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用药经验集】脾胃病对药经验(二十三)

王世杰的备忘录 2025-01-15 18:37:05
【赤芍-白芍】 赤芍,以泻为用,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之力;白芍以补为功,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效。《本草求真》云:“但白则有敛 阴益营之力,赤则止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两者相伍,一散一敛,一泻一补,补泻结合,共奏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柔肝止痛之功。 【李乾构经验】白芍, 以补为功, 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之功;赤芍以泻为用, 具清热凉血、化瘀止痛之效。白芍酸性收敛, 赤芍味苦疏通, 两药配伍, 一敛一散, 一补一泻, 互相配合, 增强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柔肝止痛之功, 凡胃痛、腹痛、胁痛用之有效。{常虹,闫波。李乾构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 2013,21(10),11-12}。 【三棱-莪术】 三棱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经,具有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莪术性温,味辛、苦,具有行气破血、消积止痛的功效。两药为常伍之药,是治疗瘀血疼痛、徵瘕积聚的要药,也是开胃进食的药物。三棱、莪术少量应用可开胃进食,中量可行气消滞,大量可破血消积。 历代医书多有关于三棱、莪术治疗胃病的记载,如《医学启源》谓三棱“主心膈痛,饮食不消,玻气”。《日华子本草》谓三棱治“心腹痛”。《本草备要》中指出“莪术,消瘀通经,开胃化食”,“治心腹诸痛,冷气吐酸”。张锡纯也认为二药“性皆温通……其行气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胁下胀痛”,“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大能开胃进食”,并指出“若治陡然腹胁疼痛,由于气血凝滞者,可但用三棱、莪术,不必以补药佐之;若治瘀血积久过坚硬者,原非数剂所能愈,必以补药佐之,方能久服无弊”。张锡纯认为三棱“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 大能开胃进食”。《开宝本草》言莪术:“主心腹痛……食饮不消”, 《医学启源》:“主心膈痛, 饮食不消, 破气”。《本草备要》亦言“莪术, 消瘀通经, 开胃化食”。三棱、莪术合用,常治脾胃病气滞血瘀者。叶天士有言:“胃病久而屡发必有凝痰聚瘀”。 【王德明经验】胃为多气多血之海, 脾胃之病不出两途, 一为气病, 二为血病, 气血之病又相互影响, 导致脾胃病反复发作, 呈病久入络之势。现代快节奏生活方式常致脾胃升降失司, 日久易使胃气阻滞, 气结血瘀。临床辨证中, 有时虽瘀血症状表现并不很明显, 但从久病入络入手, 适当运用莪术、三棱, 则瘀去气生, 顽症可除。莪术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三棱具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之功效, 两药为常伍之药, 不仅是治疗瘀血疼痛、徵瘕积聚的要药, 也是开胃助消之品。莪术、三棱少量应用可以开胃进食, 中量可以行气消滞, 大量可以破血消积。{陆敏。王德明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J]。河南中医,2010,(10),963-964} 【葛文津经验】六腑以通为用, 肠胃皆属于腑, 故均以通为顺。各种病因均可导致肠胃气体阻滞, 肠胃气体通调失司, 致气不能上下, 可引起脘腹疼痛、肠鸣腹胀、呕逆嗳气、大便失调等病症。在气滞的基础上进一步形成湿阻、食积、血瘀等诸证。故治疗脾胃病葛教授十分注重行气消积。三棱、莪术合用, 可行气消积, 活血止痛。认为二者伍用气血双施, 活血行气并举, 化积消块, 有增强胃肠动力之功。用于改善胃肠动力, 加强胃肠功能。临床常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见于胃痞、纳呆等。常用量:三棱10 g, 莪术10 g。{李媛媛。葛文津教授运用对药治疗脾胃病九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19(24),293-294}。 【姜树民经验】三棱,莪术行破瘀消徵之功 《玉揪药解》记 载,三棱,味苦,气平,入足厥阴肝经,破滞行瘀,消积 化块。莪术,味苦,辛,微温,人足厥阴肝经,破滞攻 坚,化结行瘀。《雷公炮制药性解》记载,蓬莪术与三 棱相似,故经络亦同,但气中血药为小异耳。二药合 用,破滞行瘀,消积化结之功更甚。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棱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 标,三棱中的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有机酸中的阿魏酸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作用,且初步确定 了该类成分是三棱活血化瘀作用的物质基础;三棱具 有显著镇痛作用,以挥发油中乙酸乙酯萃取物的镇痛 效果最佳;三棱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能抑制幽门螺 杆菌生长。莪术可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促进血流 恢复,明显改善局部微循环,同时莪术中姜黄素有抗 炎镇痛、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常晓利,姜树民.姜树民教授从肝论治脾胃病临证撷菁[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9,40(2):14-17} 【朱梅萍经验】三棱、莪术二药味苦性平, 入肝脾二经, 具有行气止痛、破血消积的功效, 其中, 前者偏入血分, 后者偏入气分, 同为破血消癥之要药, 两者常相须为用, 用治食积难消、胸腹胀痛等证。《本草备要》言:“莪术辛苦气温, 入肝经血分……开胃化食, 解毒止痛, 治心腹诸痛……虽为泄剂, 亦能益气。”张锡纯认为二药“若与参、术、芪诸药并用, 大能开胃进食, 调血和血”, 因气血行于经络之中, 依赖经络的交通连贯, 内联脏腑、外溉周身, 若气血运行失畅、脉络瘀滞, 纵着力补养, 养分亦难抵肢体毫末, 恰如河床淤积, 交通拥塞, 故以棱莪二药行气破血, 开经络之瘀阻, 合参术黄芪等药, 令精微可达脏腑筋肉, 进而起到“长肌肉、壮筋力”之用, 可用治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等证。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棱、莪术具有促进胃肠动力的作用, 能有效缓解脘腹胀痛。朱师认为, 莪术之“泄”, 非指泄下, 更偏于“疏泄”, 含“通达”之意, 而“益气”, 亦非指“补气”, 是指“有益”于气机调畅之意。朱师临证, 用三棱、莪术者多为以下几种情况:具血瘀证象的患者, 如胃脘痛处固定不移, 或胃脘不痛仅感痞满不适, 舌质紫黯或有瘀斑, 脉涩等;或病理显示有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 甚而胃肠道肿瘤患者。一来借其舟车之功, 二来亦引叶天士“久病入络”之意, 以辛润通络之品协去顽疴。而用治肿瘤患者及癌前病变时, 多合用藤梨根、半枝莲、白英、白花蛇舌草等清热解毒之品。二药的常用剂量为6~9g, 以其破积之力强, 易伤正气, 用时宜慎, 不宜过量、不宜久用。{罗春蕾,朱梅萍.朱梅萍从肝论治脾胃病经验[J].四川中医,2019,37(05):9-12.} 【倪菊秀经验】从肝论治小儿脾胃病。三棱、莪术味苦性平, 入肝脾二经, 功可行气消积、破血止痛, 前者偏入血分, 后者偏入气分, 同为破血消癥之要药, 两者常相须为用, 用治食积不消、胸腹胀痛等证。张锡纯以二药治形体羸瘦、饮食不壮筋力、自汗、咳逆喘促、多梦纷纭等虚劳诸证, 即从气血脉络出发, 盖因气血行于经络之中, 依赖经络的交通连贯, 内联脏腑, 外溉周身, 一旦气血运行失畅, 则脉络瘀滞, 纵着力补养, 养分亦难抵周身毫末, 进而起到“长肌肉、壮筋力”之用。故以棱莪二药行气破血, 开经络之瘀阻, 合参术黄芪等药, 令精微可达脏腑筋肉。倪师认为此二药性皆温通, 有先锋舟车之用, 与参术黄芪并用, 大能开胃进食, 调和气血;小儿疳积、厌食、腹痛等脾胃病证, 无论虚实, 皆可应用, 惟其药性香燥偏峻, 兼有“泻真气”之嫌, 不建议久用、大量应用, 须中病即止, 待积散瘀化泰半, 即撤二药;若患儿已至或将至青春期, 则尤需重视调畅气血, 以催动少儿正常生长发育。{罗春蕾,许莉,沈佳颖,倪菊秀.倪菊秀从肝论治小儿脾胃病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17,44(02):254-255。}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