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谱图赞》是采用明刊《英雄谱》一书截取前部插图部分,单独刊行而成。
明清小说的刊行,插图采用一图一赞是常见的艺术形式,以丰富多彩、新颖生动的插图配以名家题跋,来表现书中的内容,让读者有更直观的感受,增强了图书的卖点。
《影印崇祯版英雄谱图赞缘起》
约1941年,此书由王古鲁先生拍摄于日本内阁文库(1971年并入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回国后撰写了《摄取日本所藏中国旧刻小说书影经过志略》,发表在1941年9月《中日文化月刊》第一卷第五期,介绍在日本共摄书110种,其中《英雄谱》(《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二刻本)在第24项,学界为之惊艳。
唯时局艰难,影印出版耗资不菲,故仅将最精彩的前部插图部分100叶,于民国38年3月(1949年),由东西文化学社、金陵大学文学院先行影印出版,编号发行。并对原图有过描润,定名为《英雄谱图赞》,院长倪青原先生做《跋》。
此图得以化身千万,进入国内读者的视野,又不断翻印,至今仍是我们了解此书的第一手资料。
《英雄谱》,一名《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明崇祯雄飞馆刊本,有初刻本和二刻本之分。
《英雄谱图赞》,华夏图书出版公司1949年影印本。
《三国》和《水浒》两部巨著在明代被确立和广泛接受,各自衍生出复杂的版本系统,为了迎合读者的喜爱,在明末出现了这种合刻本。
自王古鲁摄回内阁文库藏本影像以来,八十年过去了,通过学者的不断努力,以及藏书机构的影像公布,关于这部书有了更多的细节展现。
刘世德、邓雷以《水浒》为中心,日本学者中川谕以《三国》为中心,先后发表文章,详细介绍和论证了二者版刻形态的异同。
《水浒》采用的底本是依据评林本系统进行了增补,属于文简事繁的文本;《三国》采用的是李卓吾评本系统中的吴观明本。而插图的来源,《水浒》部分应该来自锺伯敬批本《水浒传》的插图,锺批本也是图赞的形式,全部是39幅,比《英雄谱》本多一幅,二者高度相似。锺批本《水浒》插图比《英雄谱》插图细节更丰富,可以看出明显的传承关系。
以此推测,《三国》部分似乎应该也出自锺伯敬批本《三国志》,但目前能见到的锺批本,均没有插图,也许是遗失了。
插图的赞语均有署名,作者大部分是当时的翰林名家,所以称为“名公批点”,这些赞语兼具文学艺术及社会时事的多角度评判,并以书法各异的形态镌刻,神韵毕现。展现出其时文人及官宦翰林之间以书为媒进行交游酬答的雅事。但从初刻、二刻本的署名有不一致的情况看,有的作者可能是伪托。
彩版《英雄谱》
《英雄谱》初刻本,目前已知存世有三部,分别为日本筑波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原东京文理科大学藏本)、刘世德所见残本、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图赞残册。
前二部插图均已佚失。筑波大学藏本是已知最完整的本子。合订6册。书高26.5厘米,宽16厘米。半叶版框高23.1厘米,宽13.3厘米。两层楼式,上层高7.8厘米,下层高15.3厘米。白口单鱼尾无界栏,四周单边。封面钤盖编号章,第五九七〇号。书名页牌记云龙纹花边,不分栏,右上: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中间大字:英雄谱;左侧分四行刊小字识语:
语有之:“四美具,二难并。”言璧之贵合也。《三国》《水浒》二传,智勇忠义,迭出不穷,而两刻不合,购者恨之。本馆上下其驷,判合其圭。回各为图,括画家之妙染;图各为论,搜翰苑之大乘。较雠精工,楮墨致洁。诚耳目之奇玩,军国之秘宝也。识者珍之! 雄飞馆主人识。
首英雄谱弁言,末署:雄飞赤玉甫书于雄飞馆;次叙英雄谱,末属:晋江杨明琅穆生甫题;次按晋平阳侯陈寿史传总歌;次三国志目次,20卷240回;次水浒传目录,20卷110回;后文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水浒传英雄姓氏,下层为:三国英雄谱帝后臣僚姓氏;次正文。版心上镌合刻英雄谱或英雄谱,中为卷数,下镌叶码。
彩版《英雄谱》
正文卷端题: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并卷次,下镌天干集数。每两卷为一集,共十集。上层刊水浒,用楷体字,署:钱塘施耐庵编辑;半叶16行14字,或15行13字,两种行款并存。下层刊三国,用匠体字,署:晋平阳陈寿史传、元东原罗贯中演义;半叶13行22字。上下层均有旁批或夹批小字双行。每卷首钤“菊崖”“考盘堂图书记”等朱文印。
该书图赞不存,但近年发现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藏一种图赞的残册,细节更丰富,可确认是初刻本的插图。存图16幅,一图一赞,残缺较多,每个版面约残损三分之一。编排顺序错乱,有至少4幅论赞的署名与二刻本都不一致。
另外,根据1942年日本长则规矩也《明清插图本图录》(该书为薄井恭一入会纪念而出版)收录的《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图一赞,不见于香港残本,与二刻的图赞有细节上的差别,故可以认定为初刻本的插图,但来源不明。初刻本至今没有出版过。
《二刻英雄谱》,目前已知存世有四部,分别是日本内阁文库藏本、日本前田育德会尊经阁文库藏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两部残本。
《二刻英雄谱》
前两部保存完好,版刻完全一致,且保存有完整的图赞。内阁文库藏本1函12册,封面签条手题:三国水浒全传。内阁文库编号:汉17849。
书高26.6厘米,宽16.6厘米。半叶版框高22.2厘米,宽12.8厘米。两层楼式,上层高8厘米,下层高15厘米。书名页牌记三栏单边,书眉题:二刻重订无讹;右栏:名公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中栏大字:英雄谱;左栏分四行刊小字识语,文字与初刻本同。
书前各项与初刻本也一致,自目录开始压缩行款,每半叶较初刻本多一行。次图赞一百叶,前图后赞。前面62叶是三国,后面38叶是水浒。插图第一叶、第六十四叶镌有“刘玉明刻”字样。赞语出自当时名家,多印章及圈点,以朱墨套印。版心镌二刻英雄谱,中为卷数,下镌叶码。
正文下层三国的署名,较初刻本多一行“明温陵李载贽批点”,其余文字皆同。上层半叶17行14字,或16行13字,两种行款并存;下层半叶14行22字。每册内叶首尾钤“秘阁图书之章”“日本政府图书”“内阁文库”朱文印。
彩版《英雄谱》
此外,还有一部比较复杂的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藏本(原铃木虎雄藏本),从封面至目录、图赞均佚失。
根据中川谕先生的研究,以下层《三国》为中心,发现该书卷七第25叶至卷八是和筑波大学本同版本或覆刻本,版心也镌刻为“英雄谱”。而其他部分则与内阁本同版或者覆刻。认为《英雄谱》不论是原刻本还是二刻本,均有覆刻本,并列举了书中的例证。
也就是说该书是一部百衲本,利用了四种板木进行刷印,亦或是收集四种版次不同的残本而合订在一起。
此书有日本1980年株式会社同朋舍影印本,收入《京都大学汉籍善本丛书》。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也收录该书,但误记为内阁文库藏本。
根据刘世德和邓雷的研究,以上层《水浒》为中心,认为二刻本是以初刻本的板木进行拆分和拼版,删诗43首,对漫漶的字迹进行挖改和填补而成,并非重刻。目的是为了节省纸张,降低成本。
《京都大学汉籍善本丛书》本《二刻英雄谱》
但其实二书细节差别很多,不但行款,更多是的文字的差别,这包括简化字和异体字的使用,以及字形的差别,包括《水浒》和《三国》。笔者认为二刻本应该是依据初刻本的纸型进行剪裁拼配,压缩行款,再进行覆刻而成。这从残存的初刻本图赞也能看出来,二刻本图像多是细节上的简略。
在清代,《英雄谱》的流传进一步演化,出现《三刻英雄谱》,此本曾在孔夫子旧书网出售,存2册,为全书的后部。书高26.3厘米,宽16.2厘米。上层水浒,下层三国,基本继承了《二刻英雄谱》的版刻形态。上层半叶16行13字;下层半叶14行22字。三国的文本继续采用李卓吾评本。
2018年5月中贸圣佳拍卖公司曾经拍出一种“三国演义版画”,实为《英雄谱》图赞,存桃园结义、三英战吕布、拔矢啖睛、辕门射戟、马跃檀溪等十七图,刻绘绵密工细,与二刻图几乎无二,唯独没有套红的圈点、印章及回目题名。疑似《三刻英雄谱》之图赞。
清初的翻刻本,沿用《英雄谱》名称的还有圣德堂刊本《绣像全传英雄谱》,正文卷端则题为金陵文元堂梓行。笔者及国家图书馆有藏。书名页三栏单边,书眉题:绣像全传;右栏:金圣叹批点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下镌圣德堂;中栏大字:英雄谱;左栏有识语,末署:圣德堂识。
圣德堂刊本《英雄谱》
圣德堂本基本延续了明刊本的风格,识语也照抄,只是改动个别字词。首叶保留了雄飞馆《英雄谱弁言》。无插图。自总目开始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水浒》18卷115回,16行12字;下层为《三国》20卷120回,15行23字。上下层文字均采用匠体,白口,四周单边,无界栏。《三国》的文本已经改用清代流行的毛评本“四大奇书第一种”。这是一个重大变化,说明圣德堂本是《二刻英雄谱》向《汉宋奇书》过度的本子,开启《汉宋奇书》的新篇章。
近年来,我们克服重重困难,策划出版了多种世人不易见到的古典小说版本,有苹华堂藏板《第一奇书金瓶梅》、东观阁梓行文畬堂藏板《新增批评绣像红楼梦》《钟伯敬先生批评水浒忠义传》《明刻三言二拍珍本丛刊》《何守奇批点聊斋志异》《全刊初刻正续子不语》等等。
这些小说,基本都伴有精美的插图行世,使文化相传,星火不熄。在漫长的文字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图像是辅助。20世纪开创了“读图时代”,文字变成辅助,连环画就是典型的代表。而现代更进一步走入“影视时代”(电影电视视频),使动态画面伴随着声音,表达沟通思想、认知、情感等。
苹华堂刊《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
如今更有将传统空间赋予沉浸式场景体验、角色扮演等艺术形式,虚拟和现实交错,是当代年轻人喜欢的娱乐方式。不管如何演变,其实万变不离其宗,图像始终是基本元素。中国的古典小说是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的当代艺术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沃土。
二〇二二年三月十日
张青松于西安
《景印明崇祯本英雄谱图赞解说》
彩版补记此书前次刊印后,颇受好评,底本采用民国三十八年版《英雄譜圖贊》(《二刻英雄谱》)。此版当年虽是黑白套红,但每幅插图中的朱色题句却影为墨色,且有修图勾勒,未能完全忠实原刻风貌。
利用这次再版,改用日本内阁文库的原本彩色仿真影印。又增加附录,收录目前发现的初刻本插图残叶两种。一为香港中文大学藏残图十六叶,其中《三国志》十五叶,《水浒传》一叶;二为一九四二年日本长则规矩也《明清插图本图录》收录的《汴京城杨志卖刀》一叶。因原图装裱顺序错乱,现依据情节先后,重新编排,并辑出论赞篇名与插图题名作为目录,尽量保持字形与原文一致。
初刻本插图在细节上优于二刻本,论赞的署名及内容与二刻本也有差异,一并刊出供大家了解初刻风貌。
癸卯季冬补记
《全刊初刻正续子不语》
参考文献:
㈠刘世德:《〈英雄谱〉与〈二刻英雄谱〉的区别——〈水浒传〉版本探索之一》,《阴山学刊》社会科学版1988年第1期。
㈡邓雷:《再论雄飞馆刊本〈英雄谱〉与〈二刻英雄谱〉的区别》,《中国典籍与文化》2015年第3期。
㈢李慧、张祝平:《二刻英雄谱本〈三国演义〉插图、图赞初探》,《现代语文》2016年4月。
㈣[日]中川谕:《关于〈精镌合刻三国水浒全传〉之〈三国志演义〉》,《第二届世界汉学论坛、第十七届中国古代小说戏曲文献暨数字化国际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