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历史,一个不被西方史学家承认的王朝

元昊说历史 2024-10-09 14:48:36

这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王朝,这是一个不被西方史学家承认的王朝,这是一个由禅让制到家天下的王朝。

它如同一幅古老而模糊的画卷,虽历经数千年岁月的侵蚀,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大家好,我是历史崔。

今天我们讲的是,史书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汤汤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

滔天洪水,在平原、在丘陵,甚至在高山上都能看见,漫山遍野全是水。

这就是大禹面临的水患。

传说中,整个黄河流域还有周边地区都遭受了洪水的侵袭,涉及到了今天的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山东。

这场洪水大禹一家治理了21年,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治水时能更好的调配人手,大禹有了凌驾于部落酋长的权力。

《史记?夏本纪》记载:“帝舜荐禹于天,为嗣。十七年而帝舜崩。三年丧毕,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禹于是遂即天子位,南面朝天下,国号曰夏后,姓姒氏。”

治水成功后,帝舜把位置让给了大禹。

禹接手王位后,公元前2070年在淮水中游的涂山召集部落首领,开大会。

因为集会的地点在涂山,所以史书上称这次盟会,叫涂山之会。

《左传》中记载“执玉帛者万国”。

意思是来参加大禹称王大典的部落首领成千上万,规模特别庞大,这些都是大禹治水时打下的人脉啊。

这么多首领来看大禹的登基大典,说明大伙都认可他。

大禹穿着法服,手里拿着舜帝给的,象征权力的玄圭,在台上接受各方诸侯行礼。

涂山之会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

禹当上了老大,按照传统,需要推荐下一个继承人,定谁呢?

肯定不能是禹自己的儿子,这坏了规矩。

所以大禹一开始定的接班人是皋陶,但是皋陶死的早,还没等来接班,人就没了。

于是大禹就找了第二个接班人,这次这个叫益。

然而当大禹死的时候,出现了这样一个问题。

大禹当上天子后,他的部落发展的很快,人口、战斗力都上了好几个台阶,不是普通部落可以抗衡的了。

在禹死后,益准备接班,结果禹的儿子启看看周边的战士,心里就琢磨:

这个王凭什么是益呢,我也想当!

于是几个部落之间就打了一架,启赢了。

禹的儿子成了新王。

这是之前没遇到过的,王将不再靠推荐,而是凭血缘。

史学家把这个叫做:公天下改成了家天下。

既然王不再是推荐产生的,而是谁的拳头硬就听谁的,启有实力是不假,但其他首领,也有强大的部落。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一个叫有扈氏的部落,他们的首领也聚集人手,找启的部落单挑。

就像动物世界里,狮子要想称王,就必须要随时接受其他雄狮的挑战,谁赢谁就是老大,这块地盘就是谁的。

有扈氏和启的正面冲突,发生在一个叫甘地的地方,大概位置应该是在郑州附近。

结果还是启赢了。

这时候启的做法就很聪明了,他打赢了捍卫地位的战争后,立马召集所有诸侯开会。

表示自己的这个王,是老天爷推荐给大家的,比之前王的推荐要更有含金量,我们应该听天地神灵的。

所以夏商两朝为什么崇尚祭祀啊,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王位的正统性,王权天授么。

但启毕竟不是他父亲禹,声望这块就差了一大截。

老规则改了,底下那帮要求进步的人,就不同意了。

启的实力强,打不过他,是没办法,只能选择顺从,但他的儿子呢,就不一定了。

依仗自己部落强悍的实力,启把王位传给了自己的长子太康。

在太康身上,这种家天下就出现了大麻烦。

关于继承人,启之前是立贤,谁有能力立谁,现在变成立长,就找自己的儿子,谁年纪大立谁,但是这个儿子如果不称职怎么办?

太康就是这样,玩惯了不会治国。

这是一个庞大的联邦制政权,既然太康不想上班,有穷氏的首领后羿就接手了这个工作。

后羿趁机赶走太康,放逐太康的几个亲弟弟还有他们的母亲。

后羿想自己称王,但是得不到其他部落首领的支持,所以他在赶走太康后,采取了迂回策略,扶植启的另一个儿子仲康继承王位。

过了几年,当后羿正式掌握权力之后,再踢走仲康,自己当了君主。

这种没有得到官方认可的,叫篡位,有严重的后遗症。

结果就是后羿登上王位没多久,一个叫寒浞的家伙,背叛了后羿,把他杀了,取代了他的位置。

连续两届话事人都是抢来的,他们能取得王位,少不了手下人出力,在成功后自然需要对这些人进行封赏。

这一赏就会挤占原先贵族的利益,为了拿回失去的一切,伯靡等一帮老臣就开始去找启的后代,他们找来了仲康的孙子少康。

这个从民间找回来的少康,没有染上贵族的那些坏毛病,相反为了坐稳王位,工作认真、不敢懈怠,更重要的是不浪费不奢侈。

历史的经验证明,当社会稳定的时候,如果他们的王不捣乱,老百姓的日子不会太差。

少康的出现,扭转了大家对世袭制的评价。

新老贵族静下心来发现,这种世袭的权力真好,不用拼命干活,只要自己是首领,那么子子孙孙都可以是首领。

得到了大部分大佬的同意,夏朝这个世袭制度,从少康开始,也算变得稳定了,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规定,一直延续了300多年。

政权的稳定,必然会导致经济、文化方面的发展。

比如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手工作坊、青铜器、玉器等等,都在说明夏文化的昌盛。

出土的青铜器如鼎、爵等,制作精美,无不在诉说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既然夏朝这么繁荣,为什么国外史学家到现在还不承认他的存在呢?

原因有二:

一个是没有发现同时期的文字。

目前发现的最早成体系的文字是甲骨文,属于商朝晚期的文字。

而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和记录王室重要事件,出土地点集中在殷墟,即商朝晚期的都城遗址,记录的是商朝中晚期的历史。

从时间上看,与夏朝存在一定的时间跨度,所以甲骨文中没有明确提到夏朝。

虽然有观点认为甲骨文中的“西邑”可能指的是夏朝,但这只是一种推测,尚未得到确凿的证实。

第二个是没有发现帝王级的墓葬。

在考古发掘中,尚未找到能够明确认定为夏朝帝王的墓葬。

帝王级墓葬中往往会有大量的陪葬品以及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铭文等信息,如果能发现这样的墓葬,对于夏朝的存在将是非常有力的证据,但目前这方面是缺失的。

说回夏朝,世袭制的出现,弊端显而易见,就是后面继位的王,从小什么都有了,长大后没有了同理心,不想上班,躺平了。

底下的大小诸侯见老板不管自己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就开始减少或者不交赋税,甚至兼并其他弱小的部落。

夏朝时比较有名的,就是孔甲。

这位爷很聪明,歌舞美酒一样都不落下,为了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就想了一个奇妙的主意。

什么主意呢?

祭祀!

既然自己的王位是天选的,那自己不干活,只要得到上天的同意就可以了。

史书上记载,孔甲对鬼神极度迷信,甚至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经常举行各种祭祀活动,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敬奉鬼神。

《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乱。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史书上还记载,孔甲养过龙。

“天降龙二,有雌雄,孔甲不能食,未得豢龙氏。陶唐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孔甲赐之姓曰御龙氏,受豕韦之后。龙一雌死,以食夏后。夏后使求,惧而迁去。”

当时的生产力很低,贵族之间要维持奢侈的生活,就必须盘剥老百姓。

社会就是这样,有享受型的,自然就有事业型的,在你睡觉的时候努力,慢慢的超越你。

到了夏桀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商汤乘机打败夏属葛国。

又派重臣伊尹至夏王都城探测虚实,慢慢把夏朝的死忠粉给打败,翦除夏朝羽翼。

一个个收拾了位于夏、商之间的豕韦、顾国、昆吾等夏朝属国,使夏王桀孤立无援。

商汤和夏桀的最终决战,放到了鸣条,也就是现在的山西运城夏县附近。

商汤率战车70乘、敢死士兵6000人攻夏王都,夏桀仓促率王师应战,结果夏朝军队大败。

这场战争成为夏王朝灭亡的转折点,战后商汤建立了商朝,延续了四百多年的夏王朝就此结束。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