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根据陕西历史博物馆的结论,陕西还没有河南李家沟遗址同时期的陕西遗址。
西安在上世纪80年代拿了日本援助以钢筋水泥重建的城墙不是明代的吧?
河南裴李岗文化时代的9000年前的贾湖遗址已经出甲骨契刻文字、酒和乐器。
太平天国运动后,迁进杭州城的人大部分人都是绍兴人,因此有杭州人绍兴祖的说法。不巧的是绍兴也是南宋时中原移民大量涌入的城市,至少可以占到南宋时绍兴人口的一半左右,但是在两晋南北朝时期绍兴(包括杭州)都收了大量中原迁民。因此绍兴人中的中原人南宋后不低于六七成。太平天国屠杭州城与否,历史界从来没有公认。大部分应该是逃难性质的,战后会有返回,再加上迁进来的真正绍豫人才构成了近现代杭州真正的祖先,但是中原是杭州人抹不掉的印迹!
陕西西周只能用河南中原商人的文字。
陕西的仰韶文化遗址连个城都算不上。姜寨遗址根本不入流。
郑州西山城址遗址遗址,堆积厚考古价值大,时代跨越了仰韶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西山遗址的仰韶文化遗存跨越了仰韶时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其中第一组对应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前一、二期;第二至四组的年代与庙底沟文化相当,与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的第一、二、三期分别接近;第五至七组,报告并未给出确切的相对年代。郑州西山城址目前黄河流域已知最早的一座版筑城址。它所扮演的这种角色,绝非仰韶文化的环壕聚落和龙山时代的方形城址所能取代的。城墙始建于距今 5300—5200 年之间,到距今 4800年前后废弃,约相当于仰韶时代的晚期阶段。
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是迄今为止我国所发掘出的最早的一座古城遗址,它开启了中国城垣建筑规制的先河,被誉为“中华第一城”。
2020年郑州市启动建设大河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总占地2400亩,总投资约16亿元。郑州大河村遗址该遗址拥有华夏民族进入文明阶段关键时期——仰韶文化的完整发展脉络,是黄河文化最精彩的组成部分,被誉为“仰韶文化的标尺”。仰韶文化早期,大河村先民已迁至平原过着定居生活。遗址内发现了中国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史前居住基址。而出土的大量精美彩陶上的太阳纹、日晕纹、星座纹等天文星象图案,则是目前中国已知最早的天文学实物资料。
西安城墙上有一块明代的砖没?既然没有,怎么说是明代的呢?
距今10500年至8600年左右的河南新密李家沟遗址,具有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性质。
作为仰韶文化的前身,距今9000年至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文化主要是河南裴李岗文化。目前,裴李岗文化较为著名的遗址有新郑裴李岗、唐户以及舞阳贾湖等。
1931年春与秋,我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梁思永先生主持了安阳后岗遗址的发掘,发现了著名的“后岗三叠层”,开创了考古层位学的先河。
1928年,河南殷墟的科学考古发掘开始,这是中国考古事业中迄今为止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考古发掘,也是完全由中国考古机构和学者自己主持完成的。殷墟考古发掘锻炼和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代著名考古学家。
以河南仰韶村遗址为代表的同类型遗存被命名为仰韶文化,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史上出现的第一个考古学文化名称。
1921年对河南仰韶村遗址的发掘,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诞生。
中华文明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一个绵延5000多年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在中原腹心的河南表现尤为突出。
但是,陕西古文化历史曾经多次中断甚至经常是来去无踪。
河南省三门峡城烟遗址属于仰韶早期遗址。城烟遗址出土文物丰富,除了大量的陶器、石器、骨器之外,还发现了石雕蚕茧和丝绸遗存等。城烟遗址发掘出的石雕蚕茧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蚕茧艺术品,是人们喜爱崇尚蚕茧、重视桑蚕业的体现,为丝绸起源于中国、桑蚕丝织业是古代中国对于人类所作出的伟大贡献增添了一项新的实物证据。
关中地区渭水流域的半坡类型很快衰亡。
庙底沟类型在中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繁荣和发展。
陕西人民出版社在1992年出版的《新郑县志》,获得了全国优秀成果一等奖。
中国历史课本上写的明明白白黄帝在郑州新郑,初中历史好好学吧!
历史记载,周人从中原一迁至山西,二迁至甘肃天水,三迁至岐山周原,而陕西西犬丘宝鸡,东犬丘西安,周人因戎族养贡马有功,封方国于陇之秦亭。秦戎从秦亭东迁,五迁至咸阳。秦岭的山戎,黄土高原的犬戎,加上秦戎,统称西戎!
姬水记录非常明确,是溱洧汇流而成!陕西人一个姬水的名字,造假不了溱洧二水汇流吧?
黄帝故里,中原新郑!
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是黄帝时代文化,也可以说是有熊国文化。
大河村类型仰韶文化聚落群西不过洛阳,东不过开封,南可达许昌地区,北部以黄河为界,大体这就是有熊国疆域的轮廓。
大河村类型经过发掘的主要有郑州大河村、后庄王、林山寨、西山古城遗址、荥阳青台、点军台、长葛石固、新郑唐户、禹县谷水河等。
在新郑重点发掘了唐户遗址,这处遗址54万平方米,位于新郑城南13公里的唐户村,潩水河和九龙河汇流的夹角台地上。
根据刘文学主编:《新郑县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尚书·召诰》曰:“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
宋人李格非《洛阳名园记》说:“洛阳处天下之中,挟崤渑之严阻,当秦陇之襟喉,而魏赵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
考古实证,甘肃秦公大墓出土文献,秦人自己说自己是黄帝曾孙颛顼后裔商人子孙,祖先在河南郑州登封中岳太室山脚下生活。
再来个考古实证,宝鸡出土何尊,记录姬发伐纣胜利之后在河南郑州洛阳之间的太室山脚下进行大型祭祀活动。
姬周自称是夏朝后裔,黄帝子孙在溱洧二水交汇的古姬水畔生活,以地为氏而姬姓。
姬周先祖一直在中岳太室山脚下繁衍生息。
还有考古实证,长沙出土楚国简牍记录,楚人熊姓芈氏祝融八姓,祖先是黄帝曾孙颛顼之弟火证祝融氏子孙,祖先在河南郑州太室山脚下生活,郑州新密古城寨遗址就是祝融氏以后。
再来个考古实证,中国官方说的华夏文明5300年,就是以郑州市区西山古城遗址为历史时间基点,夏商周断代史~华夏探源工程几百个专家肯定为黄帝时代都城或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连个先秦古城都没有,还抢黄帝吗?
最早记录黄帝的就是列子。没有列子的记录,哪有黄帝呢?
黄帝,出自有熊国(河南新郑,有熊之墟);《竹书纪年》:(黄帝)元年,帝即位,居有熊。有熊,今河南新郑是也。皇甫谧曰:新郑,古有熊国,黄帝之所都。《括地志》:郑州新郑县,本有熊氏之墟也。
黄帝相关部族:
嫘祖,出自西陵氏(河南西平);
方雷氏,封于方山(河南禹州方山镇或荥阳);
彤鱼氏,
出自彤国(陕西华县,半坡鱼文化氏族);
嫫母,出自鬼方氏(陕西靖边周边);
有蟜氏,居于平逢之山(河南洛阳孟津);
大隗氏,居于大隗山(河南新郑西南);
雍父,封于雍氏城(河南许昌长葛),其后有雍国(河南焦作);
应龙氏,出自应国(河南平顶山);
仓颉,居阳武(河南新乡原阳),其后有仓国(河南濮阳南乐);
柏高,出自柏国(河南西平);
师延,居于箜篌城(河南郑州中牟);
宁封子,封于宁邑(河南焦作修武);
广成子,居于崆峒(河南平顶山汝州或甘肃平凉);
风后,得之于海隅(山东风姓诸侯);
岐伯,出自岐山(陕西宝鸡岐山)。
新郑是黄帝出生、创业、建都的地方,新郑一带代代相传农历三月初三是黄帝的诞辰。
黄帝诞生在新郑县轩辕丘。历代史书,明、清的河南通志都是这样写的!
早期在黄帝故里故都轩辕丘建中华太庙祭拜黄帝,汉代以后建轩辕故里祠。但是,上个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新郑的古建筑遗存基本全部被毁,市区的轩辕故里碑被毁,远在具茨山顶的纯石结构的轩辕庙也被掀了顶。
1983年春天,为黄帝守陵的位于中部县的雍州黄陵陕西人千里迢迢来到新郑,想在生身地寻觅黄帝的踪迹,但他们来到的显然不是想象中的绿洲。和陕西同行交谈后,河南同行才感到黄帝是中华文明始祖。
在1955年,著名史学家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说“(黄帝)这些传说,在仰韶文化遗址中大致有迹象可寻,因之推想仰韶文化是‘黄帝文化’。”
山西籍的考古学家许顺湛先生明确总结说:距今8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文化遗址,是少典族阶段的遗留;距今7000~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是黄帝族阶段的遗留(距今5000年~4000年的龙山文化遗址,是祝融氏阶段的遗留。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夏文化研究重镇的河南省有重要发现。
“礼成中原”是有明确的证据的。
余庄遗址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叶县,是一处距今约4000至4400年的大型环壕聚落,面积125万平方米,这是目前所见中原地区面积最大的龙山时期遗址。截至目前,该遗址已发现龙山时期大型墓葬18座,填补了中原地区无龙山时期高等级墓葬的空白。
陕西石峁的所谓高等级墓葬从来没有出土过黄帝定鼎中原的“鼎”吧?
用时两年时间,在河南省叶县余庄遗址,考古出土墓中随葬陶器包括鼎、豆、觚、杯、高柄杯、壶、双腹盆、罐等齐全,器物组合与摆放位置固定有规律。其中,豆、觚出现9件、7件、5件成组的形式,是中国最早以特定数量的列器作为墓主人身份地位象征的实例。
其中,随葬9件豆、觚的M75和M59的高等级龙山文化墓葬,面积最大,均有两个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