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君侧,诛晁错,主要是讲的哪段历史?

春归去 2020-05-04 10:35:37

晁错(前200年—前154年),汉族,颖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政治家,文学家。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后历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家令;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他学贯儒法,学识渊博,深受文,景二帝的器重和宠信。也是景帝在做太子时期的重要的政治导师。

‘‘清君侧,诛晁错’’这个故事主要讲述西汉时期,景帝乾元三年,为巩固大汉王朝的千秋大业,晁错上树《消藩策》,此举激起了吴王刘濞、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诛晁错‘’为名义的武装叛乱一段。

汉景帝即位后,看到诸侯国逐渐做大,势力非常强大,并且与中央矛盾越来越深,一些封国处于半独立的状态,景帝深感忧虑,与御史大夫晁错谋划削藩之策,为此晁错上书《削藩策》,主要内容是削夺诸侯王政治特权、军队、百姓及封国的部分领土收归中央集权所有,以巩固中央集权。由此点燃了‘‘七王之乱’’的导火索。

公园前154年吴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旗号,帅部由扬州北上,渡过淮河与楚王会师,吴楚联军一路攻城拔寨,浩浩荡荡的杀向京都长安。

在来势汹汹的七王联军面前,年轻的汉景帝并没有做充足的战争准备。景帝刘启心生怯意,为息兵罢战听从了袁盎的建议,由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联名上书以‘’亡臣子礼,大逆不道‘’弹劾晁错,提议将晁错满门抄斩。

迫于种种压力,境地同意并批准了这个建议。于是被蒙在鼓里的晁错便被‘‘朝服腰斩于市’’,他的家族也被满门抄斩。

后世许多人认为晁错死的很冤枉。的确,在晁错之死上体现了一个矛盾共同体,晁错他的死是为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而死的,这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和西汉王朝根本利益的。他的悲剧就是他极力维护的汉王朝出卖了他,成了削藩斗争政治牺牲品。

汉景帝腰斩晁错于市以后,‘’七王之乱‘’息兵罢战了吗?没有。从前线回来向景帝通报军情的邓公,在得知晁错被满门抄斩后,冒着一死的决心质问景帝:吴王想造反已经几十年了,现在好不容易借口起兵,就觉不可能因晁错已死而霸兵 ,反倒是晁错因主张削藩却被陛下杀死,此后还会有人向晁错一样,支持陛下削藩吗?景帝无语。这个邓工说的对不对呀?就事论事而言,如果真向邓公所言,那汉景帝真是自毁长城,做了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假设说汉景帝昏庸(其实不昏庸)可以理解,为啥以三公为首的大臣都主张杀晁错呢?

杀晁错也不能让‘’七王‘’息兵霸战。汉景帝为何不顾念师生之情将晁错并满门抄斩呢?

那真正导致晁错杀身之祸的原因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了解晁错当时面临的西汉政权棘手削藩问题,短命只有16年统治权的封建王朝——大秦帝国,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是中国国家制度重大变革的时期。面对刚刚稳定下来政治局面,错误的选择了法家学说作为治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而激进的法家学说不利于诸多社会矛盾的解决,因此,导致秦朝两世而亡国。

经过楚汉争霸而取胜的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刘邦在当时极其艰难的历史条件下,吸取了秦始皇去世时赵高、李斯乱政,而赢氏子弟只能任人宰割的历史教训,因此,他的建国道路是:采取了封国制和郡县制二者齐行并驾,兼而有之的中间路线,这样的治国方略,在刚刚建立了西汉王朝政权的刘邦时期,起到了积极进步作用,经六世至景帝时期,这种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的社会制度,越来越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者,在中央集权统治者景帝眼里,削藩是早晚的,也是一定的。晁错给景帝的答案是‘‘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动手越晚,对中央集权统治者越不利。汉景帝听后就此下定了削藩的决心,也不出所料,削藩诏书一到,‘’七国之乱‘’由此开始。晁错只给了汉景帝削藩之计,确没有給景帝如何才能应对‘’七国之乱‘’之计。这就如同近代鸦片战争一样,人人知道鸦片的危害性,人人主张禁烟,但是,没人提及禁烟的后果,英国有什么反应,大清如何应对,通通没人说,所以毫无准备的鸦片战争不败才怪落哩。

【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这是司马迁对晁错的评价。《汉书》也记载了他性格不好的说法,

【错为人峭直刻深。晁错锐于为国远虑,而不见身害。其父睹之,经于沟渎,亡益救败,不如赵母指恬,一全其宗。悲乎!错虽不终,世哀其忠。故论其施行之语着于篇。】

这两段话概括了晁错的性格缺陷。

刻薄寡恩,严苛无情。

执迷不悟,固执己见。

好高骛远,急于求成。

1、袁盎本是吴王刘濞的丞相,已被晁错借机罢官为民。可莫明奇妙的是晁错依然不依不饶,欲致袁盎于死地。走投无路的袁盎只能求助于窦婴。窦婴就找到景帝,让景帝单独接见了袁盎,袁盎就提出了:诛杀晁错使七国联军师出无名的建议。

2、‘’七国之乱‘’开始后,晁错竟建议汉景帝御驾亲征,自己镇守后方,刀枪无眼,谁都可能死亡,因此,凭这一条汉景帝就反感非常。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晁错要杀袁盎,袁盎就建议‘‘诛晁错’’

晁错要削藩,藩国就提出‘‘清君侧’’

晁错让汉景帝上战场,汉景帝就把晁错送上刑场。

【结语】总的来说,晁错人如其名,他太相信权力,认为有了权力就可以拥有一切。

他认为得到皇帝信任和支持就可以为所欲为。

在看待晁错的削藩策略时,虽然不能尽如人意,问题多多,晁错本人也深受其害。做人不可太作恶,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剪除七国之乱,经过文景之治这个基础,才有了汉武帝时期国内安定的政治环境,才能够让汉武帝顺利的挥师北疆,着首解决困扰大汉江山的匈奴问题。

0 阅读:55

春归去

简介:瀑布跨过险峻陡壁时,才显得格外雄伟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