他确实也按照刘邦所说的做了,但是刘盈不迫害刘如意,不代表吕后就能够放过他,但其实也是由于戚夫人的挑衅,她被囚禁的时候总是唱谋逆的歌,最后吕后才对他们母子俩痛下杀手的,其实也不能怪吕后,要怪就怪她自己,或者怪刘邦当初的利用,吕后才一直怀恨在心。所以说,刘邦作为一个皇帝,对戚夫人的利用更大于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