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糊凃,带20岁儿子抢银行,3年后齐上刑场,儿子不看父亲一眼

雄哥说职场 2021-12-17 16:24:25
引子

2001年9月14日,中原名城-郑州。

轰动一时的郑州“12·9”特大持枪抢劫银行案要画上句号了,当天,6名主犯(张书海、张宏超、张世镜、乔红军、张玉萍、张小马)被押赴刑场,执行枪决。

这是一个家族式犯罪团伙,其中,46岁的张书海是罪魁祸首,23岁的张宏超是他的儿子,33岁的张玉萍是他的妹妹,29岁的张小马是他的侄子。

固然,他们犯下惊天大案,罪大恶极,死不足惜!

另一方面,为了求财,他们父子、兄妹同赴黄泉路,也不禁让人唏嘘不已!

他们原本善良,张书海曾经担任村干部,尽心带领乡亲发家致富,张宏超案发时是学校学生会副主席,张世镜、乔红军是在校本科学生,张玉萍也只是一名艰难讨生活的单亲母亲。

到底是什么让他们转换了人生轨道,从而走上了不归路?

1、草根家庭

1955年6月,张书海出生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夏李乡侯庄村,父母是农民,家境普通。

美丽叶县

那个时候,全国乡下家庭都差不多。

张书海兄弟姐妹3人,大哥张书义(同父异母),妹妹张玉萍。

1970年6月,张书海从叶县岳楼初中毕业回乡务农,1971年下半年,16岁的他应征入伍,到辽宁省某部警卫连当兵,1976年退伍回乡。

张书海在部队的表现不错,还入了党。可惜的是,他在部队学到的技能被他日后用在抢劫上,他从部队私带回来的导火索也成了他日后自制爆炸装置的重要原料,据说,他当初偷拿导火索时也没想到有什么用途。

2、村干部

我国改革开放之前,不但大学生稀缺,退伍军人也是很少,所以,从部队回来的张书海很快就当上了侯庄村的民兵营长。

1978年初,23岁的张书海还成了家,妻子王雨是村里学校的民办教师,两人婚后育有两个儿子。

左3为张书海

1981年,张书海当上了侯庄村的村委会主任,直到1990年。

在村干部的位置上,张书海积极改善村里的交通环境,想方设法带乡亲们发家致富,获得的口碑不错。

3、下海经商

1991年,张书海36岁,在村主任的位置上干了10年,他决定辞职了。

这里有两个原因:

1、1990年下半年,乡里决定从优秀村干部里提拔一名副乡长,这是天大的好事!有能力、有口碑的张书海是热门人选之一,可是最终没他的份,后来传出消息说,这是因为竞争对手使用了金钱手段,于是,张书海一怒之下,不干了。

这次竞逐副乡长失败,几乎可以说,从此就改变了他的人生,不但是仕途的改变,更主要的是他的人生心态的改变。

2、1991年,全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众多体制内的人下海经商,有钱人纷纷涌现,于是,张书海的心动了,做村干部是“饿不死,难发财”。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张书海不是做生意的料,或许跟他的内向性格有关,他先是到南方贩卖麝香,结果弄了个血本无归,接着折腾开照相馆(照相技术也是他在部队掌握的),失败,又在叶县县城卖粉皮,卖鞋。

你看他是怎样做生意的:人家去问价钱,爱搭不理,也不会还价,十个顾客走九个,没弄多长时间,就又不干了。

4、再做村干部

生意赔了,张书海懊恼不己。

1993年,恰好村干部换届,颇有人望的张书海又回去当了村主任。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当事人的心中是极其憋屈的,外人的指指点点、闲言闲语在所难免,这就注定了当事人吃不了回头草多久。

几年后受审

1995年上半年,40岁的张书海再次辞去了村委会主任职务。辞与不辞,张书海思考良久,人在旅途,讨生活不容易呀。

这次,张书海夫妇前往省城郑州。来到郑州小商品批发市场卖麻将。

5、郑州创业

张书海前往郑州,主要与他的妹妹张玉萍有关。

美丽郑州

张玉萍1968年11月出生,比张书海小13岁,在他的兄妹3人中,大哥是同母异父的,而且他早己结婚另过,张书海和他的关系比较疏远,也因为如此,张书海和妹妹的关系很好。

张玉萍初中毕业时,之所以没有随同村闺蜜外出打工,选择入读河南省平顶山市卫校,正是由于张书海的鼓励与支持。

1987年下半年,张玉萍毕业后分配在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工作。

90年代初,张玉萍认识了一个郑州的有妇之夫,随即辞职前往郑州,自己开了一家妇产科诊所,生意不错,不久,张玉萍生下一个女儿,而这个男人在骗取了她的感情后一走了之,无奈,张玉萍只好带着女儿相依为命。

张书海和张玉萍兄妹情深,妹妹对哥哥便有种感恩的心理。她见张书海仕途失意,就劝说后者到郑州来,至少让兄妹有个互相照应。

郑州小商品市场

在妹妹的帮助下,张书海在郑州小商品批发市场卖麻将。

6、歹念生成

张书海重操旧业,重走的是他曾经屡战屡败的经商路,这次,上苍依然没有眷顾他,人到中年的张书海心中郁闷至极。

与此同时,张书海被检查出得了糖尿病、高血压,这着实把张书海吓了一跳,因为他的母亲等家族成员都是得了这些病而度过痛苦晚年的。

苦恼中的张书海左思右想,日想夜想,想来想去,最终是想到一个字:钱。日子过得苦楚,那次竞争副乡长失败,无非都是钱的问题。

张书海想到了金钱的伟大,接下来就是想到如何才能有钱。

自己经商不行,村干部的路子又没有了,张书海想着想着,就感到自己空有一副好身材而一无是处。

这下张书海就想到点子上来了!

既然身体素质好,身手敏捷,头脑聪明,为什么不去抢?

不想还好,张书海一想,还真觉得自己是吃这一行饭的“人才”。

张书海从感受日子的艰难,到感到生命的短促,他的确想了许多。可惜的是,此时,他没有想过走正道,使有限的人生活得有价值,而是在一种阴暗心理驱使下走上歧路。

从此,一个怀有极歹心愿的人出现了。

7、首抢告捷

张书海自从有了“抢劫”的念头,他的双眼便如同“装上”了贼性,走到街上都是在寻觅“猎物”。

1996年8月,他终于“侦探”到目标:居住在郑州市中原区万福花园6号楼的李全国(个体商人)。张书海经过多次跟踪、踩点,认为李家比较富裕,而且位置比较偏僻,容易得手。

确定了首战目标,自视甚高的张书海曾经想过“独食”,不过,他也是一个心思细致的人,后来他考虑到独自一人势单力薄,就决定物色同伙。

找谁呢?

也在郑州艰难讨生活的侄子张小马、张云志兄弟俩进入了张书海的视野。

张云志出生于1967年2月,张小马出生于1972年8月,这哥俩是张书海的堂侄,都只有小学文化。

靠打零工过日子的张氏兄弟不用堂叔张书海多费口舌,就欣然入伙。

过了一些日子,年龄大些的张志云(29岁)选择退出,以后他也没有参加张书海的犯罪,唯有他的弟弟张小马对张书海死心踏地。

1996年11月27日,经过多次密谋、踩点的张书海正式开始他的悍匪生涯。

当天晚上7时,张书海和张小马蒙面闯入李全国家中,持枪将李全国的妻子、女儿、女婿捆绑,然后翻箱倒柜,实施抢劫。张小马从李全国的女婿身上搜走几百元钱及一块手表。张书海从李全国夫妇卧室的木板箱子内抢走5000元钱。临走时,他们还从李全国家拿走一个黑色提包,包里有现金1万元。

这次“行动”虽然收获不丰,但是安然无恙,无疑增强了张书海继续为贼的信心,让他极度自负。

同时,对金钱的贪婪也让他把抢劫目标定得更大。

张书海的不归路初现了。

8、组团队

张书海想做“大生意”,必然还需要帮手。张氏兄弟不错,不过张志云明确表明不干了。

再拉谁入伙呢?

张书海思来想去,也没想到有合适的朋友,因为他向来不喜欢和更多的人打交道,没几个朋友。

没有得力同伙,就做不了“大事”。鬼迷心窍的张书海居然把目光转向了家人。

首先是他的大儿子张宏超。

张宏超出生于1978年7月,此时(1997年)是河南省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大一学生。张宏超在大学里的表现不错,年轻帅气的他还是校学生会的副主席。

张书海之所以招自己的亲人入伙,是因为他自视极高,没想过会出问题,如果不是他的自负心态爆炸,他应该不会打大学生儿子的主意。

那么,本该是优秀大学生的张宏超又为什么同意入伙呢?

首先是他对父亲的敬重,在他眼中,张书海是一个好父亲,尊敬的父亲叫做事,做儿子的他自然会顺从。

其次是家中贫穷的现实,家里贫穷,哪个年轻人都不甘。

最后是他的性格,他多少有些像张书海一样自负,读公安侦查专业的他自以为可以挑战司法。

一对臭味相投的父子就这样约好了同赴不归路!

另一个是张书海的妹妹张玉萍。

张玉萍向来遵从哥哥,对他言听计从,她也不需什么犹豫就入了伙。

张书海还是觉得力量单薄了些,父子合计琢磨,同村人张世镜又进入他们的视野。

张世镜出生于1977年1日,是张宏超的好同学、好哥们,此时(1997年)他在郑州信息工程学院读书,大一学生。张世镜家境贫寒,父母是老实巴交的农民,脚下有一个12岁的妹妹。

张世镜在大学的生活是过得满艰苦的。

彼此臭味相投,张世镜很快也成了同道中人。

出生于1976年4月的乔红军也是郑州信息工程学院的在校本科生,和张宏超、张世镜的关系也很好,后来他也参加了“12.9”特大银行抢劫案。

9、第一抢

团伙到位,张书海开始了更大的疯狂。

他的贼眼首先盯上郑州市电信局八分局营业厅(郑州市淮河路24号)。

这是张书海团伙第一次抢劫公共场所,也是全国第一个动用了爆炸装置的公共抢劫个案。

之前,张书海去那里交了几次电话费,看到很多人交钱,估计营业厅收钱不少,于是,这个营业厅就了张书海的“猎物”。

经过多次踩点、预谋后,他们在1997年11月19日采取了行动。

当日下午5时,张书海、张宏超、张世镜和张小马、张玉萍5个人烧了香,拜了财神,喝了酒就前往目的地-郑州市淮河路24号电信局八分局营业厅,张玉萍负责把风、接应,张小马身穿警服,手持仿真手枪把守大门,张书海持枪威逼营业厅内的工作人员,张宏超、张世镜翻入柜台内,抢夺营业款。

他们共抢得人民币37.6683万元,事后乘坐张玉萍拦截的出租车逃走。

老奸巨猾的张书海耍了一个花招,次日抢匪分赃时,他谎称只抢了9万元,于是,张小马、张世镜各得1.6万元,事后张小马用2000元买了一辆摩托车,其余结婚花了,成家后的他也退出了抢劫团伙,不过,3年后他还得一起上刑场;张玉萍分得5万元;剩余钱款归张书海父子两人。张书海用其中的16万元钱在郑州市绿城花园购买房屋一套。

又是安然无恙。

10、第二抢

约莫过了1年半,张书海又纠集张红超、张世镜和张玉萍3人作案,这次的目标是济南市交通路39号的建设银行储蓄所。

1999年3月3日上午7时,张玉萍负责把风、接应,张书海、张宏超、张世镜携带“重装备”(“盾牌”唧筒式五连发猎枪、“松鼠”牌单管猎枪、大铁锤、自制的爆炸装置等)进入储蓄所。张书海、张宏超持枪威逼保安及营业员,张世镜持铁猛砸柜台防弹玻璃,这次他们抢得人民币5.5万余元。

这次,还是安然无恙。

11、第三抢

到此,张书海己经犯下三起大案,都“平安无事”,家里也过上了富裕日子,张书海的胆量、贪婪越来越大,对自己也越来越自信。

2000年10月,潜伏了1年多的张书海又出山了,这次他把目标定得更大。

经过一番踩点、观察,张书海“看上”了郑州市银基商贸城的广发银行支行,他认为这里的存款量大,而营业厅面积较小,很适合抢劫。

在团队方面,因为这次的目标大,张书海指使张宏超、张世镜将乔红军拖下了水,头脑简单的乔红军也一拍即合。

张书海一伙制定了精密方案(行动时他们也真是这样做):张红超、张世镜、张玉萍骑自行车到三德里胡同(目标附近),把三辆自行车放在三德里胡同厕所旁,自行车不上锁,由张玉萍负责看管自行车,然后张书海、乔红军、张红超、张世镜在郑州银基商贸城正门汇合。从银基正门进入广发银行,张书海炸开银行防弹玻璃,乔红军、张世镜进去拿钱,张红超在门口望风,得手后从商贸城后门出来,到达事先停放自行车的地方,用自行车把抢来的钱带走。

2000年11月15日,张书海决定行动,但是,出到门口的时候,他的腿软了一下,挺迷信的他觉得这是个“凶兆”,决定这天放弃。

11月26日,张书海等5人带着作案工具到银基商贸城,看见门口有警车,人比较多,没敢进去,在那里转个圈回家了。

12月3日,张书海一伙又到银基商贸城准备抢劫,但是,发现银基广发银行通向商场的门已经关了,不便于逃离,没有作案。

连续3次行动都半途而废,挺迷信的张书海为什么没意识到这是一个“凶兆”呢?这也怪这伙悍匪太过贪婪,因为那里“好多现金”,不过,上天也注定他们的末日要来了。

12月9日,轰动全国的“12.9”特大银行持枪抢劫案终于发生!

当天下午4时40分,位于郑州市火车站附近的银基商贸城里,适逢年末岁尾,又赶上周末,商业火爆,人群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张书海、张红超、张世镜和乔红军在银基商贸城中门碰头,戴上“马虎帽”后从银基商贸城中门的北边门陆续进入银基广发银行,张玉萍在外接应。

当时营业厅有不少顾客。

走在最前边的张书海不理会办理业务的顾客,快步来到办事窗口,把事先准备好的炸药包挂在防弹玻璃上,分两次拉响了导火索,爆炸后防弹玻璃没有被炸掉,只是炸了个洞,不慌不忙的张书海用备用的铁锤连砸了二十几下,把玻璃砸掉,然后乔红军、张世镜从砸掉的玻璃处翻过柜台跳入营业室内拿钱。

他们的动作非常迅速!

张书海砸完玻璃后先往门外扔了一个点燃的炸药包,然后拿上五连发猎枪向门外连开几枪,张书海又回到屋内持枪警戒。

这时,门外的人特别多,门前站了好几个保安。

张书海朝银行大门口玻璃开了一枪,然后就喊同伙撤离。

张书海首先冲到银行外边连开两枪,有位保安倒在他的枪口下,不治身亡。

张书海吓退人群后,顺着银基商贸城中门进入银基商贸城大厅,朝银基商贸城的后门逃跑,其他人跟在后面。

张书海率众匪来到后门,看到银基商贸城后门外面有很多人,就朝天上开了一枪,驱散人群,从西三马路顺青云里拐到三德里胡同厕所南,三辆自行车己经在那里“恭候多时”。

他们飞快地用准备好的大黑塑料袋,把抢银行装钱用的编织袋套上,张玉萍、张红超、张世镜骑自行车把钱带走。

张世镜

乔红军假装成路人坐38路公交车离开。

张书海将那支五连发猎枪用黑塑料袋装好,顺三德里胡同到陇海路,坐上一辆残疾人开的“摩的”,到郑州市永安街菜市场西边下车,司机多看他几眼,心思细密的张书海就向东走了二三十米,然后又拐回来,在永安街上走了有六七分钟,然后坐“面的”回到绿城花园他自己家中。

狡猾如狐狸

现在回看,都觉得这帮抢匪得手后轻而易举地离开,不可思议!但是,这就是当时的实情。现在和过去最大的不同就是,现在别说大街小巷,就是穷乡僻壤也密布监控镜头,以前只有重要部门才安装有。

这伙悍匪从进入银行大厅,到逃离银基商贸城,前后不到5分钟,抢到200多万人民币。

一个星期后,张书海和张世镜、乔红军、张红超4个人在河南省平顶山市河东路工商局家属院张世镜的租房商量如何分赃,具体为张书海分70万元,张世镜和张红超各分40万元,乔红军分28万元。乔红军之所以分钱少,是因为他在抢劫过程中把钱丢了一些。

这次又是安然无恙吗?

开始时,似乎是这样,张书海他们也洋洋自得,但是,邪不压正终究是人间正道,不久,这伙抢匪就走到了尽头。

12、公安擒魔

当天,在张书海用铁锤连砸防弹玻璃的时候,里面的银行工作人员己按了报警装置,无奈劫匪行动迅速,前后只用5分钟,当110警察赶到,劫匪早己无影无踪。

特大劫案!

郑州市公安局迅速组织数千名民警向案发现场赶来,全力以赴地投入案件的侦查当中。

第二天,公安局根据银行所调取的影像资料分析,对犯罪嫌疑人体貌特殊相似的人员进行了全市性的大排查,但是没有收获。

12.9特大银行抢劫案轰动全国,公安部动怒!

群魔落网

为了尽快破案,还老百姓一个平安的社会,公安部指派刑侦专家班茂生教授和赵启明教授率队驰援河南。

此外,郑州市公安局还请来了痕迹专家、心理专家、语言专家、爆破专家等,他们通过对银行影像资料,对人物进行描摹刻画,对爆破装置操作的分析,对指纹提取,等等。

从案发到2001年6月,半年过去了,公安部门除了将2000年的“12·9案件”与1997年的“11·19案件”、1999年的“3·3案件”进行并案侦查外,案情没有取得什么进展。

这也难怪张书海狂妄了,因为他们在现场留下的线索的确很少。自视甚高的张书海认为每次案子自己做的都是天衣无缝,出事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所以,他没有离开济南,只不过是减少外出罢了。他的同伙也没有藏匿的意图。

不过,张书海落网后,后悔不迭:“我低估了警方的能力”。

是呀,自以为精明能干的张书海的确低估了警方的决心、能力,以及刑侦技术的日新月异。

看似天衣无缝的作案现场,还是让警方找到了重要线索:

1、在一片匪徒遗弃的用于包裹炸药的残缺报纸上,警方提取到了一枚指纹,正是这枚指纹让警方最后锁定张书海。

2、现场留下的仅有5厘米的残留导火索,警方检测出是1970年左右的军方用品,因此判断出抢匪中可能有人当过兵,并且年龄在40一45岁之间。这个后来证实很准!

正当侦破工作陷入困境之际,我们素来提倡的“集思广益”精神发挥了作用!

在之前的电信营业厅抢劫案中,匪徒留下了一个破损的“灵贵牌”榉木球形门锁盒,这类门锁比较贵,用的人不多。

有刑侦人员就提出“以盒找锁,以锁找人”的策略。

这个提议得到案件指挥部的肯定。

2001年6月12日,郑州市公安局集合2000多名警力,对全市挨家挨户进行排查。

当晚9点,余慧明等民警排查到了张书海在郑州绿城花园的住宅门口。

敲门,开门。

门打开的瞬间,民警余慧明的心“怦”地动了一下,因为张书海的体貌特征(近1米80的身高,稍胖的形体)比较像银行抢劫案的一号嫌犯,尤其重要的是,这里三个房门上的榉木球形门锁正是“灵贵”牌。

于是,张书海和一大堆“灵贵”牌门锁的用户被带回了公安局。

此时的张书海心里发慌吗?

没想到张书海的心理素质非常强,没有一丝的恐慌,对警方的询问对答如流,当然他否认以前当过兵。

尤其是在警方提取来者的手指纹时,张书海也是十分镇定,他真是牛人!

所以,善于察言观色的警方也败在“走眼”二字上。

虽然张书海家有“灵贵”牌门锁,而且体貌特征相似,但是警方没有对他起疑心,到了凌晨1点左右,警方在指纹比对结果还没出来前,就按规则将张书海等人放了出去。

预感大祸临头的张书海装作若无其事地离开公安局,回到家跟妻子、妹妹吩咐一下,就马上逃离郑州。

凌晨3点,指纹比对结果出来了,张书海是嫌疑人!

兴奋不己的警方随即大军包围绿城花园。

警方自然没抓到张书海,但是在绿城花园门口,逮住了张书海的妻子王雨以及他的妹妹张玉萍,两人正按张书海的吩咐,准备将存放在家中的258发“五六式”步枪子弹、作案工具“盾牌”唧筒式五连发猎枪及20余万元赃款等物,装入包内,予以转移。

警方随即搜查住宅,收获甚丰:赃款、作案凶器、张书海作案穿的外套,甚至还有一张抢匪的分赃协议书,上面5大抢匪的大名清清楚楚。

王雨也很快招供:张书海己逃往平顶山市。

警方迅速挥师平顶山!

美丽平顶山

13日上午9点,在平顶山市园丁路煤炭联销公司家属院门口。

郑州市刑警与张书海几乎同时发现对方。张书海面如土色扭头便跑,众刑警直扑上去100米外,张书海被按倒在地。但负隅顽抗的张书海不愿束手就擒,他不顾一切,拼命挣扎,蛮牛般死撑,以至于把郑州公安局副局长张战军推倒在地,胳膊肘皮肉被撕裂,血顿时往外浸。死拽着张书海的郑州刑侦支队政委李奎业也差点被带倒。

警方也发出通缉令,追捕其余同伙。

6月28日,包括张宏超、张世镜等主犯以及包庇犯在内的所有案犯全部到位。

13、枪支弹药来源

这伙抢匪除了精明能干,另一个特征就是他们拥有比强大的火力。

这些枪支弹药来自何方?

有3个来源:

1、购买。花钱是可以买到的;

2、自制。张书海曾是技能精熟的战士,他枪法很准,也很懂制造炸药。他制造炸弹所需要的炸药和雷管,则是来自张世镜的父亲张大国。张世镜知道自己有一个亲戚保管有这些东西,自己去要,对方不给,就央求自己的父亲去要。张世镜是独生子,于是张大国就死缠硬磨,弄了些雷管和炸药。

3、亲戚给。张书海的妻子王雨有一个亲侄子,名叫王志昆(1968年7月出生),他叫张书海为姑父。

王志昆小时候家里很穷,后来他考上武汉中南政法学院。大学期间,张书海夫妇给了他很大的经济支助,这让王志昆感激不尽。

王志昆1990年大学毕业后进入司法机关,努力工作,没几年就当上了郏县法院副院长。

1997年,己经在郑州犯下劫案的张书海希望弄到威力更强的枪械,就找到王志昆,以看家护院为名,让他想办法给自己弄一条猎枪。

看着有恩于自己的姑父张书海,王志昆并没有拒绝。他通过公安途径给张书海弄到了一支猎枪,这就是张书海用来枪杀保安的“盾牌”唧筒式五连发猎枪。

因为这个,王志昆迎来10年的牢狱。

14、力保妹妹

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这句话张书海是清楚的,一落网他就知道自己的人生路尽头了。

张宏超、张世镜他们也知道,他们曾经说过:“做一次是死,做两次也是死”。

唯一不知道的是张玉萍,中专毕业的她参与了张书海团伙的三次大劫案,但她总是认为自己只是望风、接应撤退,即使被逮住了也不会有多大的事。

她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我每次(劫案)都没进过大厅,不是主犯”。这是多么的无知与可笑。

张书海也企望妹妹能活着出去。

他知道自己和儿子必死无疑,妹妹或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他一再替妹妹开脱:“做这些案,从来没有和我妹妹商量过,我们几个男人商量,她可能会听到一句半句;我妹妹承认自己参加,是想替我揽着。谁的罪就是谁的罪,要实事求是。虽然那件事(12.9大劫案)后,我给了她5000块钱,但这是因为我以前盖房借她的钱,是拿我自己的钱还的”。

张宏超也想保姑姑的生路,他辩护说:“我们几个男人都知道抢劫案的严重性,所以每次商量都背着我姑姑,这次(12.9案)我姑姑没有参加”。

唉,既有现在,何必当初?

据说,当张玉萍在看守所里知道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十分严重后,嚎啕大哭。

15、机关算尽

张书海犯案时精心策划,案后他极力伪装自己,因为他知道靠抢劫致富不是“好事”,如果钱财外露,恐怕会引起外人的疑心。

在城里,他从来不下馆子,始终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普通人。

他每次回到老家叶县乡下,故意穿件破衣服,抽的是很普通的“许昌”牌香烟,给村上人留下一个“穷打工仔”的形象。

所以,当张书海是抢劫大盗的消息传来,老家的人们都震惊不己、难以置信!

这也是应了那句古话:人不可貌相。

16、罪有应得

1996年11月,张书海犯下首单劫案,到2006年12月,犯下“12.9”特大银行劫案,至此,他总共背负四大劫案。

张书海团伙把社会搞得人心惶惶,罪恶蹈天,是属于从严从快严惩的大案要犯。

2001年6月13日,张书海落网,28日,涉案罪犯全部到位。

8月18日,法院一 审宣判。

9月14日,法院终审宣判。6名主犯(张书海、张宏超、张世镜、乔红军、张玉萍、张小马)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句号。

另外,张书海的妻子王雨也入狱12年,罪名是包庇、窝赃。

王雨

张书海夫妇育有2个儿子,大儿子是张宏超,23岁就丢了性命,小儿子因为有病,从而没有加入父亲的罪恶团伙。

17、儿不看父

临刑那天,从被押出牢笼,到露脸宣判大会,再到刑场,张书海总是不时地望向儿子,一有机会就试图和儿子说话。

然而,23岁的张宏超面无表情,冷若冰霜,从始至终都不曾看张书海一眼。

那时那刻,这对父子心里想些什么呢?

或许是父亲觉得愧对儿子,儿子对父亲无语吧。

结束语

人人都爱财,但是,要取之有道。

人生短暂,彼此好好珍惜人生、亲人吧!

1 阅读:2102
评论列表
  • 2021-12-17 17:23

    生来就是这货,荷兰

  • 2022-06-12 22:41

    张小马判得重了,被当成了典型。

  • 2021-12-17 17:33

    中!!!

  • 2021-12-17 17:22

    你确定这是71年的军装?

  • 2021-12-17 17:54

    胆大心细有头脑的人,不过走错道了,

雄哥说职场

简介:讲述让人感慨,让人启迪的人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