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瓶历史图鉴︱用来插花还是装酒呢?

贵依看过去 2023-12-15 14:01:01

1 唐之初现

梅瓶始出于唐朝,而关于第一只梅瓶的成型,到底是出自谁的脑洞大开,我们目前并没有查到明确史料。但不妨根据它被用作酒器来大胆推测,肯定是因了唐人喜欢吟诗作对,喝酒畅饮,毕竟作为一枚真正的吃货,肚子里饱饱的,幸福满满的,就开始仓廪实而求美器也 ~

唐人爱喝酒的爱豆我们见识了太多,贵妃醉酒,醉仙李太白,醉吟先生白乐天。。话说随便一上桌,唐人都在喝,为了盛酒多,又不失窈窕淑女之姿,制瓷艺人为迎合这种市场刚需,就把原来一个普通瓶子的最大直径往上提,直到酒客们满意买单为止。

今天我们来看如此制作,会发现无比实用:比如小口,可防酒香飘逸;比如博肩窄腹,形体上大下小,储酒后重力上升,便于倾倒;比如底厚,是为耐损,挪用省心。美酒美器,让人乐见喜闻,也使得大唐那段光辉岁月,在这些酒器里愈发酵,愈让人长醉不复醒。。

唐 白釉梅瓶

2 宋之盛行

到了宋朝,一方面,制瓷技术迎来巅峰,二来关于喝酒,相比唐人“会须一饮三百杯”的纵情豪迈,宋人则更加讲究小情调和细回味。所以,映射在酒器梅瓶里,就有了一丢丢改变。

总体来说,宋之梅瓶,器体一般高且偏瘦,肩部向下斜,足部长而接近于直线,底部较小,器体的最小直径在肩部之上至口下部,处理手法多样,常有棱角分明的转折。再加上五大名窑在这一时期百花齐放,各地瓷窑于是都有烧制,我们今天从传世的宋之梅瓶来看,论精工品质,则为官窑之都,景德镇出品最为精湛。来欣赏一例——

▲ 月白釉梅瓶 故宫藏

而与现在我们只能在各大博物馆或者大型拍卖会上,才能有幸一睹绝世梅瓶的靓丽容貌之姿不一样,宋人可比我们幸运得多。因为官窑民窑齐头并进,大量烧造出来的梅瓶,以储酒器的身份,被划归为日用消费品,陈设于大小酒铺或者商超柜台,当然,价格上也绝不是今日被奉作奢侈品一样天价,甚至可以料想,如果适逢大型节假日搞促销,没准儿去市场买一瓶五粮液或者茅台,店主人还能买一送一,白送你一只梅瓶拿回去装酒呢!

还值得一提的是,梅瓶在宋代随处可见,与民间打成一片火热,但一旦请进高堂,她又无比尊贵呢,甚至连名称都变得高深莫测,开始以“经瓶”称之。这又是因了何故呢?

原来,宋朝皇室设有讲经制度,定期邀请大学士等熟悉四书五经的官员任讲官,设讲筵,形式上估计和前些年特火的节目《百家讲坛》相类似,只不过每次讲经结束后,还设有保留曲目——皇帝会设宴款待执行讲官以及参与这一活动的众官员。

皇帝请客嘛,自然鲍鱼海参燕翅少不了,而说起席间装酒的瓶子,钦定的正是梅瓶的高阶版。许是为了增加这种群体洗脑的形式感或者说铭记感,后来,这只出现在国宴上的梅瓶也被冠之以“经瓶”称谓,并从这一时期固定下来。这一点我们从南宋词人赵德麟在《侯鲭录》一书中,提到梅瓶即经瓶,是一种储酒的容器,以及后来在大量出土的辽、宋、金、元等墓室壁画中也得到证实。

▲ 宋 白釉黑花折枝花卉纹梅瓶 故宫藏

在这总结来说,有宋一代,因了皇家推崇,文人雅士又好这一口,还有广泛的 群众基础,所以,梅瓶在这一时期真正成为诸瓶中的至尊王者。

3有元耳目一新

元代之瓷,当然首推青花,梅瓶自然也有青花系列出品,我们先来看其中最神秘的一例——现存于南京市博物馆的“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元青花梅瓶,其深邃程度直追世界级艺术品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广受网友热捧,位列中外人气国宝前三。

从上世纪70年代她第一次对公众展示,就只展正面,背面从未对外。甚至为了避免仿造,也从没为其称重,因为瓷器的重量是鉴定瓷器真伪的一个重要数据。同时,她还被列入不得走出国门展示的国宝名单。在种种禁令保护之下,这枚国宝级艺术品,历经数百年依然秀丽无双,身价自然也是富甲天下。

▲ 南京市博物馆镇馆之宝

要广泛而论,元代梅瓶,多继承宋代形制,但肩部更加丰满,带盖,盖成钟形,中有管柱形子口,盖可倒过来当酒杯用。元代除圆形梅瓶外,还有平口梅瓶、八方形梅瓶、八方倭角梅瓶等等,在釉色上,又分青花、青花釉里红、釉里红等等。

也正是有元一代工匠对西亚波斯等外来民族工艺的吸取和借鉴,发明了青花,以及蓝地白花新瓷种,使得梅瓶顿生耳目一新之感。同时,他们又在白色图案基础上,采取刻划、印花或者彩绘等技法,突显白色图案的线条,以增强画面立体的美学视觉效果。所以,梅瓶在这一时期,开始超越实用酒器,向着装饰品进发。。

如我们刚提及的“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器身通体满绘青花图案,白釉处肥厚莹润,青料则浓艳幽茜,整件器物通体释放出幽幽的宝石般色泽,再加上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整器表现出极强的装饰效果,而这,不仅当年深深打动着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也让今人越品咂越回味无穷呢。。

到明,那是一场生死爱恋

我们抛开带有外来少数民族之风的元代不论,拿宋和明相比较来说的话,如说宋之梅瓶挺秀俏丽,气若幽兰而有伊人凭波之范,则有明一代便是雄健敦厚,宽博严整一如塞上征兵,此种转变为历史之所赋,亦可见当日人文之情韵。

和历史选定朱明作为最后一个中原王朝一样,梅瓶发展到这里,也迎来了其形制演进史的终结时期。表现在梅瓶的形制上至此已完全程式化,整器比例偏低,口部圆浑厚实,没有明显的线角转折;其肩部向上抬起,线条饱满而有力;而腹部之下,呈垂直状,有的微向里收;在足部的结束部分,则稍向外撇。

▲ 明珐华莲花纹梅瓶

而在梅瓶用途上,明人则又将其上天入地般光大发扬。除开沿袭前朝,将之作传统贮酒器,或是衡量酒之多少的标准量器—酒瓶—之用外,它又被明之文人雅士当作堂厦插摆大枝花卉的花瓶,于是,瓶可赏,花自香,瓶花两绽放。

到了清代,梅瓶几乎只作陈设器之用,而要说清人在梅瓶发展史上真就停滞不前,其实也有点冤枉人家啦。毕竟还有最会玩的乾隆老爷子在呢!

接下来要说的是其另一种奇葩之用——将梅瓶当作礼器冥器的新存在。。也许是明人对梅瓶爱之深吧,生生世世,也要这只瓶子陪。

我们先来看看明初贵族墓出土的梅瓶,它常被作为一种贵重礼器随葬于贵族夫妇合葬的女室中。大家知道,古人常用某种器物的谐音来代表吉祥之寓意:如万历帝定陵中的4只青花梅瓶,放之棺椁四周,是为“四方清(青)平(瓶)”之喻;又如明太子第十子山东鲁王朱檀墓,被发现时其中的青白瓷梅瓶中还盛有酒,其实寓意着“清(青)平(瓶)长久(酒)”。

当然,明代作为礼器的瓶瓶罐罐并非只有梅瓶这一种,但按其中的门道来说,则数梅瓶最讲究。从前人研究资料显示,共分3个等级:

一是皇帝陵——准予陪葬青花梅瓶4个,如刚刚所提及的万历皇帝定陵,算是最高配置了;

二是皇后、皇妃陵——标配则为青花或白釉梅瓶2个,如北京定陵的孝后、端后墓,北京海淀区董四村的皇妃墓等;

三是公主、皇子的贵族墓葬——就都只有1只青花或釉里红梅瓶这种较低配置。

好了,我们在这小总结下,既然说梅瓶发展到明代,形制上已经程式化,功能上也开被发到极致,那么,再往前走,到了清代,还有什么看头啊?别天真了!不是还有句歇后语嘛,麻袋片上绣花——一代不如一代啊!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清,看看物极必反,是怎么做到哒?

至清,站在巨人肩膀上创新

到了清代,梅瓶几乎只作陈设器之用,而要说清人在梅瓶发展史上真就停滞不前,其实也有点冤枉人家啦。毕竟还有最会玩的乾隆老爷子在呢!

说乾隆一朝,梅瓶各处细节被深挖,比如,瓶口就呈现出五花八门,有蒜头的,撇口的,敞口的等等;比如肩部,做得更加丰满,使得整器几乎成一条直线,另外还别出心裁地在其肩上加环加辅首等;再看腹部纹饰,也多了龙纹样,虽说看起来较为死板,但看在人家下过一番功夫的基础上,忍忍啦 ~

▲ 清 青花海水龙纹梅瓶

当然,雍正爷在这又是一个例外,不妨也来欣赏两例 ↓

▲ 清雍正 黄地粉彩缠枝花卉纹梅瓶

▲ 清 雍正 粉彩折枝牡丹图纹梅瓶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