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医生直言:判断孩子是否有抑郁倾向,看三个方面,很准。
医院精神科来了一对母子,母亲四十多岁,儿子十三岁。
很明显,儿子是不愿意来的。他虽然一只手被母亲紧紧拽着,但身子一直在用力往后退。
母亲一边拽儿子,一边对儿子说:“咱们有病得赶紧治,治好了就能好好读书。”
儿子大吼:“我没病,病的人是你!”
后来在医生的安抚下,这对母子终于安静坐下。
儿子板着脸,眼睛望向窗外。
母亲则焦急地开始诉说。
她说儿子最近好像变了一个人,懒散,早上总起不了床,周末常常睡到上午十点多;不爱学习,晚上总偷着玩游戏;性格暴躁,动辄就发火,还爱甩东西。更让她担心的,是她一说儿子,儿子就回应“那我死了算”,常常把“死”字挂在嘴上。她很担心,现在患抑郁症的孩子不少,是不是儿子也犯病。
医生对他儿子进行一番问询,并给他做了量表测试,一系列检查诊断后,医生确认她的儿子没有患上抑郁症,只是青春叛逆。
而在检查期间,细心的医生发现这名女子精神极度紧张,还有手脚震颤的情况。医生希望这名女子也做一次检查诊断。
女子接受了,结果正如她儿子所言:“我没病,病的人是你。”女子患上了焦虑症。
医生给女子开了药,并给予嘱咐和疏导。
这对母子很让人担忧,如果母亲的焦虑症没有尽快治愈,她的儿子后续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
电视剧《小欢喜》中的宋倩,是一位焦虑的妈妈。她因为离婚,把女儿当成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她对女儿说:“妈妈只有你了,你就是妈妈的全部。”她为了女儿能考上清华北大,辞职在家盯着女儿学习。她的焦虑,像一张铺天盖地的网,把女儿罩在里面,压抑得喘不过气。女儿改变不了,也无力挣脱,最后患上抑郁症。
家庭教育的问题,源头其实在家长。但不少家长却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孩子的问题。
家里鸡飞狗跳,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父母一定程度存在焦虑情绪,甚至已经是焦虑症患者。正是他们的焦虑,崩断了他们跟孩子之间原本良好的关系,让家庭里剑拔弩张,硝烟弥漫,孩子变得越来越叛逆,距离他们期待的样子越来越远。
网上见过《我妈妈有严重的焦虑症,我现在也有一点抑郁了》的短文,知乎上看过关于“家里有焦虑症的妈妈,我该怎么办”的问询。
有些孩子已经很难受,不知如何面对家长的焦虑,然而家长却浑然不知,还自以为是。
身为家长,若能懂点心理学知识,将有助于家庭教育。
首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
孩子出现问题,或者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家长除了反思,自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外,也要自我对照,看看自己是否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焦虑情绪。
这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判断。
一是自己是否过度担忧。对于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未来,是否长时间盘踞大脑,心里总惴惴不安。
二是社交是否存在退缩现象。原先的活动和交际都被自己拒绝,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用于关注孩子。
三是睡眠是否出现问题。因为太过担心,思虑过多,导致了入睡困难,或易醒早醒。
四是身体是否出现一些症状。比如心悸、出汗、头痛等。
五是注意力是否不集中。人容易疲惫,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受到影响。
当然,这只是基本判断,焦虑情绪不等于焦虑症,不需要药物治疗。但过度焦虑,则可能患上焦虑症。自己是不是患上焦虑症,还得精神科医生进行诊断确定。
家长如果能在自己有焦虑情绪的时候,及时自我察觉,自我调整,那么在保证自己心理健康的同时,也有利于跟孩子建立起无隔阂的亲子关系,有利于对孩子进行引导和教育。
再则,是能辨识孩子的问题。
孩子到了青春期,生理和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一方面身体快速发育,另一方面自我意识逐渐增强。
他们有了“小大人”的感觉,有了自主的强烈意识,但由于他们大脑前额叶发育不完全,激素水平较为波动,同时认知极限、经验不足,种种原因导致了青春期的孩子出现易激惹,喜欢跟父母对着干的叛逆行为。
如果这个时期,孩子受到不良的影响,可能更加叛逆,可能走偏道,如厌倦读书,迷恋游戏等。如果这个阶段,孩子压力太大,思虑太多,也可能患上心理疾病。
现实中确实存在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心理疾病当成青春期叛逆,把青春期叛逆误认为心理疾病。
其中把心理疾病当成青春期叛逆者居多,不少采用极端行为,走上绝路的孩子,都是在患病初期,甚至在特别严重时,家长对心理疾病还缺乏认知,不当一回事,简单认为孩子是矫情,是叛逆。
说到这里,还是推荐各位家长多学习一下儿童心理学知识,推荐一套非常好的心理学书籍,可以让我们从儿童行为、性格、沟通方式、情绪表达、社交状态等几个方面判定孩子心理,还可以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待孩子行为。
这套书共六册,分别是《儿童教育心理学》、《儿童行为心理学》、《儿童性格心理学》、《儿童沟通心理学》、《儿童情绪心理学》、《儿童社交心理学》。
这套心理学丛书让我们了解孩子的愤怒情绪来源,知道如何用情感式的沟通方式跟孩子正确沟通。
《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是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的匠心之作,旨在帮助家长和老师捕捉孩子心理,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这本书对儿童人格构成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还介绍了人的天性、遗传等因素对孩子性格的影响,让家长通过孩子的行为看到背后的原因,从而更加理解和包容孩子。
而其他几本儿童心理学的书,让我们通过孩子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行为,来找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心理,懂得孩子常见的情绪行为,教会孩子理性战胜情绪,拆解情绪地雷,科学有效地帮助孩子做好情绪管理。
我把这套书的链接放在这里,家有孩子建议备一套,点击即可购买!
说回孩子,最常见的心理疾病是抑郁症。
我有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从事精神方面治疗工作,他告诉我说,看孩子是青春叛逆还是抑郁倾向,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基本的判断。
一是看孩子的攻击对象。
不管是青春叛逆还是抑郁症,都有一个共同表现,就是易怒,不接受他人,喜欢攻击。
青春叛逆的孩子,他们的攻击对象一般是父母,老师,是那些爱管理和约束他们的人,以及观点和行为跟他们很不一致的人。他们不是谁都攻击,他们有自己的哥们和闺蜜。
抑郁症患者,他们讨厌所有的人和事,包括父母、老师和同学,也包括自己,他们表现出暴怒,真正的攻击对象却是自己,他们没有知心朋友,没有任何兴趣,就是躺平摆烂的样子。
二是观察孩子的生活状态。
青春叛逆的孩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该吃就吃,该喝就喝,该睡就睡,他们也许会以“死”威胁家长,但他们在执着于自己的叛逆行为时,生活不会受影响。
抑郁症患者,一般有“三低”症状,即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他们会睡眠不好,食欲不好,会说“活着没意思”等消极的话,行为被动、懒惰,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
三是看孩子情绪问题的周期。
青春叛逆的孩子,情绪一般比较短暂,属于冲动性发作,并且对不同的人情绪也不同。
抑郁症患者的情绪问题是持续的,如果孩子情绪问题超过两周,家长就要正视孩子患心理疾病的可能性。
孩子到底是心理生病,还是青春叛逆?家长一定要搞清楚,否则孩子可能会被家长的无知给耽误了。
当然,青春期孩子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光家长觉得不解,连孩子自己,更多时候都认识不到自己的情绪,把普通的情绪问题当成抑郁症来看待,那问题就比较麻烦了。
推荐一套非常好的青春期的书,名字叫《青春期成长手册》,家有青春期孩子的,可以买来给孩子看一看。
这套书共有三册,分别从生理上、心理上、学习上,细致让孩子解说青春期各方面的变化,以及应对措施,让孩子了解青春期、接受青春期、坦然面对青春期。
从生理上来看,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变声,男孩开始喉结突出、长胡子和青春痘、毛发也开始变得旺盛、开始遗精,女孩的身体开始发育,开始来月经......
此时,如何做好青春期的身体养护至关重要!
而从心理上来看,青春期孩子开始变得敏感、细腻、自卑,遇到一点小挫折就很有挫败感,脾气一点就炸,开始变得叛逆、追星、非常在意别人的想法,很容易网络上瘾,也开始喜欢异性。
此时对孩子的引导非常重要,让孩子知道这是青春期的共性、明白如何正确疏导情绪、如何正确对待异性关系,如果孩子不能正确过度,对以后的心理健康影响非常之大。
从学习上来看,青春期正处于中学时代,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时期,但由于青春期的特点,孩子很容易变得对学习缺乏兴趣,记忆力差、习惯性拖延、走神、偏科、成绩不稳定、变得考前焦虑等等,如何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式,不让学习受心理影响,正确的学习方法就变得尤为重要了。
这套《青春期成长手册》,每一册用21个跟青春期相关的小故事,对孩子的青春期问题做了细致解读和解答,那些孩子们难以启齿的问题,在这套书里都能找到答案,同时,这套书用了青春期孩子喜欢的漫画形式,孩子更喜欢,也更能接受。
家有青春期孩子,快来备一套吧!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