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有三位才华横溢的人物,被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他们分别是杨慎、解缙和徐渭。
杨慎,字用修,拥有众多名号,如月溪、升庵、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 、金马碧鸡老兵等。他来自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出生于书香世家。杨慎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慧,被众人赞为神童。在正德六年(1511 年),二十四岁的他在殿试中荣登榜首,成为状元,随后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杨慎一生勤奋好学,著述丰富,堪称明代的博学大家。他在众多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无论是经、史、诗、文、词曲、音韵、金石、书画,还是天文、地理、生物、医学,皆有涉猎。
然而,在内阁“大礼议”的纷争中,杨慎触怒了明世宗嘉靖,遭受两次廷杖,几乎性命不保,最终被发配至云南永昌卫(今云南保山县)。嘉靖帝因“大礼议”之事,对杨慎愤恨至极,时常询问其近况,大臣回复杨慎“老病”,嘉靖帝才稍感心安。在整个世宗朝,虽有六次大赦,杨慎却始终未能归乡。按明律,年满六十岁可赎身返家,却无人敢受理。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六日,杨慎在昆明与世长辞,享年七十二岁。临终之际,他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激励后人。
杨慎的主要文学成就颇为丰富,在经学方面有《檀子丛训》《易解》《升庵经说》等;史学方面有《全蜀艺文志》《滇程记》《云南山川志》等;考订杂着方面有《丹铅总录》《丹铅余录》《丹铅续录》《丹铅别录》等;音韵文字方面有《古音猎要》《古音骈字》《奇字韵》等;诗词评论方面有《谭苑醍醐》《艺林伐山》《词品拾遗》《升庵词品》等;书画评论方面有《书品》《画品》等;诗文创作方面有《升庵诗集》《升庵长短句》《陶情乐府》等。其词作《临江仙》更是广为流传:“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解缙,字大绅,一字缙绅,号春雨、喜易,是江西吉安府吉水县(今江西省吉安市吉水县)人,为明代初期的文学家和内阁首辅。
解缙天赋异禀,过目不忘,能日书万言,开口成诗,出口成章,世人皆称其为神童。
洪武二十一年(1388 年)一月,解缙赴京参加会试。二月,在礼部会试中位列第七。三月,参加殿试,获三甲第十名,被赐予同进士出身,授中书庶吉士。
洪武二十三年二月十九日(1390 年 3 月 6 日),太祖询问其父亲身体状况,当年秋,解缙获敕令与父亲归乡,在家侍奉父亲终老。
明太祖驾崩后,解缙再度入朝为官,于建文朝任职。明成祖即位后,解缙进入内阁,担任首辅,参与机要事务。
但因反对征安南,解缙遭明成祖疏远。后又被汉王告发趁皇上出行,私下拜见太子后径直返回,有失人臣之礼,明成祖大怒,解缙被投入诏狱,遭受严刑拷打。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 年 2 月 22 日),锦衣卫统帅纪纲呈上囚犯名册,明成祖看到解缙之名,问道:“缙犹在耶?”纪纲遂用酒将解缙灌醉,埋于雪中,解缙因此冻死,年仅四十七岁。朝廷清查其家产,妻子、儿女及宗族被流放至辽东。
解缙的主要文学成就显著,著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等;总裁《太祖实录》《古今列女传》;主持编纂《永乐大典》;其书法墨迹有《自书诗卷》《书唐人诗》《宋赵恒殿试佚事》等。尤其主持纂修的《永乐大典》,全书 22877 卷,目录 60 卷,装成 12000 册,广泛收录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总计约 3.7 亿字,内容丰富,涵盖甚广,是中国古典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百科全书,展现了古代汉族文化的辉煌成就,被《不列颠百科全书》赞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解缙还是明初书法名家,精于小楷和行草,草书风格奔放洒脱,开创了晚明狂草之先河。其诗作《庐山歌》描绘了庐山的壮美:“昔年拄玉杖,去看庐山峰。远山如游龙,半入青天中。四顾无人独青秀,五老与我同舂容。手弄石上琴,目送天边鸿。二仪自高下,吴楚分西东。洪涛巨浪拍崖下,波光上与银河通。吸涧玄猿弄晴影,长松舞鹤号天风。天风吹我不能立,便欲起把十二青芙蓉。弱流万里可飞越,因之献纳蓬莱宫。羲娥倏忽遂成晚,往往梦里寻仙踪。如今不知何人采此景,树下一老与我襟裾同。披图题诗要相赠,气腾香露秋濛濛。子归烦语谢五老,几时白酒再熟来相从。”
徐渭,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青藤老人、青藤道士、天池生、天池山人、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田丹水、田水月,是一位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和军事家。
徐渭自幼聪明过人,文思敏捷,六岁读书,九岁能作文,十多岁时仿写扬雄的《解嘲》作《释毁》,声名远扬。当地绅士称其为“神童”,但其性格较为孤僻。
徐渭的仕途极为坎坷,二十岁才考中秀才,之后多次参加乡试,均未中举。他曾担任浙直总督胡宗宪的师爷,深受其信任与赏识,协助擒获徐海、诱降汪直。胡宗宪入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多次自杀未遂。
后来因杀继妻入狱,被囚禁七年后,经张元忭等好友营救获免。此后,他四处漂泊,曾游历京城,南下金陵,北上边塞,感慨时运,常慷慨悲歌。晚年贫病交加,数千卷藏书也被变卖一空,自称“南腔北调人”。万历二十一年(1593 年),徐渭含愤离世,享年七十三岁。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书画、戏曲兵法等领域皆有出色表现,还精通三教,擅长音律,专注史志,旁通医术、对联、灯谜、制茶、酿酒、剑法等。其传世著作众多,有《徐文长集》《徐文长三集》《路史分释》《徐文长佚稿》《南词叙录》及杂剧《四声猿》等,杂剧《歌代啸》、小说《云合奇纵》(即《英烈传》)等据传也为其作品。他所著的《南词叙录》是中国首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现今有校点本《徐渭集》。在明代三大才子中,徐渭才华横溢,性格孤傲,个性洒脱,命运多舛,人生最为曲折,其一生恰似一首慷慨激昂的歌。清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郑板桥爱徐青藤诗,尝刻一印云:‘徐青藤门下走狗郑燮’。”其画作《墨葡萄图》配以诗句:“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