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悦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么一个匪夷所思的谜团——
为何身为皇子的弘时,要去偷恩科考题,随后还要冒着巨大的风险去伯伦楼卖题?
为何作为副主考的李绂,不仅知道哪里有人卖考题,还事先准备好了买题所需的70两白银?
又为何老八允祀非要举荐张廷璐为主考官,而当科考舞弊案发生后,又会第一时间密审张廷璐?
在这一系列不合理的事情背后,究竟隐藏着哪些隐情?
其实,整个“科考舞弊案”就是老八允祀布置的局,在这个局中,弘时、李绂和张廷璐都是棋子。
这篇文章要揭秘的,就是隐藏在“科考舞弊案”背后的真实隐情。
谜团:泄题、密审科考舞弊案发生后,气得险些当场归天的雍正,强挺着重出考题,并把副主考李绂扶正,让其继续主持这场对雍正意义重大的恩科考试。
一时间,朝野上下皆笼罩在“考题为何会泄露”的浓雾之内,在压抑的氛围下,一股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悄然而生。
就在恼怒的雍正,尚未明确处理此事的基调之时,当晚,老八允祀却偷偷来到了此案最大嫌疑人张廷璐的羁押之处。
一瞧来人竟是老八,被免去主考的张廷璐慌忙跪下磕头,大呼救命。在老八的询问下,张廷璐否认了泄题一事:
“八爷,我是夹带了七名考生,但是考题泄露之事,真的不是我干的。至于谁干的,我不能说,我真的不能说,王爷,您也不要问了。我认罪,我认罪就是了。”
听了这番隐藏了关键信息的话,老八立马开始了当年诱审肖国兴的套路:
“我是来救你的,你不说我也没有办法。可是你有所不知啊,令兄张中堂大人,明天只有向皇上辞职了。他一生清名,都葬送在你的手里了。”
老八的话说罢,张廷璐的心理防线几近崩溃,一听兄长张廷玉受他连累将要辞职,张家荣光至此就会毁于一旦,张廷璐再次跪下恳求老八:
“王爷,王爷,这事同罪官的兄长没有丝毫的关系,请王爷转奏皇上,替他辩白。”
见张廷璐如此反应,老八当即确定张廷玉果然是攻破张廷璐心理防线的突破点,于是趁热打铁继续说道:
“你不说我如何替他辩白,如今朝野议论纷纷,都说令兄是皇上最近的人,考题泄露必然和他有关!”
终于,在老八的攻势下,张廷璐吐露了实情:泄露考题的人,正是雍正的第三子弘时。
此时,疑点出现了!
咱们暂且不谈老八为何要密审张廷璐,先来谈弘时泄露考题的事。
在科考舞弊案中,弘时泄露考题一事,其实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作为为数不多的皇子之一,弘时能在开考前拿到恩科考试题,这并不让人意外。
而弘时偷考题的动机,看似让人难以理解,但其实也有多种合理的解释,比如说笼络一些大官要员的人心,所以这也不让人意外。
可让人意外的是,弘时拿到考题竟会让人去酒楼兜售。
要知道,如果没有出售考题的这件事,科考舞弊案未必会被引爆,而科考舞弊案没被引爆,就不会发生后续的事情。
这就是说,我们要想弄清科考舞弊案的真相,首先得弄清是谁在出售考题。
若按剧情的演绎,似乎安排人去伯伦楼出售考题的人,就是弘时。
但问题是,这种分析根本就不合情理。
偷题和泄题已经让弘时承受了巨大的风险,在此情况下,他想隐瞒还来不及,又岂会做这种“引火烧身”的蠢事?
要知道卖题的事一旦被人举报,雍正肯定会下令追查偷题的人,到时弘时偷题的事就容易暴露。
有人可能会说,就没有可能是弘时见钱眼开,所以才铤而走险?
说实话,根本就不存在这种可能!
从剧中可以得知,在酒楼出售考题的价格是100两一份,就算弘时见钱眼开,也不会冒着巨大的风险去赚这种小钱;即便他想卖题赚钱,完全可以暗中卖给一些大官和大户,那样赚得更多,还更加安全。
既然弘时卖考题不合情理,那么背后操纵卖考题的那只黑手,就值得我们重视了。
毕竟,考题是弘时偷的,能从弘时手里知道考题的人,基本不会在意卖题的小钱。既然这只黑手卖题不是为了挣钱,那么其目的也就不难揣测了——就是为了引爆科考舞弊案!
那么,幕后这只黑手会是谁呢,他引爆科考舞弊案又能得到什么好处呢?
谜团:买题、举荐科考舞弊案之所以能被引爆,副主考李绂功不可没。可李绂在科考舞弊案中的一些行为,同样疑点重重!
为了揭开科考舞弊案的真相,我们继续观察剧中有关李绂的一些线索。
在御前,雍正亲手将锁在保险柜里的试题,交到了张廷璐和李绂的手上。然而当天,李绂就孤身来到了伯伦楼。
就在李绂自饮自酌喝得正美之时,一个披着褡裢的男子,鬼鬼祟祟地来到桌前。
二人略一寒暄,这名男子就直奔主题:
“想买功名吗?”
注意!作为副主考的李绂,听了男子的问话,竟无丝毫诧异之色,反倒极其自然地打听是什么价。
这一幕就很不正常!
而更不正常的是,当听男子开出“100两一位”的价格后,李绂竟又堂而皇之地讲起了价:
“我怎么听说是七十两啊?”
男子一听李绂的话,立马解释道,70两是三个人团购的价。而李绂听了男子的话,又说道:
“我只出七十两,不卖就算了。”
没想到李绂的话一说完,男子生怕李绂不买一样,当即同意了70两的价格。就这样,李绂掏出了早已准备好的70两,买来所谓的“恩科考题”。
男子收完钱,没作停留立刻转身离去,而李绂见男子离开,也立马叫来店家埋单。
到此,李绂买题的剧情告一段落,我们来看一下在这其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其一,通过李绂讨价还价时的淡定,以及事先准备好的70两银子,就可以看出李绂到伯伦楼就是在等这个卖题人。
那么问题来了,李绂是如何得到这个消息的呢?
其二,卖题人为何如此大胆,丝毫不怕李绂是在“钓鱼执法”?
要知道,去伯伦楼喝酒的未必都是考生,卖题人就不怕遇到在朝的官员?别忘了,当年老四尚未登基之前,高福和八爷府的胡管家就是在伯伦楼相遇的。
其三,做生意自然存在“坐地起价,就地还价”的议价的过程,但问题是卖考题这种历朝历代都是违法乱纪的事,也能在酒楼大张旗鼓的讨价还价吗?
更别说,在议价的过程中,手握考题的卖题人,不仅没占据绝对的主动,到了最后反倒还流露出生怕李绂不买的态度。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很难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李绂和卖题人在酒楼上的相遇,其实就是科考舞弊案幕后黑手操纵的结果!
幕后黑手一方面派人将有人卖考题的消息透露给李绂,一方面又安排人将考题准确地卖给李绂。
而其目的,就是借用李绂这位清苑名士的手,引爆这场科考舞弊案!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他又如何确定李绂肯定会引爆科考舞弊案呢?
注意,在讨论由谁担任恩科正副主考时,有这么一段剧情——
当时,这一问题由雍正抛出后,无利不起早的老八竟主动举荐了一个人:
“臣弟倒有个人选,现任内阁侍读学士,张廷璐。”
由于张廷璐是张廷玉的弟弟,当时张廷玉也在场,因此老八话罢,隆科多和老十三相继附议了老八的举荐。
就这样,恩科主考的人选敲定为张廷璐。
见此,一旁的张廷玉出于种种考虑,当场举荐了副主考的人选:
“皇上,臣也举荐一人,此人崖岸清峻,在读书人中声誉很高,可以出任副主考。”
而雍正一听张廷玉打哑谜似的举荐,当即就猜出这个人是李绂。
其实通过这段细节,我们就可以看出:
如果不是老八横插一脚,举荐的又是张廷玉的弟弟,那么恩科的主考官很可能就是李绂。
这才是深通圣意的张廷玉要推举李绂,同时也是雍正听了张廷玉的举荐,第一时间就能猜到是李绂的原因。
要知道,当时张廷璐是内阁侍读学士,而李绂同样也是内阁侍读学士,看似两人条件相同,但真要从两人选一个人当主考官的话,李绂的优势要比张廷璐大得多,毕竟李绂是仅次于孙嘉诚的清流领袖,而张廷璐不过是一个世宦门第的成员。
既然,李绂比张廷璐更适合当主考官,为何老八要举荐张廷璐呢?
其中的缘由,自然不会是老八想借此来拉拢张廷玉这么简单。
其实,老八就是这场科考舞弊案的幕后黑手,这一点我们后续细说。而此时老八举荐张廷璐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确保李绂能引爆科考舞弊案。
要知道,即便没有张廷玉的举荐,没当上主考的李绂,也势必会成为恩科的副主考。而李绂见不如自己的张廷璐竟当上了主考,不可能没有意见。
这也就是,事后李绂偶遇老八时,会当众驳老八面子的原因。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没当上主考的李绂也就只能自认倒霉;可一旦遇到机会,既能合理地取而代之,又能博一个好名声,李绂又岂能不紧紧抓住。
毕竟对于在意名声的清流来说,一届恩科会考的主考官意味着太多的荣耀。
而那个卖题人,就是老八送给李绂的机会。
真相:老八的巅峰之作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纵观老八所操刀的局,巅峰之作——不是刑部冤狱时期的“瞒天过海”,更不是雍正后期的“八王逼宫”,而是雍正继位不久的这场“科考舞弊案”。
说这个局是老八的巅峰之作,有两个依据:
其一,布局的手法基本达到了“踏雪无痕”的地步。也就是说,如果不开上帝视角,很难在局中察觉到老八的痕迹。
其二,仅仅利用一个局,老八就算计到了雍正、弘时、张廷玉、张廷璐以及李绂;其中,弘时、张廷璐和李绂还都是老八布局的棋子。
谈及老八的这个巅峰之作,我们首先要从举荐张廷璐为主考官开始说起——
此前已经提过,其实这次恩科的主考官,原本雍正心中默定的人选是李绂。
对此的理由很简单:
历来科举主考官大多都以博学名士为主,而在当时身份和条件都符合的两个人,一是孙嘉诚,另一个就是李绂。
可以说,这两个人俨然就是剧中雍正朝早期清流的两大领袖。
按理来说孙嘉诚应该比李绂更合适,但因为雍正对孙嘉诚另有重用,以至李绂成为了唯一的人选。
但可惜,由于老八当着张廷玉的面举荐了张廷璐,李绂只好屈居于副主考。
而老八这么做的目的,除了确保李绂能引爆科考舞弊案之外,还是为了离间张廷玉和雍正之间的君臣关系,这一点我们循序渐进地说明。
科考舞弊案之所以会发生,根源是弘时泄露了考题,那么弘时为何要偷考题呢?
其实,最合理的解释只有一个:拉拢人心。
雍正继位之后,新一轮的夺嫡之争就已经在暗流涌动。
由于,弘历曾得到过康熙的亲自教导,自然就是夺嫡的热门人选,而弘时要想与弘历分庭抗礼,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模仿老八,走拉拢群臣人心的路。
正是弘时的这种野心和处境,给了老八可乘之机——
要想鼓动弘时去偷考题,并逼着张廷璐牵连其中,老八根本就不用亲自出马,只需安排手下重臣主动接近弘时,并伺机提出请求,请弘时帮忙安排他们家族晚辈后生,进入考场并谋取到功名。
而弘时出于拉拢人心的需要,自会主动选择铤而走险。
至于如何让这些考生进入考场,弘时只能授意张廷璐;而如何保证这些考生能取到功名,弘时就只能去偷考题。
这就是张廷璐会夹带七名考生进考场,同时又清楚考题是弘时泄露的原因。
此时,有人可能会有疑问:为何非说弘时的考题是偷来的,就没有可能是张廷璐给的吗?
按理来说,其实存在这种可能。
但纵观全剧与此相关的剧情,包括张廷璐一再否认自己泄题,以及雍正杀弘时之前的那段对话,都可以得出张廷璐并没有向弘时泄露考题,因此弘时的考题只能是偷的。
而等弘时偷到考题,交给老八安排的人,老八自然也就得到了考题。到此,老八没出面,所布的局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而成功拿到考题的老八,要想引爆科考舞弊案,就只需安排人去兜售考题,顺带再把风声透漏给李绂,就完成了布局的最后一步。
到时,老八只等着坐收胜利的果实就行。
这也就是为何事发后,老八会第一时间密审张廷璐的原因,因为老八就是要从张廷璐的口中拿到弘时泄露考题的铁证。
有人可能会问:老八这么做,能得到哪些好处?
好处太多了!
其一,就是打击雍正的权威。
雍正登基后,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整顿各省藩库亏空,但这件事已经成了笑话,而办的第二件事就是恩科考试,一旦这件事再成为笑话,雍正的权威自然会受损。
其二,离间雍正与张廷玉的关系。
如果雍正想挽回权威,就只能严惩主犯。到了那时,老八的操作空间就更多,老八若能保下了张廷璐,那么雍正的权威就会受损;若没能保下张廷璐,那么就可能离间雍正和张廷玉之间的君臣关系。
其三,伺机夺权。
老八拿捏着弘时的把柄,就能变相操控弘时,到时就可以伺机推动弘时上位,进而掌握大清的政权。
这就是这场“科考舞弊案”的背后真相!
只是很可惜,老八的这个局虽然是巅峰之作,却败给了其中细微的变数。
先是孙嘉诚的出现,化解掉了张廷玉进退两难的困境;
随后,张廷玉的大义灭亲,又破坏了老八想要打击雍正权威,以及借此离间张廷玉和雍正君臣关系的算计;
后来,老八操纵弘时所进行的“八王逼宫”,也败给了弘昼对老十三的关键提醒。
最终,应了那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算计到头,老八只换来一个“阿其那”的讽刺称号……
卿心君悦,读别人的故事,过自己的日子。用文字温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