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是自己的,5月14日疫情投票结果分析,个人统计

语兰说国际 2023-05-15 12:45:05

我每周日会在自己公众号上,例行发起“新冠感染情况”投票。

今天文章,会对5月14日的读者投票结果,做一个及时分析。

先上投票结果,这是截止5月15日10点的数据,投票人数为15191人。

例行声明,这个投票是希望达到两个效果:

1、可以让大家确定当前是否处于疫情低谷期,从而降低焦虑。

2、假如第二波疫情到来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这样一个投票,及时去预警,做到心里有数。

3、这个投票仅代表我读者群体的一个感染情况,会有样本数据偏差,仅供参考。

开始逐项分析。

(1)正在阳比例

今天投票结果里,“过去7天,首阳”的人数比例是5.1%;

投“过去7天,二阳”的人数比例是4%;

首阳人数稍微多一些,但二者相差不多。

这已经是比较明确说明,我们大多数人体内的抗体浓度,已经不足以完全保护我们可以避免二次感染。

这波“可能”存在的第二波疫情,已经开始由“二阳”人群推动,而非只存在于“首阳”人群里。

国外早有研究,感染后保护期是3-6个月。

人体内的抗体浓度,在感染超过3个月后,就会开始大幅下降,在4-5个月时间里,大多数人体内抗体浓度已经不足以保护避免二次感染。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国外的疫情,基本是每隔4-5个月出现一波疫情。

但我们体内抗体浓度虽然下降,仍然还是有一些基础保护力,如果能做好个人防护,那么会比第一波疫情,更有机会防住。

比如戴好口罩,可以有效减少病毒载量,那么我们体内还剩余的抗体浓度,才能有保护效力。

否则,一边是抗体浓度下降,一边是环境病毒载量上升,如果不戴口罩,那么二次感染的概率就会很大。

强调一下,是否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不是我能宣布的,这个只能看官宣。

而且第二波疫情是否到来的界定标准,是没有一个统一标准。

所以,对于是否已经出现第二波疫情,大家心里要有自己的判断,不用谁去宣布。

毕竟,数据已经摆在那。

我是在4月30日,就跟大家明确“预警”,第二波疫情很可能会在五一后出现,这也只是我个人判断。

所以,接下来,我只说读者投票数据,不给结论,大家自行判断。

我把过去7天“首阳”和“二阳”的人数比例合并,跟过往数据做了个对比。

可以看到,过去7天感染新冠的人数比例是达到9.03%,比起上周的2.75%是有大幅上升。

这个上升速率是一个什么水平呢?

我们可以跟去年12月疫情高峰期对比一下。

根据我去年12月的投票数据,统计如下:

12月12日,阳性比例17%;

12月15日,阳性比例37%;

12月17日,阳性比例42%;

12月20日,阳性比例56%;

12月24日,阳性比例75%。

去年12月,基本保持阳性比例,日均提高5%的速度在稳定增加,一周基本就感染了35%。

这是超夸张的感染速率。

这一波疫情的感染速率,我觉得应该不会比上一波快。

因为我们体内抗体浓度虽然下降很多,但还有一些抗体,所以在有一些基础防护的情况下,至少不会像去年12月那么容易感染。

我读者里,过去7天,有9.03%的人感染新冠,这个感染上升速率,我认为已经是很快了。

我的读者群体,整体防护意识,应该会比外面平均水平高。

这意味着,在全社会整体范围内的感染上升速率,比我读者投票结果,只快不慢。

由于媒体舆论刻意弱化新冠的引导倾向,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戴口罩了。

所以,这波疫情传播起来,速度并不会太慢。

假设每周都以10%新增感染速度,这波“可能”的疫情差不多会持续8周时间。

考虑到有相当一部分人群,因为不做核酸、抗原,所以也不太确定自己有没有感染。

所以,实际感染周期应该会更短一些,我个人估计大概就是6周左右时间。

另外,有人问现在还打不打疫苗。

我个人是认为,在当前这个疫情数据之下,我们很多人接下来已经有面临感染的风险。

这个时候才打疫苗,效果不好说,最好是4月中下旬打,我也是在4月初就建议可以考虑打疫苗。

因为打疫苗,要让体内抗体浓度达到足以保护的程度,是需要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如果打了疫苗后,没多久就感染了,就等于浪费了一针。

现在只有4针,国外虽然有5针,但整体来说,疫苗也不是能无限打的。

我们尽量确保每一针疫苗别被浪费。

如果现在还没打,我个人是建议,可以等下一波疫情前再打,比如9月底再打。

(2)其他分项数据

过去7天,有症状(不确定感染了什么)的比例是4.09%,比上周的3.56%,也是有所上升。

另外还有一个数据,值得注意。

就是感染过2次,还有长新冠的比例,也是持续上升。

同时,过去一周,感染过1次还有长新冠的比例是3.94%,比上周的4.54%,要下降一些。

而感染过2次,还有长新冠比例是0.8%,比上周0.44%,也上升一些。

这代表,有一部分长新冠人群,开始二阳。

另外,本次投票数据,有一个异常。

就是虽然过去7天首阳的比例大幅上升,达到5.1%,但还未感染的比例仍然还是19%,跟上周基本持平。

这个显然是不太合理的,过去7天首阳的人群,应该是从还未感染比例里转移过去。

所以,理论上首阳比例5.1%,那么还未感染比例应该下降5.1%才对。

而从投票结果看,过去7天感染新冠的9.03%,基本是从“感染1次已经痊愈”转移过去的。

当前感染过1次(已经痊愈)的比例是57%,上周为65.45%,下降了8.45%。

我估计导致这种数据异常,主要2个原因:

1、根据以往投票规律,在投票刚开始前半段,还没感染的比例会更高,比如之前是刚开始达到23%的比例,但投票的人越来越多,就慢慢下降回21%,每次都这样。

这是因为,现在还没感染的人群,大都是防护意识比较强的,对投票结果也更关心,所以第一时间投票的人群里,还未感染比例会更高。

所以,我预计投票人数超过1.5万人的时候,这个还未感染比例应该会下降一些。

2、我这个投票,是存在样本偏差,投票人群并不是固定的。

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之前一直没投票的人,最近感染了,这次才进来投票。

这就会导致,虽然首阳比例大幅上升,但还未感染的比例并没有对等下降。

所以,我一直说这个投票是存在样本偏差,我也建议大家尽量能每周日固定来参与投票,这样就能减小样本偏差。

不过,虽然存在样本偏差,但这并不妨碍,我们通过历次的投票结果,去找到一些趋势规律。

当前正在阳的人数比例上升幅度已经很大,足以盖过样本偏差,已经可供我们得出比较可靠的结论。

(3)周期循环

从国外疫情,结合我们去年12月底的疫情,来综合观察,我个人认为,每一波疫情可能得感染70%-80%的人群,建立起新的免疫屏障后,那一波疫情才会结束。

所以,别信什么日本感染率才30%之类话。

这只是日本这些国家,也是有症状,且症状很严重的人,才会去医院核酸检测。

所以,日本疫情高峰期公布的确认人数,远低于实际感染人数。

我们自己去年12月已经感染过,大家都很清楚奥密克戎超强的传染性。

日本虽然个人防护意识比较强,但感染率不至于只有30%。

不过要是全社会都能有很强个人防护意识,都会戴口罩,每一波疫情的感染率应该可以降低到60%,这是免疫屏障要建立的最低临界值。

但我们现在显然是不属于全社会有很强个人防护意识的状态,反而是不戴口罩居多。

我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在疫情高峰期的时候,做好个人防护,争取成为没感染的那20%-30%人群。

这样,当我们周围超过70%的人感染时,新的免疫屏障建立起来,我们就安全了,可以继续放松4-5个月。

然后等4-5个月后,体内抗体浓度下降,免疫屏障瓦解,新一波疫情到来时,再去重新做好个人防护,争取熬过疫情。

如此循环。

这是全世界,包括我们都正在面临的常态化疫情。

直到真正有效的多价疫苗,或者特效药出现,才能结束这样的常态化疫情。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一个现实。

就算很多人不愿意去面对这个现实,选择当鸵鸟去无视疫情,也是于事无补。

疫情不会因为人们的无视就消失。

无视客观存在的疫情,只会放大疫情对社会整体的伤害。

所以,我们要重视疫情,但我们也不要对疫情感到恐慌。

在疫情常态化的现实面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疫情高峰期到来时,积极做好个人防护,争取少感染。

去年12月那波疫情如此严重,我读者里仍然有21%的人是没感染的。

有些人是最近才开始首阳,可能情绪上会有些低落。

不过,我这里要做一下心理按摩。

去年12月,我就明确跟大家说,我们做好个人防护,不是为了永远不感染,这个是不现实的。

我们更多是为了“尽量少感染”。

完全不做个人防护的人,每一波疫情基本都会感染。

按照去年日本一年来3波疫情的节奏,完全不做防护的人,一年至少得感染3次。

我们做好个人防护,只要能有一波疫情躲过去,那么就赚到了。

一年只感染1-2次的人,身体健康程度是肯定会比一年感染3次的人要好。

如果疫情持续时间更长一些,经过三五年的积累,做好个人防护的人,身体健康肯定是会不不做个人防护的人,要好。

对此,大家要有清晰的认知。

不要觉得做好个人防护没用。

虽然做好个人防护,并不能保证我们不感染,但至少可以减轻我们感染的概率。即使感染了,也能有概率减轻我们的症状。

至于所谓戴口罩会导致免疫力下降的歪论,动辄就说戴了三年口罩,搞得他过去三年是24小时戴口罩一样。

戴口罩又不是待在无菌环境,对人体免疫力不会有下降效果。

一般是说婴幼儿因为免疫系统还不完善,所以才会有婴幼儿戴口罩,会减少跟病毒接触,免疫系统得不到锻炼,才会变得更容易感染的说法。

即使如此,婴幼儿的免疫系统也是要在适度锻炼中完善,而不是直接扔到病毒风暴里去。

凡事,都要讲一个适度。

而成年人免疫系统早就完善,根本不存在所谓戴口罩降低免疫力的说法。

其实大家感染新冠后,如果去做一个体检,看一看免疫相关数值是不是下降,就很清楚了。

感染新冠后,确实会造成人体免疫力下降。

去年欧美流感、RSV等疫情变得比往年更严重,很大程度就是因为人们普遍感染新冠,包括我们这次甲流会比往年严重,也是如此。

最近,澳大利亚也爆发了跟去年冬天欧美一样的“三重病毒”袭击:奥密克戎、流感、RSV,剧本都一模一样。

难道有些人,还要把澳大利亚现在三重病毒袭击,归咎于戴口罩吗?

去年初各国就普遍躺平了,把现在还更容易爆发一些其他病毒,归咎于戴口罩,完全是无稽之谈。

说白了,有些人基于各种原因,就是不愿意去承认新冠病毒对人体的实际威胁,也不愿意承认新冠病毒对社会整体造成的实际伤害。

我们不要去当鸵鸟,还是要实事求是的去客观认知新冠病毒的实际危害。

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得对新冠病毒恐慌,但我们至少要重视,要相信做好个人防护是有用的,即使最后还是感染,也会因为降低病毒载量,可以有概率减轻症状。

如果全社会都能对此形成共识,大多数人都能戴口罩,那么新冠病毒对整体造成的危害,也会大大降低。

但很遗憾的是,我们的舆论现在仍然还是在刻意弱化新冠病毒实际危害,这也导致大多数人个人防护意识并不强。

甚至你现在出门戴口罩,还会被人觉得不正常。

对此,我是没能力去改变。

我能做的,就只是在我的文章里,去跟我的读者呼吁,尽自己一点努力,去尽可能减轻新冠病毒对我们整体的威胁。

能减轻一点是一点。

(4)理性应对

虽然投票数据开始大幅上升,但我们也不用对新冠病毒感到恐慌。

毕竟第一次也都扛过来了,对第二波疫情,大家也应该早有预期,至少有一些心理准备。

我们在正视疫情的基础上,做好一些个人防护,保持平常心即可。

即使二次感染了,对个体来说,大概率也还是没事的。

既来之,则安之。

从我了解的情况看,二次感染的人群里,虽然有的症状更重,有的症状更轻。

但二次感染,症状更轻的比例会大一些,当然,这还只是我从读者跟我的反馈情况,一个“身边统计学”结果。

具体我后面可以单独做个投票调查一下,这样才有比较可靠的数据。

但总的来说,我们体内仍然还有一些抗体,所以二次感染症状没有第一次那么严重,是比较正常的。

不过,这仍然是一个开盲盒状态,并不是所有人症状都会更轻,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症状更重。

而且,新冠对我们人体健康的伤害,并不是只反应在呼吸道症状上。

大家自己都感染过新冠,也很清楚感染后的一段时间,我们人体是明显变虚。

所以,虽然二次感染的症状有可能更轻,但这不代表,我们就得把感染新冠,当做小感冒一样,不当一回事。

我还是那句话,我们对新冠病毒不要恐慌,但也不要轻视。

正视疫情,在疫情高峰期到来的那个月,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适当做好个人防护。

等疫情结束,就可以休息放松4个月。

这样劳逸结合,我们才可以在常态化疫情的当下,去可持续的进行个人防疫,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现在从数据看,大家也很清楚现况是怎么回事。

接下来,主要就是看这波“可能”的疫情什么时候结束。

如果一直保持每周10%的新感染速率,那么大概就是两个月结束。

不过,假如这个过程里,传播速率进一步加快,那么可能在6月中上旬就能结束。

具体,也仍然可以通过我每周日的投票,来判断疫情何时结束。

最迟,7月份开始可以放松。

那么下一波疫情,估计就是得等十一长假之后了。

虽然要做好个人防护,还要被疫情影响,确实让人很烦。

我也很希望没有下一波疫情。

但事实如此,我们还是得面对现实。

我也会一直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去跟大家写文章。

用数据说话,我也只是提供数据,我无权去干涉大家的选择。

我也不强求大家一定就得积极防护,毕竟很多人是现实环境不允许,比如大学生在宿舍里,确实很难防,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

所以,大家基于这些数据,要如何去做选择,是大家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去“因地制宜”的决定。

健康是自己的,我们都要为自己负责。

我是星话大白,欢迎点赞支持。

0 阅读:8

语兰说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