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华夏大地的姓氏星空中,每一个姓氏都宛如一颗独特的星辰,闪耀着独有的光芒。而今天,我们将把目光聚焦于余姚慈溪金氏,探寻这个家族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从古老的传说到真实的历史记载,从家族的迁徙轨迹到名人的卓越成就,余姚慈溪金氏的故事,不仅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更是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发展的生动写照。你是否好奇,这个家族如何在岁月的洗礼中传承至今?又有着怎样的故事等待我们去挖掘?让我们一同揭开余姚慈溪金氏神秘的面纱 。
金氏起源之谜
在古老的传说中,金姓的一支源自少昊金天氏。少昊,这位上古五帝之一,乃黄帝的己姓子孙 。他以金德王天下,故而被尊称为金天氏。《帝王世纪》记载:“少昊自穷桑登帝,后徙曲阜。” 穷桑位于今山东曲阜市北,由此可见,山东堪称金姓的重要祖籍地之一。
少昊的后裔中,有一支将 “金天氏” 简化为姓氏,这便是金氏的由来。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氏族人逐渐向各地迁徙。在浙江,金姓人口分布较为广泛,尤其在余姚慈溪等地,金氏家族在这里落地生根,开枝散叶,成为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姓氏家族。
刘姓改姓之谜在余姚慈溪金氏中,存在着一个独特的现象 ——“活金死刘”。这一现象背后,隐藏着一段特殊的历史。
据考证,五代时期,吴越国的开国君主钱镠,其名 “镠” 与 “刘” 同音。为了避讳,钱镠下令吴越国境内所有姓刘的百姓改姓金。于是,许多刘姓家族不得不将姓氏改为金姓 。
然而,这些刘姓后裔为了铭记自己的本源,便定下了 “活金死刘” 的族规。也就是说,生前使用金姓,以顺应当时的避讳要求;而死后,则在墓碑或家谱中恢复刘姓,以彰显家族的根源。这一独特的传统,在余姚慈溪金氏家族中代代相传,成为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金氏家族的历史脉络
关于姚江金氏是否为汉中山靖王之后裔,虽有旧谱记载世系,但多难以考证。在众多家谱中,为续五代以前世系而攀附名族的现象较为常见。从金岙谱旧说来看,其提及姚江金氏乃中山靖王之后,然而相关世系与《义乌中山刘金氏宗谱》的世系极为相似,这就不免让人怀疑存在同宗渊源或复制借用的可能 。因此,对于中山靖王之后的二十八代世系,我们暂且存疑不论。
相对可信的世系,始于中晚唐时期的国宁公。国宁公作为中山靖王的第二十九世孙,在金氏家族传承中占据着重要的起始位置。国宁生恒,恒生圣明,圣明生英元(疑为改姓之始,尚待进一步考证) 。英元生丰治,丰治生彦博。彦博在宋初出仕,因其孝友义举,被朝廷旌表为 “孝友义门”。这一时期,金氏家族在传承中不断发展,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南渡后的发展靖康之乱,犹如一场巨大的风暴,打破了北宋王朝的宁静。宋室被迫南渡,金氏家族也随之踏上了南迁的征程。在这一过程中,金氏家族的槚、栋二公随驾南渡,寓居临安竹林桥。从此,金氏家族在浙江这片土地上,开启了新的发展篇章。
在浙江,金氏家族逐渐开枝散叶,分布于多个地区。余姚、慈溪等地成为金氏家族的重要聚居地。他们在这里扎根繁衍,与当地的文化相互交融。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金氏家族不仅在人口数量上不断增长,还在文化、经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家族成员积极参与当地的社会事务,有的投身仕途,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有的致力于文化传承与教育事业,培养了众多优秀人才。金氏家族在浙江的土地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辉煌历史 。
慈溪金氏三兄弟的传奇人生
右起老大金善炜、老二金善燏、老三金善焜
金善炜:科研领域的创新先锋金善炜,1933 年 9 月出生于慈溪市龙山镇金岙村 。1957 年,他从天津南开大学化学系毕业,同年便开启了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科研生涯,直至 1996 年退休。
初入上海有机所,金善炜师从著名有机化学家黄鸣龙院士,投身甾体药物的合成研究。他深入钻研黄体酮、睪丸素、可的松、地塞米松等药物的工业生产合成路线,凭借卓越的研究成果,使我国甾体药物的工业生产提前了五年。1966 年,在黄鸣龙的带领下,金善炜参与了《醋酸可的松七步合成法》的研究,该项目荣获国家发明奖,为我国甾体药物的研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甾体口服避孕药的研究方面,当时国内临床应用的 1 号、2 号避孕药虽为黄鸣龙院士团队成果,但都是对国外产品的仿制。金善炜深知创新的重要性,决心另辟蹊径。他与同事们四处调研,最终在武汉发现了中药天花粉和牙皂组成的天皂合剂,这一外用引产药疗效显著,却伴随着剧烈的副反应。此后十几年间,金善炜团队反复研究,成功研制出流产新药 —— 结晶天花粉蛋白,并制成针剂。这一成果不仅将复方变为单方,把外用改为注射,还极大地减轻了副反应,提高了用药安全性。天花粉蛋白针剂对早、中期妊娠引产疗效高达 92% - 97%,对宫外孕、葡萄胎、恶性葡萄胎以及绒毛膜上皮癌也有独特疗效。1983 年,该成果荣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金善炜作为第一发明人,为我国的计划生育药物研究开辟了新道路。
金善炜并未停止探索的脚步。1972 年,他在汪猷院士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天花粉蛋白的一级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成功测定出其结构,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关键信息。为了进一步探究天花粉蛋白的结构与功能关系,1974 年起,上海有机所联合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共同研究,1978 年完成了天花粉蛋白的三维结构测定,此项研究成果于 1987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成为中国科学院建院 50 周年 18 项重大科研成果之一。
20 世纪 80 年代末,金善炜又将目光投向兽用领域,研制出兽用天花蛋白胶囊,用于治疗奶牛胎衣不下取得良好效果,1991 年获得国家发明四等奖。1989 年,美国发现天花粉蛋白能抑制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繁殖,金善炜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也引起了广泛关注。金善炜在科研生涯中,发表论文 50 余篇,著作三本。他于 1977 年被评为上海市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 年获上海市侨界优秀知识分子称号,1989 年和 1991 年先后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表彰。1992 年 10 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和副局级待遇 。1996 年退休后,金善炜仍活跃在科研领域,受聘于广州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医院肝病研究所和有关公司当顾问,研究治疗肝病药物长达十年,2003 - 2006 年又受聘于上海金山药厂担任高级顾问,继续为科研事业贡献力量。
金善燏:地质学界的耕耘者金善燏,1936 年 10 月出生 。1961 年,他从北京大学地质系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举荐为乐森璕教授(学部委员、系主任)的研究生。1965 年,研究生毕业后的他选择留校工作,开启了在北京大学地质系的漫长教学生涯。
在北大,金善燏曾任地质系古生物地层专业负责人,党总支副书记、书记。他还兼任中国地质学会地层委员会泥盆纪委员,地层古生物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古生物学会珊瑚学科领导小组成员,在地质学界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金善燏在科研方面成果丰硕。他编著出版了《中国南方震旦纪 —— 三叠纪生物礁丘分布物特征、成因及储集性能的研究》等重要论著,为地质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他曾获北京大学教材奖 1 项,首届科技成果三等奖 1 项,杭州石油地质研究所科技成果一等奖 2 项、二等奖 1 项,这些奖项是对他科研能力的高度认可。
然而,金善燏的贡献不止于此。文革期间,古生物地层专业被取消,面对专业的困境,他挺身而出,积极推动 “古专” 的恢复、重建及发展。1974 年,他与石油部石油勘探开发规划研究院王文彦合作,举办了全国第一届牙形石(刺)短训班。在当时艰苦的条件下,他精心筹备课程,邀请业内专家,为全国各油田及研究院所培养了全国第一批牙形石(刺)研究的骨干和人才,使牙形石在地表及钻井地层的划分、对比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地质研究的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古专” 恢复后,金善燏承担起主要的教学任务,主要讲授地史学及古生物专题课。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他还协助乐森璕教授培养了硕士研究生 3 人,自己也培养了硕士研究生 1 人,为地质学界输送了优秀的人才。1977 年,金善燏受国家教委委派,代表北京大学地质系参加全国自然科学规划会议。在会议上,他起草了全国地学规划,其专业能力和学术见解得到了高度认可,受到邓小平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82 年,他完成《广西及邻区泥盆纪生物地层》专著,虽为第二作者,但其中 6 万字及 15 个图版由他完成,为该专著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2023 年 4 月 22 日,在河北地质大学建校 70 周年华诞之际,金善燏先生和考古学家谢飞先生向该校博物馆捐赠珍贵古生物标本及资料,还向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 “金善燏古生物优秀学生基金” 。
金善焜:50 年测绘征程,铸就行业辉煌
金善焜,1939 年 8 月出生,中共党员。1962 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勘测系,同年 10 月,分配至北京市地质地形勘测处,自此投身测绘事业,一干便是 50 年。
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的足迹遍布北京市的大街小巷、山川水域。从初入职场的技术员起步,逐步成长为组技术负责人、工程师,直至高级工程师,为北京市地方基准测绘与基础测绘的建设发展,奉献了自己的力量。1979 年初,金善焜调入院技术管理部门工作,先后担任院科教科科长、总工程师办公室主任等职务。此外,他还兼任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编制组和管理组副组长、《北京测绘》杂志副主编等职,致力于城市测量规范(部标)的编辑出版,以及全院的职工教育、科研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等工作,在人才培养、推动科技进步与高新技术应用方面,成绩斐然。
在专业领域,金善焜成就卓著。1985 年,作为副组长及主要起草人之一,他参与组织和编制 “部标”《城市测量规范》CJJ8 - 85 及编制说明工作,该成果于 1986 年荣获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同年,他与院领导共同创办《北京测绘》杂志(季刊),并在 1986 - 1994 年担任副主编,1997 - 2001 年出任编委会副主任,为测绘工程技术人员搭建了学习、交流与发表论文的平台,有力促进了科技进步。
1987 年,金善焜负责北京市科委 “八五” 重点、重大科技项目 “北京市地下管网图形数据库信息系统” 前期工作,从立项申请、经费筹集、方案论证,到设备引进、商务谈判以及申请减免税金等,全程亲力亲为。该系统的建成,为全行业 GI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与样板,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进步。
1992 年后,金善焜在多个重要岗位任职,历任院新技术开发中心主任、对外协作办公室主任等。同时,他还在多个专业组织担任要职,如 1995 - 2000 年兼任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2001 - 2005 年任秘书长,1997 - 2011 年担任城市勘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此外,还担任建设部规划司《全国城市测量 GPS 应用研究中心》(简称 GPS “中心”)秘书长,以及《北京测绘学会》常务副秘书长(第八届)。1994 年 10 月,他开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2 年,金善焜引进六套 GPS 接收机,带领 GPS 团队运用 GPS 全球卫星定位高新技术,在 1992 - 1995 年的三年间,完成全国 30 多个城市或地区的城市 GPS 或工程 GPS 控制网建网任务,创造经济效益近 1000 万元,引发全行业 GPS 应用热潮。1993 年,他组织并主持编制出版《城市测量工作手册》工具书,作为副组长及主要起草人之一,该书于 1996 年荣获建设部第三届全国优秀建筑科技图书一等奖。
在数字化测图方面,金善焜积极推广测绘院《大比例尺工程图机助成图系统》(简称 DGJ 系统),该系统在全国约 70 多个单位得到应用,1994 年获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二等奖。1996 年,《GPS 卫星定位技术进行城市测量方法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 年,他编制出版《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绘规程》CJJ73 - 97 行业标准,GPS “中心” 的业绩也因此得到全行业的广泛认可。
金善焜还多次参与《城市测量规范》的修订编制工作。CJJ8 - 99 版规范编制时,他担任副组长及主要起草人之一;CJJ/T8 - 2011 年版规范编制时,他成为主要组织者和编写者之一。99 版规范在 2002 年获建设部全国工程建设标准定额优秀标准奖,同年荣获北京市第六届优秀工程建设标准设计一等奖。此外,他还组织并参与建设部两本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 - 2003 和《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100 - 2004 的编制工作。
2002 年退休后,金善焜仍心系行业发展,受聘于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城市勘测专业委员会,担任秘书长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达 10 年。他的辛勤付出与卓越贡献,也为他赢得诸多荣誉:1993 年获建设部全国城市勘测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 年被评为北京市科协学会最佳秘书长;2009 年 11 月获北京市测绘学会突出贡献奖;2011 年 5 月,获中国城市规划协会勘测专业委员会授予荣誉理事。
金氏家族文化与传承
宗谱,犹如一座穿越时空的桥梁,承载着家族的记忆,连接着过去与现在。对于余姚慈溪金氏而言,宗谱更是他们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依据。
在众多的金氏宗谱中,《姚江金岙金氏宗谱》(惇裕堂)尤为引人注目。尽管民间修谱在追溯五代以上历史时往往存在讹误,但这本宗谱对于研究姚江金氏的历史仍具有极高的价值。它详细记录了金氏家族的世系传承,从唐中后期的国宁公开始,历经多代,清晰地展现了家族的繁衍脉络。
通过宗谱,我们可以了解到家族成员的迁徙轨迹、职业分布、婚姻关系等诸多信息。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我们还原家族的历史面貌,还能为研究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提供珍贵的资料。宗谱中所蕴含的家族文化和价值观,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团结互助等,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世子孙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 。
家族精神的延续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余姚慈溪金氏家族传承下来了许多宝贵的精神品质。其中,耕读传家的传统尤为突出。家族成员们深知,只有通过勤奋读书,才能考取功名,为家族争光;只有通过辛勤耕耘,才能维持生计,保障家族的繁衍。这种传统使得金氏家族在文化和经济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在金氏家族中,许多成员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成为朝廷的官员。他们秉持着清廉耿介的为官之道,为百姓谋福祉,赢得了社会的赞誉。金氏家族还注重教育,鼓励子孙后代努力学习,培养了众多优秀的人才。这种重视教育、勤奋进取的精神,成为了金氏家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动力源泉。
金氏家族还传承着互帮互助、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家族内部,成员们相互扶持,共同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当有族人遇到经济困难时,其他族人会慷慨解囊,给予帮助;当有族人遭遇变故时,家族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这种团结友爱的精神,不仅增强了家族的凝聚力,也让金氏家族在当地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
家族传承,生生不息
余姚慈溪金氏的故事,宛如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从神秘的起源传说,到历经岁月变迁的家族迁徙与发展;从金氏三兄弟在各自领域的卓越成就,到家族文化通过宗谱和精神传承的延续,我们看到了一个家族的坚韧与智慧、传承与创新。
家族,是我们每个人的根。了解家族历史,传承家族文化,不仅能让我们知晓自己从何而来,更能赋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我们不应忘记家族的传统与精神。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应像探寻余姚慈溪金氏故事一样,去挖掘自己家族的历史,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将家族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 。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激发你对家族文化的兴趣,让我们共同守护这份珍贵的历史遗产,让家族之光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