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地区,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西南部地区,主要是山西省运城市,如今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里声名不显,很多人甚至可能都没听过。但是在魏晋南北朝末期,这个地方却成为了东魏与西魏以及取而代之的北齐与北周之间争夺的焦点,甚至决定了王朝的兴衰。
534-535年,北魏分裂为了东魏和西魏,于是北方再次陷入分裂,原先南北对峙的政治地理格局,此时又加上了一层东西对立,而河东就位于东西两方交界的枢纽地带。
西魏以及后来取而代之的北周,依靠着占领河东,逐步改变了自己不利的处境,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来到了北周武帝时期,终于灭亡了北齐,使得北方再次统一。
在东西对立的政治地理格局下,位于两方交界的河东地区的战略地位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地理位置上看,河东地区自成一个地理单元。它的西面隔黄河与关中平原相邻,南面隔黄河与豫西山地相望,拥有黄河天险的守护。西面河道的北端有壶口、龙门,水流湍急,无法航行,南面河道的东端有三门、砥柱,只能顺流而下,这使得进攻这一地区的敌人的船队无法从黄河上游与下游直接驶入。
而西面河道自龙门以下,由于黄河易改道,只有龙门、蒲津两处理想的码头,南面河道自潼关以东至三门,因为两岸地形的限制,也只有风陵渡、茅津等少数渡口,因此河东守军,只要集中兵力扼守这几个关键处,就能抵御对方的进攻。
河东东部有王屋山、南部往北一些有中条山,地势险峻,可以作为屏障,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北部有峨眉台地、汾水、浍水,可以阻挡敌人的进攻。
图片来自:地球知识局
从交通道路上看,河东地区属于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控制和威胁着东西方的陆路交通干线——晋南豫北通道和豫西通道。向北可以抵达太原、代北地区,向东过王屋山、穿过轵道及太行山南麓可以抵达华北平原,向西可抵达关中平原,向南渡过黄河,可以抵达豫西走廊,东出崤函,直抵伊洛平原。
东魏以及后来取而代之的北齐建都邺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而东魏时期还以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为别都,权臣高欢坐镇晋阳遥控朝廷。西魏以及后来取而代之的北周建都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因此无论是哪方控制了河东,都有利于己方调动大军,攻击对方统治的核心区域。
从经济的角度看,河东地区农业发达、物产丰富,中条山区以畜牧业闻名,还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由于交通四通八达,导致商贸发达,因此成为了历代政权的重要财赋基础。谁要是能控制此地,就可以利用其财赋,增强自己的实力,削弱对方的实力。
基于以上原因,东魏与西魏以及继之而起的北齐与北周,对此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在分裂之初,由于东魏占据了中原地区,控制了当时全国人口最密集、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西魏占据了关陇地区,其经济文化发达程度要差许多,加上自北魏末年以来,这一地区长期遭受战乱,所以当时在综合国力上,东魏是远高于西魏的。
东魏本来就占据了优势,而实际控制朝政的权臣高欢,更是高瞻远瞩,认识到了河东的重要性,因此在建国之初,就率军攻占了崤函山区与河东地区,在河西地区建立据点,并控制住了多个重要渡口,还占据了关中东边门户——潼关。
从此,彻底封堵了西魏东进中原的主要道路,又对关中地区造成了严重威胁。东魏借助此有利局势,多次出兵攻打西魏,给西魏造成了极大的困扰。这就有点像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战国时期秦国与魏国的政治地理格局了。
面对此种不利局面,西魏朝政的实际控制者、权臣宇文泰,就一直想着要夺回河东地区。最终通过537年的弘农之战与沙苑之战,达到了这一目的。
537年,宇文泰亲率大军攻占了弘农郡治陕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从而阻断了敌军通过崤函通道北渡陕津进入河东的道路,他还派军攻占了河东的几个郡,而崤函地区的豪强也纷纷归附西魏,宇文泰控制住了崤函地区,获取了东出的通道。
高欢得知消息后,亲率20万大军发起反攻,直扑长安,但是在沙苑(今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南)大败,损失士兵8万人,丢失铠甲武器的有18万人,高欢乘夜逃往黄河东岸,才幸免于难。
宇文泰趁机攻占了河东全部地区,还夺取了河东以北的部分城市,并收复了崤函。自此,西魏的战略形势得以有了巨大的改善,摆脱了建国初年被动挨打的不利局面。虽然整体实力仍然不如东魏,但是因为控制了这些关键地区,使得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可以从此地出兵,与东魏持续对抗。
后来高欢以及取东魏而代之的北齐,多次出兵,力图夺回河东这一战略要地,但是均告失败,河东地区一直牢牢地控制在西魏以及后来取其而代之的北周的手中。到了北周武帝宇文邕在位时,更是以河东为跳板,最终灭亡了北齐,统一了北方。
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亲率大军伐齐,他将主力部队调往河东,北上攻击晋州(今山西省临汾市),由于晋州是北齐重镇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的南边门户,一旦遭到攻击,北齐主力势必会前来救援,北周军攻占晋州后,可以以逸待劳,消灭前来救援的北齐主力。
北周武帝宇文邕
果然,北周攻下了晋州治所平阳,北齐后主高纬亲自率军来救,结果被打败。周军乘胜北上,攻下了晋阳,继而东进,攻占了北齐国都邺城,北齐灭亡。
虽然北齐的灭亡、北周的胜利,与双方的经济、内政、外交等诸多方面的因素都有关,但是河东地区这一战略要地的得失,确实在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资料:宋杰《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