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小芳最近和我吐槽:“你说奇不奇怪?我家老大明明吃穿用度都是最好的,早教班、进口奶粉一样没落下,可老二啥都没特意培养,反而更会看眼色、学东西更快!”
我听完一拍大腿:“这不就对了!你家老二啊,那是天生带着‘外挂’来的!”
——都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可为啥“散养”的老二反而更精?今天咱们就扒一扒那些扎心的真相!
一、老二是“捡经验”的终极玩家你知道吗?老大第一次学骑车摔了5次,老二可能看两眼就会了!为啥?因为老二打从娘胎里就自带“观察学习”buff啊!
老大每次犯错、被爸妈教育,老二都在旁边偷偷记笔记:“哦,乱丢玩具会被骂”“哭闹没用,撒娇才有糖吃”……等轮到自己时,直接跳过“新手村”,直奔高阶玩法。
生老大时,咱哪个不是战战兢兢?奶瓶消毒3遍才敢用,咳嗽一声立马跑医院。可到老二这儿……
“哎呀,摔一下没事,拍拍灰继续玩”“发烧38度?多喝热水观察观察!”
不是偏心,而是老母亲终于悟了:孩子糙点养更皮实!这种“放养”反而让老二敢闯敢试,脑子越用越活络。
三、竞争生存法则:老二都是“人精”家里只有一个娃时,老大就是宇宙中心。可老二一出生就面临残酷现实:玩具要抢、零食要争、爸妈的怀抱还得靠“演技”!
为了刷存在感,老二从小练就一身本领:
察言观色:妈妈皱眉立马递拖鞋,爸爸叹气赶紧捶捶肩;
资源争夺:抢不到玩具?那就嘤嘤嘤装可怜;
反向拿捏:“哥哥最棒了!这个给你吃~”(转头偷摸藏起更大的那块)
别不信!很多二胎妈妈怀老大时手忙脚乱,怀老二时却成了营养学专家:
叶酸、DHA按时补,铁剂每周喝;
垃圾食品?不存在的!鱼肉蛋奶科学搭配;
胎教音乐天天放,古诗儿歌轮着念…… 这些细节积累下来,老二的先天发育可能真就“赢在子宫”。
五、最扎心的真相:老大才是“试验品”心理学家扎心总结:长子智商测试更高,但老二情商碾压!为啥?
老大承担更多责任,被迫“成熟懂事”;
老二专注“讨好卖乖”,轻松收割宠爱。 可你想过吗?那个憨厚的老大,曾经也是全家独宠的宝贝啊!
写到这里,突然心疼我家老大…… 作为父母,我们总说“一碗水端平”,可不知不觉还是让老二钻了空子。其实哪有什么“天生聪明”?不过是环境逼着孩子长出生存的铠甲。你家宝贝是老大更憨厚,还是老二更机灵呢?快来聊聊吧!
参考文献(权威来源):
彼得·克里斯滕森、托尔·比耶尔凯德尔,《出生顺序与智力表现研究》
罗伯特·扎荣茨,《智力稀释假说》
迈克尔·格罗斯,《兄弟姐妹心理学》
岩井俊宪,《阿德勒心理学实践手册》
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
简·尼尔森,《正面管教》
国家卫健委《孕期营养指南》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二胎家庭养育白皮书》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7版)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早期儿童发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