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上小学,学到几何的时候,总是能够在同学前面找到解题的方法,其中很大一部分功劳就来自于一个秘诀,那就是在题目的几何图形中,找到恰当的“辅助线”,每当画出神奇的“辅助线”之后,几何图形就似乎变了个样子,也会自己说话了,其中的“梗”就自然显现了出来。
学校生活结束之后,就再也没有这种能透视出辅助线所带来的优越感。但随着社会经验的增加,奇怪的知识也不断丰富。渐渐意识到,“辅助线”这个事情,其实可以举一反三,最简单的看看地球仪就知道。这世界上真的有经纬线么,相信大部分人都不会认为有那么多条自然存在的线,穿过山川湖泊,为我们精确的“导航”。
经纬线,可能是在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里,最大尺度的“辅助线”了。依靠着它,我们将地球分区、定位,由此能够分辨出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两个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在现代世界中,甚至难以想象一个没有经纬的空间,我们该如何去认识。
也正是如此,人们也习惯性的不再把经纬线看做一个辅助线,而是默认为一种与现实存在等同的东西,或者干脆认为它们就是现实存在的。因为几乎整个进入现代化的人类社会都认同并遵循着同一规则。当然,那些生存在亚马逊雨林中的原始人,可能就对经纬毫无感觉了。
虽然说,认识“经纬”对现代来说非常有用,但把“经纬”简化为一种现实存在,则在这种有效性背后隐藏了一个非常重大且错误的逻辑。这种错误的逻辑被认同的程度如今已经到达了泛滥的程度,甚至影响了绝大多数人的现实观念。
在这姑且把这种错误称作“现实的错觉”,这种错觉的核心,就是将“认识世界的方法”与“真实的世界”划上等号。
对于经纬这样的东西,虽然被当作现实来使用,但大多数时候,人们凭直觉还是可以分辨出,经纬并不真实存在这个命题。但如果在一些没有这么明晰的领域,可能分辨出来就没这么容易,直觉往往会失效,甚至会引导人们走向错误的一端。
这种错觉最多的来源,就是人们在认识世界时最常用的那种方法——“分类”。
比如我们经常用理性和感性来划分一些人的心理行为,甚至也会去由此来去判断一些人的行为动作。这种划分是无可厚非的,可以帮助我们来更精确的理解人。但理性和感性是两种真实存在的“东西”么?
还有弗洛伊德那个非常经典的划分——“意识”与“潜意识”。真的存在着泾渭分明的两种意识么,亦或这只是我们为了用更细的颗粒度来认识人的意识的一种方法呢?
或许用更通俗的方式更好理解这种错觉。比如对动植物的分类,真的存在猫科、犬科么?现实的自然中,没有一个大的现实存在,是所谓的猫科,只不过人为了认识世界方便,把这些具有相似特征的动物分门别类,最终形成一个体系。
还有一些错觉来自于更主观的层面,比如味道中的“香与臭”,如果从本质去分析,香味与臭味,本身都是一些化学物质的随机组合,只不过有些硫化物浓度较大的,被我们人类识别出来是具有危险的臭味而已,这种“现实”并不来自于真的现实,而是来自于人的主观判断。
类似的例子简直多到无法穷举,比如从生死的角度来划分,我们把人分为人和鬼;从自然与非自然来划分,我们把世界分为神圣与世俗;从情感的浓烈程度划分,我们把感情分为爱与恨。
由此习以为常的错觉就是认为人与鬼都现实存在,爱与恨也是存在的两种东西。其实,简单来说,这种错觉就是把人造的概念与现实混为一谈的情况。
除了对现实的混淆外,这种错觉还会带来人对知识的一种误解,很多时候我们理解的并不是那种具有内涵的知识,只不过是一些分类方法,或者说认识世界的方式。很多人在上网课、买知识,但大多数这些面向成人的知识课程,往往教的都是些分类方法。虽然说这些方法也很重要,但如果不能分清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区别,误以为掌握了形式就掌握了一切的话,那么学到的知识也不过是一场幻觉而已。还有那些所谓的鸡汤文,走的也不过是这个套路,看似有道理的背后,只不过是空洞的形式。
但话说回来,这世界什么是真实的存在,什么是人类建构的概念,本身并没有必要那么严格的区分,因为生活在地球村的现代世界,那些被人类共同认可的东西,就具有现实价值,就好比美元一度可以替代黄金一样,甚至黄金本身,作为等价物也不过是一种群体观念的认同。
虽然可以这样类比的去使用,但如果没有一种清醒的视角的话,这种错觉就会支配一种充满错觉的人生。如果一个人坚持认为理性和感性确有其物,意识与潜意识可以明确的在头脑中区分,永恒的爱是光荣而伟大的存在,甚至鬼与神都能对现实起作用的话,那么这样的世界观在与自然相接触时,一定会产生巨大的碰撞,以至于要么是其内心世界崩塌,要么是歪曲掉自然世界。
所以,辅助线的确有帮助,但永远也只是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