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番茄容易发生茎基腐病,菜农应掌握发生规律,采用3招搞定

嘉慧观察美食 2025-02-01 19:34:43

张家口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和夏季比较凉爽,成为大棚越夏番茄的重要栽培区。

大棚越夏番茄最适合在夏季高温的时段栽培,不仅能增强果实的糖分,也能填补京津及南方地区的市场空缺。

然而随着栽培多年的持续经营,因为种植者不重视与非茄科作物的轮作,往年积累的病原菌泛滥,导致今年大棚越夏番茄的茎基腐病愈加严重。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病害呢?

菜农应该如何防控呢?

茎基腐病概况。

导致大棚越夏番茄茎基部腐烂的病害叫做茎基腐病,其病原菌就是立枯丝核菌。

它能够存活于土壤和植物残体中,而且非常耐热,常在恶劣环境条件下形成厚壁孢子来保护自己。

立枯丝核菌会感染各种各样的植物,在大棚越夏番茄中危害最大的部位就是植株的茎基部,致使植株枯死。

立枯丝核菌在肉眼下观察不可见,仅在显微镜下方可见到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

在显微镜下观察时,我们会发现在干燥条件下,这些分生孢子聚集成团,呈现为一块褐色斑块,因此错误地被认为是虫害。

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在现代农业生产中,应该加强对种植者的培训,让他们意识到这种错误认知带来的防治不当所以造成的损失。

茎基腐病发生规律。

立枯丝核菌能够在土壤中存在超过三年,而且随着越冬期间的温度升高,孢子随之萌发,并以分生孢子的形态进入发芽阶段。

地温达到25℃时,大量孢子开始萌发进入芽期。

通常情况下,当温度降至20℃以下时,分生孢子进入休眠状态。

而在发芽期间,如果这段时间有利于病原菌的传播,那么就存在引发病害的可能。

病害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有足够数量的孢子,而根据采样调查统计,不同区域的土壤中病原物质含量存在较大差异。

立枯丝核菌在不同年份也会经历不同程度的增减,其数量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

立枯丝核菌最适宜生长和繁殖于温湿度高于24°C和75%左右的环境条件下,而温度高于32°C时,这种菌类又会受到严重抑制。

在适宜的环境下,立枯丝核菌能够加速繁殖,迅速累积大量数量,这是造成严重感病植物的重要原因之一。

然而,在土壤中存在一定量的立枯丝核菌并不是导至病害发生的唯一原因,还需要具备一定条件才能诱发严重病害发生。

首先,高温高湿是诱发严重病害发生的重要外部条件。

其次,植株本身也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只有感病植株才容易致使病害进一步加重。

通常情况下,徒长弱苗是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因为其适应环境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病原菌侵染。

年轻嫩绿植株比成熟老化植株更容易感染立枯丝核菌,这是因为年轻嫩绿植株中的同化产物或离体物质较丰富,从而为病原菌提供了良好的营养来源。

大棚番茄综合防治。

在符合番茄生长习性的基础上,通过轮作和倒茬的方法进行遮阳降温和除湿,使昼夜温差达到合理标准,有利于根系发育和阻止病害传播。

此外,合理施肥也是农业防治中重要的一环,要避免长期偏施氮肥,导致植株旺长。

同时,在定植前要尽量比早多留出时间以免引起感染。

培养壮苗是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注意合理疏苗,以提高通风透光性,并增强避雨性,提高植株抵御能力。

保持低压滴灌状态,有利于降低湿度和基层霉变情况,并保证植株正常供水供肥。

及时排沥水,并将落叶灰烬等田间杂物进行及时清理处理,并用消毒溶液进行消毒处理,以尽量减少宿主物质给病原菌带来的传播途径。

生物防治。

使用微生物菌剂主要通过竞争抑制的作用防治该病害,以实现综合防治效果。

化学防治。

进行防治时要配合使用化学药剂以实现最大的防治效果。

在种子处理方面,可以用0.3%多抗霉素液体浸泡种子0.5小时,以防止种子油腻过多导致药液浓度过饱和试剂晶化,从而浪费药剂,并影响药效。

在苗床处理方面,可以使用50%甲霜锰锭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洒后覆盖一层薄膜,以保持30-60分钟后揭掉薄膜,再用清水冲洗,以防止颗粒残留引起毒害。

其余操作步骤与其他方法相同,如淋水、晒干、过筛等操作步骤没有区别。

5. 综合防治措施可以解决大棚越夏番茄容易发生茎基腐病的问题。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