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本病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诊断为急性鼻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
1)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均可引起,但90%以上为病毒所致,病毒感染后可继发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感染。
2)临床表现:
A、一般类型上感: 潜伏期,指的是受凉后1~3天出现的症状。
轻症,主要表现为鼻咽部的症状、如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痒等。多于3~4天痊愈。 新生儿和小婴儿可因鼻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或者局乳。
重症,表现为全身症状,尤其婴儿起病急,多有高热,体温可达39~40度。年长而也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
B、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
C、两种特殊类型的上感: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好发于夏秋季。起病急,高热、咽痛、流涎,拒食、呕吐等。
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引起,常常发生于春秋季,散发或发生小流行,以发热、咽炎、结合膜炎为特征。
3)治疗:主要以病因治疗为主。病毒感染者主张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
细菌感染者,可加用抗菌药物
4)护理: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采用呼吸道隔离,如戴口罩。
促进患儿的舒适保持室温在18~22度,湿度在50%~60%,以减少空气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发热的护理卧床休息,保持室内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以免影响散热。保持皮肤清洁,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被。加强口腔护理。每4h测量一次体温,并准确记录。退热处置1h后测量体温,并随时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体温超过38.5度时给予药物降温。
保证充足的营养和水分给予富含营养、易消化的饮食。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咳嗽的性质,神经系统症状、口腔黏膜改变及皮肤有无皮疹等,注意观察眼部充血,水肿,化脓情况。
用药护理 使用解热剂后注意多饮水,以免大量出汗,引起虚脱。高热惊厥的患儿使用镇静剂时,应注意观察止惊的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