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炮灰的海外亲戚回来了》作者:湖涂
【文案】
苏浔穿越了,成为八零年代文里的海归富豪,但是除了有一门下场凄惨的炮灰极品亲戚。她兜里其实没有一毛钱。
好在有个奇葩的’万人嫌‘系统,只要有人嫌弃她到想揍她的程度,就可以为她贡献1个嫌弃点,价值100美元。
为了维护好自己的富豪人设,苏浔不得不认了这门炮灰亲戚,让他们咸鱼翻身,用钱砸得他们晕了头。利用他们的极品光环为自己赚钱。
“嫌弃值+1+1+1……进账+100+100+100……美。元”
若干年后,苏浔早已成了苏总,产业遍布海内外。
站在顶楼办公司里,看着自己脚下打出的江山,她感慨万分,“是我的敌人成就了我的今天。”
……
老苏家一家子都是村里的笑话。
苏进山和葛红花这两口子强迫知青给自家闺女当对象,结果被知青告了。丢了工作和面子,小闺女苏宝玲名声也没了。
大儿子苏向东不老实,心存怨气去打了知青,被送去劳改。
小儿子苏向南就更不老实了,竟然耍流氓,也被送去劳改。
这一家子简直坏透了!
村里的狗路过老苏家门口,都得龇牙咧嘴。
有一天,老苏家蹦出个海外亲戚了。还来认亲了。据说要带老苏家人去国外过好日子。
全村沸腾了。
ps:主事业线,男主出来很晚,非常晚。(120万字了,男主还没出现。)
内容标签: 系统 穿书 年代文
主角视角苏浔裴延霖配角葛红花……苏进山李玉立夏舒宁
一句话简介:神豪亲戚回归
立意:真情最可贵!
【作品简评】
小说巧妙地将穿越、系统、年代文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故事背景。女主苏浔穿越成为八零年代文里海归富豪的炮灰亲戚,身无分文却绑定了一个奇葩的“万人嫌”系统。这个系统要求她通过让人嫌弃到想揍她的程度来获取嫌弃点,进而兑换美元。这种设定不仅为故事增添了趣味性和新奇感,还巧妙地将现代商业思维与年代文的质朴生活场景相结合,让读者在熟悉的年代氛围中体验到不一样的故事发展脉络。
女主苏浔:她的性格复杂多面,极具魅力。作为一个穿越者,她有着现代社会培养出的精明、爱钱和惜命的特点。在面对陌生且艰苦的年代环境时,她没有丝毫的矫情,迅速利用系统规则制定赚钱计划。她深知在这个世界里,只有拥有足够的财富和地位,才能保障自己的生活。同时,她也并非毫无底线的利己主义者,在与老苏家众人的相处中,虽最初是抱着利用他们赚取嫌弃值的目的,但在过程中也逐渐产生了一种别样的“亲情”,这种情感的转变既真实又动人,使她的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老苏家众人:老苏家一家子可谓是书中的“极品”配角群体,每个人都有着鲜明的个性特点。苏进山的世故圆滑、葛红花的泼辣强势、苏向东的鲁莽冲动、苏向南的机灵狡黠以及苏宝玲的单纯懵懂等,这些性格特点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背景下被放大,既展现了人性的弱点,也凸显了生活的无奈。他们在村里饱受争议,却因苏浔的到来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而他们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改变时的种种反应,也进一步丰富了整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关系网络。
作者对八零年代的生活场景进行了细腻入微的描绘,使读者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到了那个时代的气息。从国营饭店的饭菜价格、人们的穿着打扮,到农村的生产生活方式、邻里之间的关系等,无一不让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质朴与纯真,同时也展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种种变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逐渐转变。这种对时代背景的精准把握和生动描绘,不仅为故事增色不少,更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片段阅读】
李家酒席到了下午才散了。
李母正在和几个妯娌一起收拾桌上的剩菜,李春兰这才有机会领着闺女去堂屋找她爸李有德。
李有德正在逗弄大孙子,旁边儿媳妇徐秀丽正在和大姑子李春霞两口子聊天。聊的都是城里的事儿。
李春霞当初在队里当记分员,认识了从县城来这边插队的进步青年罗旭文。两人结婚之后,罗旭文就通过老丈人回城了,然后进了厂里当工人,干得很不错,还提干了。还把李春霞安排到了厂里当临时工。
两口子如今是老李家最体面的人。
见李春兰进屋了,本来正在和大姑子李春霞说话徐秀丽就停了下来,下意识的就看了眼桌上放着的糖果饼干。
然后不动声色的起身拿盒子,把这些吃的装进去。
徐秀丽觉得,不是自己小气,实在是受够了这二姑子了。每次来家里,都不空手走。
来的时候带几棵菜来,走的时候,就带娘家的好东西回去。就和那蚂蟥一样,专吸娘家的血。吸得还特别理直气壮,觉得娘家欠了她的似的。
关键是婆婆还总是护着。为这事儿,徐秀丽都和婆婆吵几次架了。
徐秀丽有时候就忍不住想告诉婆家人,真的别管这二姑子李春兰了。这就是个无底洞。
因为未来老苏家人都要死绝了,就剩下李春兰和变傻的苏盼盼。
最后小傻子淹死了,李春兰也疯了跑不见了。
连累得老李家都成了别人的笑话。
可她当然不能说,因为她无法说清楚自己是怎么知道这一切的。总不能说因为她做了长长的一个梦吧。毕竟梦里,她和李家关系也不好,早早离婚追求幸福,结果发现过日子之后柴米油盐,感情也淡了。梦醒之后徐秀丽就醒悟了,过日子哪里讲究什么感情,得讲究实在的。虽然依然不爱丈夫李明启,但是对方有出息,能赚钱,能给她富足的生活。她也就满足了。所以她现在格外看重自己这个家,不希望有李春兰这样不安分的因素存在。
徐秀丽叹气,也不想再想那个梦了。
收拾好了饼干和糖果就装盒子里。
李春兰看到她这小气吧啦的样子,气不打一处来,心说装起来有啥用,咱还真就不要这脸面了。
直接走过去,“装啥啊,我还没吃呢。弟媳妇,你这可真不懂礼数,咋招待客人都不懂?”
徐秀丽气得脸通红。她之前刚做完梦那会儿还提醒李春兰离开老苏家的,因为她也不清楚老苏家到底发生啥事,只听说是苏家两个儿子干了坏事才得的报应。梦里大家都这么说。她就想着这二姑子离开老苏家就成了。
结果二姑子把她骂了一顿。
后来相处中,她又发现这二姑子简直就一个极品。整天占便宜,要是不给占就耍赖。她就再也不想提了。这二姑子不是好人,命苦也是应该的。老苏家人都不干好事,遭了报应那也是上天注定的,她要是掺和了,万一报应她身上咋办?
现在看到李春兰这态度,她更是觉得没必要掺和别人的命运。
“怎么和你嫂子说话的?”旁边正在逗孙子的李有德板着脸道。
儿媳妇虽然是外人,但是生了孙子,那就不一样了。那就是自家人了。
李春兰见他维护徐秀丽,心里也是一阵不服气。以前在家里的时候说是多疼她,嫁人之后,那还不是成了外人了?
可爹妈和她见外,李春兰可不准备和爹妈见外的。“我回自家来,吃点东西,她还防着。这是干啥?爸,你好歹是村干部,没有重男轻女吧。”
李有德:……
旁边大姐李春霞道,“春兰,不是我说你。家里也没重男轻女,你看爸对我不是挺好的?就是你自己得反省,整天吃里扒外的。把娘家东西往婆家拿,谁家也不高兴啊。你倒是啥时候尽尽孝心。”
李春兰可不客气,“你是尽孝心了,每年秋收都来一趟,家里的粮食没少往你婆家拿吧。”
这就是李春兰最受不了的地方。大姐李春霞也没多孝顺,每次回来也就带点肉回来,但是每年拉走一堆的粮食。因为城里吃粮食是要给钱的。从农村拉粮食过去了,李春霞这一年都不用买多少粮食的。又省钱,又能在婆家有面子,啥好处都给她占了。还在这里说风凉话!
李春霞两口子脸顿时有点黑。
两人之前都没觉得有啥,老李家愿意给他们,有时候还往他们家里送呢。又不是他们自己开口讨要的,这不就是正常的亲戚往来吗?现在被李春兰这么一说,倒是成了他们是贪便宜的一样。自家难道缺这么点粮食吗?
李有德也不高兴了,他可是很看重那个在城里当工人的女婿的。
女婿一家子都是城里工人,自家能够有这么个女婿,那是很有面子的事情。“春兰,你少说两句。没事儿就赶紧回去吧。”
李春兰拿着饼干,给自己闺女一块,自己也边吃边道,“爸,不着急。我就找你打听个事儿。听说要修小学了,这不是要请工人吗?我家向东力气大,你看能不能也让他去干活?”
李有德扯了扯嘴角,“人够了。”
“那县城修路呢?咱村里可都在找人了,但是刘三根那个老东西不给我们报名,爸,你可要给我们名额啊,我小叔子干活也勤快。保准不拖后腿。”
李春
霞都笑了。
李春兰怒视,“你笑啥呢?”
“笑你呢,你不懂事。爸给你面子,你倒是不知道接。苏向东啥情况你自己不清楚?劳改过的人,咋能参加公家的工程呢?他要是能参加,那全村的人都能参加了,到时候爸咋安排啊?这名额本来就是有数儿的。春兰啊,你帮着婆家也就算了,可不能害婆家啊。”
徐秀丽觉得还真就是大姑子这种文化人顾大局,懂礼数!这极品二姑子,还是得由大姑子这种文化人来治。
李有德道,“春兰,你姐这话说得在理。我虽然是村支书,可也不能搞一言堂。这事儿家里帮不了。你忘了,你公公之前是咋丢了工作的?”
“就是,这是前车之鉴!”李春霞文绉绉道。
“你就是偏心!”李春兰不服气道,又指着弟媳妇徐秀丽,“她弟,一个二混子,你都能给他安排到村支部做事,咋到了我这里,就这规矩那规矩了?”
徐秀丽顿时脸色涨红,“我弟不是二混子。”
“前阵子赌博还被人抓呢,不是二混子是啥?”
李有德道,“只是教育了几天,这个没啥影响。向东可是关了三年呢。”不帮能行吗?那是大孙子的舅舅。大孙子的舅舅要是个混子,那大孙子以后不得被拖累?
李春兰气得要哭了。老丈人嫌弃女婿,没天理了!
她爸就是个偏心眼的势利鬼。
看重儿子,所以连儿媳妇家里也愿意帮衬一把。觉得城里人高人一等,就把大姐一家子捧着。
只有自家,当初还算一个门当户对,现在家里败落了,就死活瞧不上了。她扒拉家里东西咋了?儿子能用家里的,大闺女能用家里的,就她不能用?呸!就要用。
所以干脆也不和娘家人掰扯了,转身就去厨房里去。往自己篮子里又装了一碗肉!
李母这会儿才偷偷的钻进厨房,给闺女塞了点钱。“别怨你爸,他也没办法,这么多人都盯着呢。真要让人抓个错处出来了,他也不好办。再说了,咱村里都是姓李的,帮谁都不成。”
李春兰道,“我就看不惯大姐和老三媳妇那个嘚瑟样儿的。难道我稀罕这点好处吗?”嘴里虽然这么说着,身体诚实的将钱塞自己兜里去。和谁过不去,也不能和钱过不去。
李母叹气,她其实是很心疼小闺女的。大闺女和儿子都过好日子了,她就忍不住惦记这个过得最不好的老二了。
可她也没法子,在家里要听老伴儿和儿子的,毕竟这钱都在他们手里呢,自己也没啥说话的份儿。就手里这点,都是平时想办法从家里两个男人手里抠下来的。
哎……
啥时候是个头啊。
李春兰拿了钱,就领着闺女,气汹汹的走了。
到了村外,闺女苏盼盼道,“妈,你别气,咱吃饼干。”说着从自己兜里掏出几块饼干来。
李春兰顿时乐了,“你还拿了呢。”
“你们说话的时候,我拿的,舅妈瞪我,我都没管。”苏盼盼嘿嘿笑。
完全没觉得自己这行为有啥不对,妈说了,别让自己吃亏,该吃吃该拿拿。他们还合起伙来欺负她妈,那就该多吃,该多拿!
“咱闺女就是机灵。”李春兰高兴极了,亲了自己闺女一口。
苏盼盼问,“妈,姥爷是不是很嫌弃咱?”
李春兰哼哼,“咱也嫌弃他,一群见钱眼开的。你看着,等咱家发财了,他们自己得凑过来的。”
苏盼盼咬着饼干道,“妈,咋发财?”
“……”李春兰自己都没啥概念呢。在她的想法里,有个一技之长才能当工人,赚钱。
可她家是没有的,她男人和小叔子都有“案底”,是没法当工人的。
甚至正经活都干不了。
要发财,就只能祖坟冒青烟,天上掉馅饼了。
“祖宗保佑啊——”她嘴里念念叨叨的。
小李公安正哼唧哼唧的骑着自行车,从镇上到小霍村的路可真是难走,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他整个人都要颠散架了。但是他的心情是愉悦的。
帮海外归国的同胞寻亲,这是一件多么戏剧性的事情啊。
在这个小镇上,这是很大的新闻了。
哪怕是小李公安,也是第一次遇到这样的稀奇事儿。在没有案子的时候,接手一份这样的工作,也是挺提神醒脑的。
大概是因为穿着制服,还骑着罕见的自行车,小李公安还没进村,就吸引了许多人在田地里干活的乡亲们的注意。
“看着咋像是公安同志啊?”
“难道咱村里又有人犯事了?”
“是不是苏家?他们家老二这几天总是往镇上跑,谁知道干了啥见不得人的事儿了。”
“应该错不了,咱村里也就他们家劳改过……”
对于小霍村的人来说,劳改原本是个很遥远的事儿,但是老苏家的人给他们开了眼界。所以现在一想到有人犯法,那必定首选老苏家。
大家偷偷的议论着。然后偷偷往老苏家田地里看。老苏家的田地分得比较偏远,和路边离着远,所以倒是不知道发生了啥。
葛红花带着闺女一起来田地里了,给田地里干活的男人送水,顺便来搭把手。
其实葛红花是不乐意闺女辛苦的,但是闺女总是不爱出门,这可不行。就带出来转转。
苏宝玲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都不敢见人的样子。
看她这样子,葛红花心里实在心疼。
当初性子活泼的闺女,因为丢了大面子,被人指指点点。同龄人也不和她一起玩了,还在背后嚼舌根。村里那些长舌的老头子老婆子也指指点点。让她平日里连出门都不敢。
最重要的是,闺女总觉得家里落得今天这个样子,是她造成的。
有时候没人的时候,就一个人坐在家里哭。觉得她自己连累了全家人。
葛红花看到几次,都心疼不已。可也没辙。甚至后悔以前把闺女养得太娇了,让她经不住事儿。要是和自己当初那样,吃一些苦,哪里还在乎别人的闲言碎语哟。
她正心疼呢,突然看到好些人朝着自家这边看,顿时气不打一处来,这又是看她闺女的?
“看啥看?”她怒吼一声,所有人撇嘴,继续干活。然后暗自嘀咕,嚣张啥啊,公安同志来了!待会儿真要是抓人的,那有葛红花哭的!
村支书刘三根已经在从田间地头飞快的跑去找公安同志了。他抄近路,在村口成功的把人给接到了。
“公安同志,你这是来办案的,咱村里谁家犯事儿?”刘三根迫不及待的问道。真要是村里出个犯罪分子,那肯定是要积极配合的。“不过我们村可都是老实人,难道又是找老苏家的?”
小李公安问,“你咋知道我找老苏家?”然后严谨的他发现自己这话有歧义,赶紧解释,“啊不对,不是为了案子,是为了找人的。”
说完,拿着挎着的水壶咕噜一口凉白开,“我找苏进山!”
刘三根诧异道,“找他……找他干啥啊?”
“有事儿,我找他问点事儿。”小李公安谨慎道。
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公安,小李公安努力让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公安同志,胆大心细,绝对不出篓子。哪能自己啥情况都没问清楚,就先露了底呢?
所里那么多老同志都没安排,就安排他来。说明所长看重他啊。他可不能把事情办砸了!
小李公安自然不知道,朱所长是不好意思过来,因为查了户籍资料之后,发现在小霍村别说同名的了,就是姓苏的也就这么一家。看来是没错了。只需要当面再问问就能定下来了。
朱所长觉得尴尬,那些曾经去过老苏家的老公安也不愿意和他们接触了,因此这任务就落到了才入职的小李身上。
刘三根见问不出来,心里就有些不高兴,自己好歹也是个村支书,啥事儿还要瞒着他呢?
但是也没办法,这愣头青愣是啥话也不说。要是来的是朱所长,还能套套近乎。这种愣头青那是最不好打交道的。
“行,我让人去喊他过来。他在田地里干活,咱也不好过去,要不然更多人知道了。”主要是自己一个村支书,还特意跑去见苏进山,那太没面子了。
以前苏进山当队长的时候,也是把人叫大队部谈话呢。这经验愣
是被刘三根学到了。
小李公安一想也是,自己过去,说不得要让人以为发生啥事儿了呢,影响大家劳动就不好了。“行,我就在村支部等着。麻烦你们跑一趟了,别闹太大动静。”
刘三根立马使了个眼色,让村里的会计去喊人。
那会计会意,撒着脚丫子就跑去了打谷场,爬上草垛子,扯着嗓子对着田地里大喊一声,“苏进山,赶紧去村支部,公安同志找你!”公安同志那几个字说得特别响亮。
打谷场地势高,声音就传得远。基本上田地里干活的人都听到了。
大家呼啦啦的直起腰来看过去。然后互相对视,“真是老苏家!”
老苏家也震惊了。
这好端端的,咋公安同志就来找人了呢?
苏宝玲牢牢的抓住自己妈的胳膊。“妈,咋没完没了啊?”真想回去把当初看上齐知青的那个自己脸打肿!那简直就是个灾星!
#年代文推荐#
PS:想要资源的宝子们【关注+点赞+收藏+分享】评论留言【想看】小馆会私信链接你的!
文中插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