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黄金需求创9年新高,投资激增消费遇冷,央行购金潮持续

【伦敦讯】世界黄金协会4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揭示了全球黄金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尽管金饰消费因金价高企降至5年

【伦敦讯】世界黄金协会4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报告揭示了全球黄金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尽管金饰消费因金价高企降至5年最低,但投资需求同比飙升170%,推动季度总需求达1206吨,创下2016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这种“投资热与消费冷”的背离,凸显了黄金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中的避险价值,也引发市场对黄金定价逻辑切换的深度关注。

一季度全球黄金投资需求猛增至551.9吨,其中黄金ETF净流入226.5吨,较去年四季度的18.7吨激增1111%,成为最大推手。亚洲地区单月流入量4月已超一季度总和,而央行购金量连续16年保持净增长,一季度官方储备增加244吨。然而在消费端,受金价20次刷新历史新高影响,全球金饰消费降至380.3吨,同比下滑21%,呈现“价格涨、销量跌、金额增”的奇特现象。

投资需求爆发式增长

黄金ETF的“火箭式”流入成为一季度市场最大亮点。报告显示,全球黄金ETF持仓量较2020年峰值仍低10%,但投资者正加速填补这一空间——仅3月单月净流入就达152吨,超过2024年全年总和的60%。

世界黄金协会资深分析师斯特里特指出,这种趋势反映了全球资产配置的深层调整:“当美债收益率跌破3%,股票市场波动率升至25%,黄金作为‘非相关性资产’的配置价值被重新发现。”

金条金币需求同步升温,一季度达325.4吨,较五年均值高出15%。中东和东南亚地区的私人投资者表现活跃,阿联酋、新加坡的金条销量同比分别增长28%和22%。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市场的实物黄金投资量增长19%,延续了2024年以来的稳健态势,显示出高净值人群对“硬通货”的持续青睐。

消费市场遭遇“价格挤压”

与投资端的火热形成鲜明对比,金饰消费正经历“量缩价增”的阵痛。尽管全球金饰消费额因金价上涨9%,但销量降至2020年疫情以来最低。印度市场受金价突破2万卢比/10克影响,消费量大降27%;欧洲市场因通胀高企,销量下滑18%。唯有中东地区凭借石油财富支撑,消费量微增3%,成为少数正增长市场。

珠宝商的应对策略出现分化:周大福、老凤祥等品牌推出“轻量化金饰”,将单件产品克重控制在5-10克,迎合年轻消费者;蒂芙尼、卡地亚则聚焦高端市场,推出镶嵌钻石的黄金首饰,毛利率提升至65%。这种“哑铃型”市场结构,预示着黄金消费正从大众饰品向奢侈品与投资品两端分化。

央行购金韧性凸显

尽管一季度央行购金量同比下滑21%,但244吨的净买入仍维持在近三年平均水平。新兴市场央行成为主力:土耳其央行单月增持52吨,将黄金储备占比提升至35%;印度储备银行增持38吨,储备规模达850吨创历史新高。俄罗斯央行则通过“黄金互换”工具,间接增加储备15吨,规避西方制裁影响。

“连续16年的央行购金,本质上是全球货币体系的‘去美元化’进程。”世界黄金协会中国区负责人贾舒畅指出:当前全球外汇储备中黄金占比仅12%,远低于1971年的42%,提升空间显著。随着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突破9万亿美元,越来越多国家将黄金视为“汇率稳定锚”,这种主权层面的配置需求,为金价提供了长期支撑。

供给端呈现“双轨运行”

市场供需在一季度实现微妙平衡,1206吨的总供给中,矿产金855.7吨保持稳定,回收金345.3吨微降1%。值得关注的是,非洲和南美产金国面临新挑战:加纳因电力短缺导致产量下降5%,秘鲁社区抗议活动致使3座矿山临时停产。而回收金市场受金价激励,出现“家庭储金变现潮”,印度、土耳其的民间黄金回收量增长12%。

技术进步正在改写供给格局:巴里克黄金的智能化矿山项目将勘探成本降低20%,纽蒙特的氰化提金工艺回收率提升至92%,朗方矿业环保提金技术的突破且成本降至26美元每吨。这些技术突破虽短期难以改变供需结构,但为长期矿产金增产埋下伏笔。

当投资需求接过增长接力棒

2025年一季度的黄金市场,上演着“避险资产的加冕礼”:投资者用脚投票,将黄金推上资产配置的C位;央行用持续购金,为货币体系添加“安全阀”。尽管消费市场暂时低迷,但投资需求的爆发式增长,标志着黄金的定价逻辑正从“商品属性”向“金融属性”切换。

正如东南亚矿业发展联合研究中心 李啸成在行业报告会议中强调的:“当全球M2总量突破150万亿美元,黄金的‘抗货币稀释’功能愈发珍贵。”在这个信用货币体系动荡的时代,黄金的每一次需求异动,都是对经济不确定性的实时响应。

对于投资者而言,读懂这份“冰火两重天”的需求报告,或许就能抓住下一轮资产轮动的先机——在消费退烧的喧嚣中,投资与储备的长期价值,正悄然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