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佣兵”,这种存在于小说或电视中的角色,总会给人非常神秘的印象。
不过都说艺术源于生活,雇佣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明确存在的。
中国就曾有年轻人做雇佣兵,为履行合约内容,雇佣兵常年生活在枪支雨林的生活环境中,险象环生。
比如11年前,一位年轻力壮的陕西小伙,因生活所迫,最后选择了伊拉克做雇佣兵。
时隔十一年,这个小伙还幸存于世吗?他的生活过得怎样呢?
2015年,在伊拉克做雇佣兵的陕西小伙白晓保带着满身伤病回到了祖国,他缓缓从飞机下来,进入街道后吃了一份兰州拉面,面条进入嘴里的那一刻,眼泪从白晓保的眼角落了下来。
这家兰州拉面的味道比较常见,为何能让白晓保感动至此呢?
其实,白晓保通过一碗面条感受到了世间百态,在伊拉克生活这三年,他从未吃过这么温暖的面条,也深深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中国能有这样的和平盛世实属难得,人们被保护得很好,相比较那些乱世中苦苦挣扎的老百姓,白晓保觉得,能活着已是幸事儿,这样好的生活环境更是一种奢想。
回国之后,白晓保慢慢调整自己的状态,虽然这几年经历了诸多磨难,但不可否认,这种将生命置之度外的赚钱方式,为他赚来大量的金钱,这些钱完全能在市区买下一套房了。
白晓保回到了心心念念已久的老家,看着父母头有白发,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或许是感受过生与死的距离,白晓保性格有了极大的转变,他不似以往那般狂妄不羁,能心平气和的与父母坐下来谈心,不失为一件好事。
而这些小细节,父母皆看在眼里,虽然明面上不提,但他们心里清楚,儿子所经历的磨难远超过他们的想象。
不仅白晓保的父母,周围亲戚朋友也感受到了他的变化。要知道,早年间的白晓保可是出了名的小混混,心比天高,脾气也是十分暴躁。
家人管不了白晓保,便只能任由他在外放纵,却没想到,这种放纵会给这个家带来极大的悲剧。
原来,白晓保出生的家庭十分贫穷,都说穷人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他这里非但没能完好的体现出来,反而形成了非常恶劣的性格。
随着年龄的增长,白晓保到了可以上学的年纪,家人给他送去学校读书,可他从未把学业放在心上,成绩次次垫底也就罢了,后来还敢对学校老师动手!
学校对此事十分看重,经再三思考,他们决定对白晓保退学处理,这个处理方式对双方皆有好处。
没了学业的阻拦,白晓保更加肆无忌惮的在社会上放纵,一段时间下来,他竟结交诸多混混朋友,每天除了打架就是吃饭喝酒,日子过得好不快活。
这种情况下,弟弟白晓伟深受影响,也开始跟着哥哥后面行动。
起初家人没觉得什么,但到后来,弟弟白晓伟在打架斗殴过程中直接给他人造成重伤。
经法院审判,白晓伟需接受6年有期徒刑,这便意味着他的人生会落下一个污点。
白晓伟入狱一事,成了白晓保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深知,弟弟变成这样,和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他一步步将弟弟推向的深渊。
深感歉意的同时,白晓保逐渐远离周围的“狐朋狗友”,既然已无法再次接触学习,那当下最好的选择就是去社会上工作赚钱。
只是,因为年纪等原因,白晓保只能在家里做农活,不过现在的他老实很多,也会陪着父母问亲戚朋友借钱。
原来,弟弟打架斗殴给他人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生理伤害,他们需要赔偿很多损失费,这笔钱,远超家里的极限。
看着父母低头问他人借钱,白晓保心里很不是滋味,到后来,这些人像是躲老鼠一样躲着他们,再不愿借过多的金钱。
不借也就罢了,他们竟放出难听的言论,那就是子不教父之过,白父养出这样不争气的儿子就应该承担责任!
见多了他人的冷眼,白晓保和家人变得麻木起来,白晓伟锒铛入狱已成不争的事实,他们必须要接受这个现状。
可是,每每想起在监狱里备受欺压的弟弟,白晓保内心都会一阵抽痛。
他想起有一次冬天去探监,弟弟双手冻的发肿,显然是长期泡水的结果,很明显,弟弟不被监狱里的狱友待见,被迫在冬天徒手洗衣服,这才造成这样悲凉的局面。
可是这又能怎么办呢?以白家的家庭条件,根本找不到人帮助弟弟,他们也只能眼睁睁看着白晓伟这样吃苦。
直到6年后,白晓伟结束了监狱生活,再次回到了这个破旧不堪的家里时,一切才算真正过去了。
好不容易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还没等大家缓和过来,白晓保的奶奶又重病在床。
为能维持奶奶的生命,家里再次问别人借钱,只可惜,这并不能阻止生命的流失,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奶奶去世后,白父将家里所有钱集中到一起,购买了几百块钱一个的骨灰盒。
在十多年前,几百块钱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对家徒四壁的白家来说,能拿出来更是不容易。
可这个骨灰盒却遭到亲戚的冷言冷语,他们认为白家随便买个便宜点的骨灰盒就可以了,不必浪费钱。
这句话激怒了白晓保,他当即愤怒的和亲戚争吵起来。但这个举措,也彻底挑起了父亲的怒火,他一巴掌扇到白晓保脸上,这下算是让他冷静了。
这么多年来,父亲从未爆发过这样大的脾气,白晓保的眼神从不解到悲伤,内含诸多情绪,他知道自己让父亲失望了。
那一刻,白晓保也明白了金钱的重要性,他决定去城里打工赚钱,要给家人争口气。
其实这个时候的白晓保已收敛脾气,但在旁人眼里看依旧十分暴躁,和多年后的状态反差十分之大。
在亲戚朋友们的印象里,去城里打工前的白晓保还是满身混混脾性,和现在沉稳的他形成鲜明对比。
大家也暗暗觉得,这个年轻人未来发展很有前途,毕竟几年功夫,一下带回来几百万资金,这是旁人所不敢奢想的。
而事实证明,白晓保确实是个很有能力的人,仅几年时间,他就创办了一家安防公司,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拓展,白晓保也狠狠赚上一大笔钱。
他在城里给父母买了房,让他们享受亲戚朋友所没有享受过的好生活,也算是苦尽甘来了。
从外界人来看,现在的白晓保十分儒雅有气质,配得上落落大方的青年企业家形象。
不过,白晓保并不是很在意自己的成功,他经常当着媒体面回忆当年在伊拉克当雇佣兵的时光,深有感慨。
他称这次经历让他明白生命的可贵,能够幸存于世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那么,白晓保雇佣兵几年到底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发出这样大的感叹呢?
原来,2012年,离家出去工作后,白晓保面临了工作上的压力,他年纪不大,也没学历和技能支持,这样的条件,在社会上能做什么呢?
一圈看下来,他只能接受小区保安的工作,保安工作十分枯燥,对白晓保来说无疑是一种折磨。
也是这个时候,他意外发现一份伊拉克雇佣兵工作,上面显示的报酬是国内普通工资的几倍,看起来十分诱惑人。
不过雇佣兵的工作强度极大,一旦去了伊拉克,死亡便会无时无刻跟随在旁,赚来的钱能不能花出去都不好说。
然而,意气风发的白晓保哪能体会死亡的威胁呢?在他眼里,没钱比死亡还要恐怖,所以这个工作他完全可以胜任。
就这样,白晓保加入了雇佣兵联盟,他签下总价值400万赔偿金的合同,一旦自己不幸死亡,那么这些钱就会交到父母手上。
待到工作安排好后,白晓保坐上了去伊拉克的飞机,可刚下飞机不久,不知何处来的子弹便击在飞机附近!
白晓保有些害怕了,不过想到丰厚的报酬,他决定咬牙坚持。
不仅如此,他还接受了高等级的雇佣兵任务,那就是护送高级人员行动。
如此一来,白晓保就有获得枪支的资格,他需要穿上防弹服,且24小时不离身,随时关注周边的环境,以预防敌人的偷袭。
明明已经做足准备,可敌人依旧能钻空子向他们发动进攻,身上挂彩也都成了常态。
渐渐的,白晓保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他有些心生怯意,尤其看到周边搭档们一个接着一个倒下,那种恐惧感便更深了。
给白晓保印象最深的一次战斗里,他受了重伤,如若不是搭档的帮忙,或许就要被炮轰在战火之中,场面极为残忍。
那次他和搭档们集体遭到敌人的攻击,因为攻击来得突然,待到几人做出反应的时候已处于劣势。
战斗过程中,白晓保不幸中弹倒地,他用毅力支撑着身体,尽量控制不昏迷过去。
直到不久后战斗结束,战友们确定周边安全后,才上前将白晓保拖入安全地带,只是按照这一身重伤来看,短时间没法投入工作了。
可以说,这次命悬一线的经历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阴影,自那开始,白晓保将防弹衣随时穿在身上,一天除了洗澡临时脱下来外,防弹衣都贴在身上,这样可以增强他的心里安全感。
只是,安全感仅凭这些就能弥补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毕竟白晓保处在极度危险的环境,身旁每天都有人中弹死去,这让他对祖国产生了渴望,想着合约结束赶紧回归中国大陆。
在这里工作的雇佣兵,永远不知明天和死亡谁先到来,这个道理白晓保深有理解。
他身边关系较好的雇佣兵朋友们,真正幸存下来的寥寥无几,而给他印象比较深的人里就有一位非洲雇佣兵。
此人已是丈夫和父亲的身份,会经常拿着家人的照片偷偷流眼泪,这样一个牵挂家庭的人,最终还是惨死于战乱之中,他的家人们会永远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之中。
看到这里,白晓保便开始想念家中父母,自己这么长时间不和家人联系,也不知道他们过得怎么样了,弟弟这两年又是否适应社会正常生活了呢?
白晓保越想越害怕,如果自己不幸牺牲在这里,可能家人也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
虽然有400万的赔偿金,但相较而言,他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里,白晓保愈发谨言慎行,哪怕睡觉睡不安稳,也比被偷袭致死来得好。
好在他很幸运,经历长时间的跌宕起伏,白晓保成功熬过了这段时光,得到了回国的机票。
下飞机的那一刻,诸多情绪涌上心头,直到吃上兰州拉面,面条的暖流直接进入胃部时,眼泪也无可控制的从白晓保眼框中流了下来。
此时他才感受到了真正的安全感,这是安定幸福的中国给予他的。
三年的经历让白晓保性格大变,这才有了上面的故事,包括他的姑姑也经常感慨,称他是个很有思想和远见的人。
但这仅存于口头阐述,毕竟外人没有经历过他的痛苦,只能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评判他。
不过,凡事有好有坏,白晓保也算“涅槃重生”,他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让家人获得好的生活,也让那些看不起他们的人有了改观。
所以,繁荣盛世是一切发展的前提,请一定要珍惜。这个社会有很多机遇,只要多努力一点,或许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正如白晓保这般,他经历了三年雇佣兵的生活,对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更加珍惜。
所以能抓住机会,稳步前进稳步发展,这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