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大川说说(分享校园趣事、解读教育现象,有态度、有温度,与朋友们共同探讨)
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尤其是对于年龄尚小的小孩子而言,家庭中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的健康成长产生深远影响。
相比学习,学会做人更加重要。不逾越鸿沟、遵纪守法,做事落落大方,这是人格魅力,也是我们生而为人,立足社会的根本。
纵使学习成绩再好、品德上有严重缺陷的人,都难以成才。
更加确切的来说:孩子就是父母的缩影。
4月12日,某地一宝妈发视频吐槽,怒斥另一位年轻宝妈,并配上文案称(大致意思):
“太没有素质,压根就不认识她,就直接带孩子翻我的包拿玩具,你好歹跟我说一声”
最后着重强调:“当妈的还帮着娃在别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翻别人包”。
这对母女的所作所为,真让人觉得很无语。这件事情与小女孩无关,她的年龄实在太小,从模样上来看也就一两岁的样子,她没有判断对错的能力。
可她妈妈的行为,真让人看不懂。
按照道理来说:年轻人带娃和别人相处时,应该是更礼貌,不会做这种小偷小摸的事情。
事实恰恰相反,根据录制视频的当事人称:她和家里小孩在小区广场上玩,起初并没有注意到这家滑板车上挂着的包被人翻动,也没有想到不认识的人会翻自己的包。
红衣小女孩看到包里有玩具,就跑过来直接伸手去拿。
当家长的看到没有制止,反而是觉得孩子个子还小,装玩具的包口袋没有打开,手伸不进去拿不了玩具。
于是做母亲的就帮助孩子,把袋口打开,任凭自家孩子在里面找喜欢的玩具。
开始小女孩是拿了一串钥匙,她的这位穿白色衣服的妈妈说了句:“要是不能拿,这不是玩具”,就从女儿手上拿了过来,又丢进了包里。
这个挖土机玩具比较大,是放在最上面的,女儿对这玩意不感兴趣,做母亲的就把孩子拿了出来,以免挖土机妨碍孩子搜寻玩具。
捣鼓了好一会儿,拿了一个比较小的玩具才收手,母女二人很愉快地离开现场。
殊不知,一番举动都被记录了下来。
觉得很气愤,当事人就将其发布到了网络上。
可能是觉得不可思议,大伙都不愿意相信一个年轻的母亲会带着孩子做出这蠢事。
评论区就产生了质疑:“这就是人家的滑板车和玩具吧?”
听闻如此,当事人直接拿出证据,后来又拍了两段视频,有一段是在自己家拍的,滑板车和包都在自己家里;另一段是在小区跳广场舞那里拍的,自己和孩子就推着这滑板车。
因此,滑板车本就属于人家的这种说法不攻自破。
网上的视频真真假假,谁也说不清。
不过,这倒是引起了许多网友的共鸣。尤其是当妈的网友感受最深刻:真有这样的事情,而且非常普遍。
情形非常相似,发生最多的就是在小区里面。
许多的孩子一起在广场上玩耍,有的小孩直接就去人家包里翻东西,或者去别的小朋友手上抢玩具。
没有出手制止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有的直接选择视而不见,任凭孩子耍无赖。
又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只能是让别人家的孩子这般“巧取豪夺”。
遇到年龄比自己家小孩年龄大得还好一点,可以找借口说:“弟弟还没玩好,等弟弟玩好了再给你”。
要是遇到一个年龄比自己家孩子小的,就难办了,碍于情面的情况下,有的家长或许还会直接让自己家孩子把玩具给要玩具的那个小孩玩。
这不就委屈了自己家的孩子?
问题的关键就是别人家的父母或长辈,根本就不知道怎么教育孩子,更不会主动拉开孩子。
现实生活中有这种人存在,幸亏只是少数,不然也就太糟心。
教养问题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真的为小女孩的未来感到担忧,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教育环境较差的氛围里,性格上肯定是会有缺陷。
一旦从小就养成了这种不好的习惯,长大后是很难纠正的。
“他还只是个孩子”像这样的说辞我们听说过不少,早就疲倦。
有的父母在孩子做错事的时候,不主动纠正教育,有的还直接会为孩子开脱,跟别人吵架。
站着道德的制高点,责怪别人“怎么和小孩子一般见识?”
真不知道她是怎么有脸说出这种话,有一个蛮横无理的父母在背后撑腰,小孩就注定会成为那个人人厌烦的“熊孩子”。
对于年轻母亲帮女儿在别人包里翻玩具行为,你怎么看?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