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不了解封神演义,也不知观众想看什么,所以电影才各种硬伤
听起来,当乌尔善宣布要拍摄《封神》(也叫《封神演义》)系列电影时,大家的期待真是爆棚,眼前似乎都已经浮现出那部经典巨作在大银幕上重现的样子。
当电影真正上映后,许多观众,尤其是那些熟悉《封神演义》原著的人,心情就不是那么美妙了,甚至还有些难以置信。
这部电影里充满了各种硬伤,让人实在难以继续观看。
先说说乌尔善对原著的理解吧,或者说压根儿就没怎么理解。
古典文学《封神演义》可不是没事瞎编的,里面蕴含的道理和故事背景相当深厚。
可在《封神2》里,一些过于玄幻的桥段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比如元始天尊复活殷商太子殷郊竟然耗光了所有法力,还有通天教主被塑造成了一个暗黑版的伏地魔。
老实讲,这些设定真是出乎意料到让人无法接受的程度,很明显导演是不知道咱们观众想看啥。
这样偏离原著的设定,一出场就引得观众们纷纷吐槽,甚至一度无法入戏。
其实啊,为了更好地理解《封神》的魅力所在,得先说说《封神演义》原著的背景和世界观。
简而言之,《封神榜》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天庭里人手不足,各种机关急需新鲜血液。
这些新鲜血液当然不是普通人,而是那些有两把刷子的人。
为了进天庭,他们必须放弃全部的世俗财富和地位,算是个巨大的牺牲。
问题来了,天庭为什么非得硬拉这些人入伙呢?
因为“神”和“仙”是完全不同的体系。
神没有了肉身,需要依靠人间香火供奉来维持存在,受到诸多限制,完全不自由;而仙呢,则是通过肉身修炼,能够自由自在,毫无束缚。
换位思考,要是你是仙人,你愿意去当神吗?
显然没人愿意。
但天庭需要神这类人手,于是就打起如意算盘,通过西岐推翻殷商的契机,引发阐教、截教、人教之间的大战,触发杀劫,把那些被杀的修行者灵魂收入封神榜。
这些忠诚的仙人和有志之士,在战争中被杀后,灵魂进入封神榜,战争结束后,他们被迫到天庭当牛做马。
这就揭示了三教共同设立封神榜的真正目的,不仅是为了招募高级人才,也是为了打击当时世间的领袖人物。
殷商一旦垮台,人皇再无可能与天界抗衡。
说到这一点,咱们要聊聊《封神演义》原著里的阐教和截教。
其实原著里,阐教和截教并没有明确的正邪之分。
阐教的元始天尊支持西岐,帮助姬发推翻商朝;截教的通天教主则支持殷商,死守殷商的江山社稷。
元始天尊是道教三清之一,地位超然,创世能力非凡。
在乌尔善的电影中,元始天尊居然在复活殷郊的过程中耗尽法力。
恕我直言,这设定让人无法接受。
就好比一个顶尖程序员,改个代码导致全系统崩溃一样荒谬。
再来看看通天教主。
原著中,他可是道教三清之一的上清灵宝天尊,按理来说,他和玉清元始天尊是平等的。
他的教义是有教无类,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人类都能在他的门下修行得道。
在《封神2》里,乌尔善却把通天教主塑造成了一个伏地魔式的角色,真让人摸不着头脑。
实际上,通天教主门下可是高手云集,比如殷商太师闻仲、罗浮上仙赵公明及其三个妹妹,他们的传说众所周知。
不仅如此,通天教主的随侍七仙也是实力不容小觑。
赵公明在金光阵中连败阐教众仙,最后还是被阐教的姜子牙找来外援陆压道人,用逆天之术暗杀了他。
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在哥哥死后,摆下九曲黄河阵,与阐教仙人们展开生死对决,把阐教仙人们打得无处遁形。
最终还是元始天尊和道德天尊联手镇压了三霄娘娘。
这场神仙斗法,描绘得何等精彩,令人回味无穷。
原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正是因为这些神仙斗法和琳琅满目的法宝。
金蛟剪、山河社稷图、番天印、攒心钉、混元金斗,还有姜子牙的打神鞭、陆压道人的斩仙葫芦以及九曲黄河阵等等,每一个元素都充满了奇幻和神秘的色彩。
这些设定让观众对《封神》电影充满期待。
乌尔善的电影却把更多镜头放在了邓玉婵和姬发的马战上,让观众们着实失望。
大家期待的是仙人斗法,结果却成了军队对抗,这种改编实在是让人无奈和失落,就像“山猪不配吃细糠”一样荒谬。
总的来说,乌尔善的《封神》改编问题频出,不仅远离了原著的精髓,还未能抓住观众的真正需求。
虽然《封神演义》的文学性和艺术性不及四大名著,但其仙人斗法和各种奇特法宝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
如果电影改编不能抓住这些精华,自然无法赢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
希望未来的导演和编剧们能够真正理解《封神演义》的深层意义和精髓,洞悉观众的喜好,创作出符合原著风范的作品。
观众期待的不仅是酷炫的视觉特效,更是那些能触动心灵的故事和情感。
相信未来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满足热衷于《封神演义》的观众们的期望,成就一部又一部传世佳作。
没错,中国人一提起封神榜,第一印象就是神仙斗法,而不是俗套的情情爱爱,想到的第一个人是为苍生封神而自断仙途的姜子牙,而不是纣王或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