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人借江阴要塞守长江,不料要塞参谋长和“小萝卜头”住过白公馆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5-04-23 22:09:27

1949年1月31日,平津战役正式落幕,部署在平津一线的55万国民党军也被全部歼灭;加上此前刚刚结束的辽沈、淮海战役,蒋介石共损失超过160万部队,但他仿佛已经输光的赌徒,虽然通电宣布“下野”,返回了老家浙江奉化蛰居,但内心深处并不打算离开牌桌,仍然以国民党总裁的身份暗中操盘。

蒋介石下野

江阴要塞扼守长江航道

为了确保其长江下游的基本盘,他任命亲信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负责防守以京沪杭为中心的长江下游防线。为此,蒋介石不仅拼尽全力,为汤恩伯集团拼凑了75个师45万人的基本部队,还从海军中抽调海防第2舰队(辖各种舰艇89艘)和江防舰队(辖各种舰艇44艘),整日游弋在长江航道上,准备随时拦截解放军渡江船队。

为了保障这上百艘舰艇的后路,同时也为了屏障南京卫戍区,国民党军方面全力加强江阴要塞防守,因为这里当面的长江江面最狭处宽仅1.25公里,一旦被封锁,无论江防还是海防舰队都将成为瓮中之鳖;而且从抗战时期开始,要塞已成为长江的大门,扼苏州、常熟、福山之线要冲,地位非常重要。

敌军高层对要塞火力十分自信

当时的江阴要塞东西分别与第123军和第21军互为掩护,自身也号称“固若金汤”,不仅有依托3座高山构筑的坚固防御工事和支撑3个月的粮弹储备,还有相当于1个步兵加强团的守备总队和工兵营、勤务连、通信连等直属部队。另有1个炮兵总台,配备大小口径火炮60门;1个游动炮兵团,配备战防炮36门,不管长江北岸有任何风吹草动,一次性就能发射上百发炮弹。

由于江阴要塞的强大火力,加上这里江面过于狭窄,因此不管最高指挥官汤恩伯,还是顶头上司、第1绥靖区司令丁治磐,都认为解放军渡江部队不会选择在江阴段渡江。丁治磐还在军事上会议上公然宣称:长江天险,并有坚固的江阴要塞,共军想要强渡长江,只有葬身鱼腹,步孙传芳失败之后尘。假如共军要在江阴渡江,一定能达到我们歼灭敌人的目的。

第1绥靖区司令丁治磐

要塞参谋长曾蹲过“白公馆”

但令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解放军偏偏就选中了这段江面。刚让他们想不到的是,表面看来“固若金汤”的要塞,其内部早已被渗透的千疮百孔,其参谋长梅含章虽然是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中央军嫡系,还到陆军大学深造过,担任过驻瑞士大使馆武官。

但早在抗战时期,他就对蒋介石消极抗日非常不满,因此被军统特务抓进了重庆白公馆,一关就是3年。坐牢期间,他结识了不少被捕的中共地下党员,其中就包括著名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秘书宋绮云,他同时也是小说“红岩”中“小萝卜头”的父亲。在宋绮云的帮助下,梅含章思想更加进步,即便1947年3月出狱后到陆军总司令部任上校参谋,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小萝卜头剧照

要塞官兵临战起义

除了梅含章这位参谋长外,要塞中兵权最重的守备总队队长吴广文早在1926年就已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但后来在残酷的斗争中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直到1938年才重新恢复,并奉命在国民党军中长期潜伏。在他的积极工作下,其姨表兄、时任要塞炮台上校总台长唐秉琳、工兵营少校营长唐秉煜及游动炮兵团长王德容等人都选择倒戈,加入了起义阵营。

4月20日渡江战役开始后,起义官兵立即行动,武装扣押了反动的要塞司令戴戎光,并调转炮口,将炮弹全部打在了友邻部队的头上,加速了左邻21军等部的溃逃。随着江阴要塞的易手,上游的国民党海军舰艇也被断了后路,士气更加低落。4月23日,眼看突围无望的海防第2舰队在司令林遵率领下起义。

江阴要塞起义剧照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