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项研究聚焦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

小雁的记事本 2024-05-12 10:17:19

编者按

在第73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ACC.24)上,陕西省人民医院王军奎教授团队的多项研究进行了壁报展示。本刊特邀研究团队分享最新研究成果,与您一起聆听ACC中国之声!

陕西省人民医院:王西强 刘仲伟 祝领 王军奎

一、膳食类黄酮摄入量与成人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1]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dults)

研究结论:该研究发现膳食类黄酮摄入量与成年人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关。增加膳食类黄酮的摄入量可降低成年人的死亡风险。

研究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了8758名成年人(平均年龄44.00岁;47.40%为男性)。在10.7年的中位随访期间,共记录了1113例全因死亡和 261 例心血管疾病死亡。总异黄酮(Total isoflavones)、花青素(anthocyanidins)、黄烷-3-醇(flavan-3-ols)、黃烷酮类(flavanones)、黄酮(flavone)和黄酮醇(flavonols)的平均日摄入量分别为1.82 mg、13.54 mg、163.29 mg、13.81 mg、0.90 mg 和 17.33 mg。与第1类相比,第4类黄烷-3-醇、黄酮醇和总黄酮类(total flavonoids)与较低的全因死亡风险相关(表 1),经多变量调整后的风险比(HR)值分别为0.71(95%CI:0.55~0.92,Ptrend=0.021)、0.58(95%CI:0.45~0.74,Ptrend<0.001)和0.63(95%CI:0.50~0.80,Ptrend=0.010)。同样,摄入较多的第4类黄酮类与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有关(表2),黄酮的HR值为0.51(95%CI:0.29~0.89,Ptrend=0.035),黄酮醇的HR值为0.41(95%CI:0.22~0.78,Ptrend=0.001),总黄酮类的HR值为0.54(95%CI:0.36~0.80,Ptrend=0.021)。

表1. 膳食类黄酮摄入量与全因死亡风险的关系

表2. 膳食类黄酮摄入量与心血管死亡风险的关系

二、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与普通成人心血管疾病的关系[2]

(Associations of urinary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mong the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研究结论:当成年普通人群同时暴露于较高水平的多种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时,总心血管疾病和特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接触高浓度、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可能会对日后心房颤动、心脏病、心绞痛和心脏病发作的发生产生深远影响。

研究结果

研究纳入国家健康调查(NHANES)(2011-2016年)的5213名具有匹配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心血管疾病数据的参与者。数据包括 27种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的环境浓度测量结果。其中12种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因检出率低而被排除在外。本研究分析的 15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尿液代谢物浓度和检出率包括N-Acetyl-S-(2-carbamoylethyl)-L-cysteine(AAMA);N-Acetyl-S-(N-methylcarbamoyl)-L-cysteine(AMCC);2-Aminothiazoline-4-carboxylic acid (ATCA);N-Acetyl-S-(benzyl)-L-cysteine (BMA);N-Acetyl-S-(2-carboxyethyl)-L-cysteine(CEMA);N-Acetyl-S-(3-hydroxypropyl)-L-cysteine(3HPMA);N-Acetyl-S-(2-cyanoethyl)-L-cysteine(CYMA);N-Acetyl-S-(3,4-dihydroxybutyl)-L-cysteine(DHBMA);N-Acetyl-S-(4-hydroxy-2-buten-1-yl)-L-cysteine(MHBMA3);N-Acetyl-S-(2-hydroxypropyl)-L-cysteine(2HPMA);N-Acetyl-S-(phenyl)-L-cysteine(MA);2-Methylhippuric acid(2MHA);3-and4-Methylhippuric acid(3MHA+4MHA);Phenyl glyoxylic acid(PGA);and N-Acetyl-S-(phenyl)-L-cysteine (HPMMA)。

研究人群的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占51.2%。总体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为7.9%。在多变量调整模型中,与最低四分位数相比,最高四分位数AAMA(OR=1.95 [95%CI:1.09~3.51],Ptrend=0.020)、CEMA(OR=1.96 [95%CI:1.13~3.38],Ptrend=0.015)、CYMA(OR=1.98 [95%CI:1.14~3.42],Ptrend=0.024)、DHBMA(OR=2.31 [95%CI:1.04~5.13],Ptrend=0.020)、CEMA(OR=1.96 [95%CI:1.13~3.38],Ptrend=0.015)、CYMA(OR=1.98 [95%CI:1.14~3.42],Ptrend=0.024)、DHBMA(OR=2.31 [95%CI:1.04~5.13],Ptrend=0.027);3HPMA(OR=1.73 [95%CI:1.08~2.77],Ptrend=0.025);3MHA+4MHA(OR=2.21 [95%CI:1.21~4.02],Ptrend=0.005)与心血管疾病总患病率增加显著相关(图1)。多变量限制性立方样条曲线(RCS)回归显示了一种剂量-反应关系,其中DHBMA、MHBMA3 HPMMA和AMCC与总心血管疾病呈非线性关系(非线性 P<0. 05),当DHBMA>421.68 ng/ml、MHBMA3>12.82 ng/ml、HPMMA>760.08 ng/ml和 AMCC>229.13 ng/ml时,总心血管病变模型的曲线更陡峭。Qgcomp回归一致显示,尿液中的混合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暴露量与总心血管疾病和特定心血管疾病(慢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和中风)的发病率呈正相关,并突出了每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的权重和方向。使用混合分析方法进行WQS回归也观察到了类似的结果。

图1. 尿液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的混合物效应中每种化合物对总心血管疾病患病率的影响

三、程序性死亡-1(PD-1)信号轴调节主动脉缩窄诱发心力衰竭的炎症反应和左室结构/功能[3]

(The Programmed Death-1 Signaling Axis Modulates Inflammation and LV Structure/Function in 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Induced heart failure)

结论: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1/程序性死亡分子1配体(PD1/PDL1)信号通路在主动脉缩窄(TAC)诱导的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

研究背景

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导致心力衰竭的具体免疫机制仍然不清楚。研究显示,PD1/PDL1信号通路通过抑制免疫抑制分子PD1的信号传导激活炎症反应。然而,在心力衰竭背景下PD1/PDL1的作用尚未被探明。因此,该项研究旨在探索PD1/PDL1在TAC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模型中的作用。

研究方法

为了阐明PD1/PDL1信号通路在TAC诱导的心衰模型中的作用,我们利用PD1敲除小鼠进行了TAC诱导的心力衰竭实验。通过检测肌钙蛋白含量、超声心动图、组织学分析和流式细胞术来评估心肌损伤、心脏结构及心肌收缩性功能、纤维化和炎症反应。

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TAC诱导的心力衰竭会在心脏固有免疫细胞和T细胞中自主上调PD1/PDL1轴。PD1/PDL1信号通路在调节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将PD1基因敲除后能够加重TAC诱导的心力衰竭小鼠左心室结构和功能的损伤。

总结

最新研究发现,膳食类黄酮摄入量与成年人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有关,增加膳食类黄酮的摄入量可降低成年人的死亡风险。当成年普通人群同时暴露于较高水平的多种尿液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代谢物时,总心血管疾病和特定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此外,PD1/PDL1信号通路在主动脉缩窄(TAC)诱导的心力衰竭中具有重要作用。

专家简介

王军奎 教授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上下滑动可查看)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院副院长,心内一科主任,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委员,国家心力衰竭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心血管病学会常委、陕西省心脏起博与心脏电生理学会常委,主要从事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近年来带领团队连续获得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在代谢综合症的基础及临床方面进行了持续深入的研究。

刘仲伟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美国哈佛医学院(HMS)博士后,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后,任陕西省人民医院心内一科副主任、九三学社陕西省委科技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医师协会高血压分会委员、陕西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分会委员。入选陕西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陕西省科技新星。专精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等疾病的诊治,擅长复杂高危冠心病介入治疗、外周动静脉介入治疗以及心脏起搏器植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发表SCI学术40余篇,个人H因子20分,部分论文刊登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以及《Metabolism》等国际知名期刊。带领的科研团队入选"三秦青年科创先进团队"、"中医药双链融合中青年创新团

王西强 主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陕西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一科

主治医师,西北大学博士后,美国华盛顿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博士

主持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陕西省博士后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等8项,以第一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杂志发表SCI文章15篇。

祝领 副主任医师

陕西省人民医院

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心血管内科,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擅长冠心病,肺血管疾病、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的诊治工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肺血管病介入治疗、肥厚型心肌病介入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基金,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西安市科技局项目2项、西安交通大学自由探索项目1项、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进阶基金1项、陕西省人民医院人才专项基金1项、陕西省人民医院科技发展孵化基金2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Hypertension、Can J Cardiol、J Am Heart Assoc、Atherosclerosis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0篇。发表ACC、AHA等国际会议摘要13篇。参编专著4部。

文献

1.Ling Zhu,et al.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dults. Presented at ACC.24.

2.Ling Zhu,et al. Associations of Dietary Flavonoid Intake with the Risk of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in Adults. Presented at ACC.24.

3.Xiqiang Wang,et al. The Programmed Death-1 Signaling Axis Modulates Inflammation and LV Structure/Function in transverse aortic constriction Induced heart failure. Presented at ACC.24.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来源:《国际循环》编辑部)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