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军一度认真考察过苏-34战斗轰炸机,认为它可以担负多用途战斗机的角色,达到中国空军远洋拒止的要求;甚至有中国航空工业公司打算仿制它……最终,它存在的固有弊端阻止了这笔大订单;

战斗轰炸机在轻型轰炸机机体上融入部分战斗机特性,多用途战斗机则完全相反。本质区别就是:多用途战斗机利用固有空战特性,大大提高战场生存能力—这种改变诞生的基础就是80年代迅猛发展的战斗机作战软件和精确制导炸弹。其中,前者使得一款战斗机能在作战软件的辅助下,在不同状态下调整飞行姿态,即使不搭载复杂的变后掠翼技术,也能在高/低空、高/低速之间快速切换:后者提高机载武器的作战效能,使用数百千克炸弹就能完成以前数吨弹药才能达到的效果,降低对载机载弹量的要求;

事实上,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世界强国空军逐步放弃了战斗轰炸机这一款机型,转而发展多用途中/重型战斗机:F-16/15、阵风、台风等,它们借助强大的多空间预警网络、火控系统/雷达、空面精确制导弹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空地/面打击体系!这套体系在北约空袭南斯拉夫得到验证,其后,第二次海湾战争、空袭利比亚、空袭叙利亚等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得到升华;

英国空军的“狂风”被击落5架让美空军深刻认识到战斗轰炸机再高强度战争中的末日,继而将F-111全部退役;
可是,作为亲历者或者深度参与冲突的俄罗斯人却依旧默守陈规,认真发展出一款战斗轰炸机:原来,苏-24是为配合苏联陆军向西攻击欧洲大陆的战略需求,强调超低空精确对地攻击,并在完成攻击后迅速脱离——它在冷战时期可以获得米格-23/29/31、苏-27等一系列制空战斗机的支援,同时,地面苏军的也为苏-24攻击提供便利:苏军玩空地协同还是挺娴熟的。所以,俄罗斯自认为是苏式体系的继承者,忽略了国力和军力的衰退……俄罗斯空天军在新一代苏-27重型战斗机基础上,推出苏-24的放大进化版——苏-34。后者全面继承了苏-24的作战定位和使用理念,按照技术升级路线提高各项性能指标;

但是,由制空战斗机和战斗轰炸机组成的作战单位需要出发生产两款不同型号飞机,还意味着合自保留一套后勤体系:飞行员训练、弹药搭配、后勤维护、辅助车辆保障等领域都不尽。实战中的任何一款军机在执行任务后,必须在机场、维护、保障等设施都能满足需求的情况下,才能具备持续作战能力——多用途战斗机组成的空军在经费、后勤保障和运作复杂程度遥遥领先!灵活性和适应瞬息万变战场的特性才是多用途战斗机的王炸;

俄罗斯生产苏-34的工厂只有一家:新西伯利亚的飞机制造厂。而共青城加加林飞机制造厂、伊尔库茨克飞机制造厂和它也是俄罗斯主打战斗机生产厂家,它们产能不高:2012-2020年,苏-35S的总产量为132架——包括了中国的24架。因此,苏-34列装俄空天军的数量只有100多架:俄罗斯从2008年到2018年11年间分别生产了1,2,4,6,10.14.18.18.16.16.12架苏-34战机;而就是这100多架苏-34,还被击落了十多架,凸显俄罗斯空天军的在训练、战术、储备、产能等方面的弱点;

同时,生产苏-34占用了俄罗斯航空工业大量资源、经费,造成俄罗斯空天军被迫装备了苏-30系和苏-34系两种功能重复的机型,为野战后勤保障工作带来极大的麻烦:导致作战效率低下——这是中国海/空军努力改善的劣势!

更加麻烦的是:苏-34飞行员似乎延用了苏联前线航空兵的低空俯冲轰炸的套路!这招在20世纪8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中就不灵了:苏-17/22被频频击落——阿富汗抵抗军的“毒刺”、HN-5等单兵携导弹发挥巨大作用。可是,直到21世纪20年代,俄罗斯的苏-34还在固守老旧对地攻击观念,利用传统超低空临空轰炸目标战术:典型的“送战功”行为了;

苏-34飞行员们对于使用精确弹药的机会不多:俄罗斯军费匮乏、制导弹药被西方制裁(深刻教训),所以,他们日常训练的飞行时间可能不足,演习和训练中对于精确制导弹药的控制严格,飞行员们正是缺少日常使用经验,这才让苏-34被迫下线的——这对中国海空军具有重大启发:战斗轰炸机的地位将被多用途战斗机取代了;

不客气的讲,歼轰七A经过技术升级,携带精确制导吊舱/弹药、大航程、大载重、对海/地移动大/中/小目标探测/侦察能力、超音速飞行能力等一应俱全!不过,它与苏-34一样:机载电子战能力比较弱,需要挂载电子吊舱,可是,它携带电子吊舱以后就不能携带更多的弹药了,严重削弱了“破盾”实力!

歼轰七A拥有8个武器挂点、2个吊舱挂点,最大航程4800公里,最大载重量9吨!此外,他采用了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将飞行控制系统与飞行系统互相联动——具备了使用精确制导弹药的实力;但是,中国海空军发现它自身电子战能力弱、机载设备比较落后:它们已经进入二线单位和训练单位——2017年停产,西飞全力以赴开动新运输机和其他项目;

正是中国空军看到了未来,所以,苏-34没有进入中国空军未来多用途战斗机行列法;相反,中国发展了符合自己要求的歼-16重型战斗机;

歼-16机载航电系统很强大,不携带吊舱也足够保护自己和编队安全——携带电子战吊舱可以增强电子压制、电子对抗能力,而且不会影响歼-16的多用途作战实力——歼-16拥有8个800公斤挂架,足够携带更多的制导弹药。它的产量不会受到制约:已经发力生产,数量超过300架,可以轻松替换飞豹系而不会影响战斗力;

歼-16的电磁战/弹药品种远超飞豹系:这就赋予它更多的用途——歼-16携带超远程空空导弹可以进行反预警机/反加油机/反战略无人机/反电子战飞机/反反潜机的作战,而且可以对它们一发入魂!同时,歼-16进行改装以后,它在预警机、卫星等系统配合下,可以发射空间导弹击落卫星,为我军空天作战打下基础。

歼-16采用模块化设计,未来的升级版本生产效率很高、成本不高、飞行员适应性强,不会造成战斗力缺口。所以,这款战斗机完全符合中国海/空军2030之前的列装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