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北斋
编辑| Talk君
政党内阁又可称之为议会内阁,一般是由在议会中占据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来进行组阁。
但政党内阁也可分为两部分,一种是制度上要求必须是议会内阁,可以称之为制度上的议会内阁主义,另一种是制度上虽然没有要求是议会内阁。
但是作为运用制度的方法,会出现议会内阁,可以称之为制度运用上的议会内阁主义。
在近代日本,政党内阁的出现,完全是依靠后一种方法实现的。
在明治宪法等文件当中并没有政党内阁的相关规定,但是政党依据宪法赋予的仅有权力和其他势力作斗争,最终争取到自身上台组阁,这很明显就是制度运用方面的政党内阁。
也正是因为如此,近代日本政党的出现除短暂时间之外,大都缺乏规律性和稳定性。
原敬内阁与陆军大臣第三次桂太郎内阁倒台后,山本权兵卫、大隈重信、寺内正毅等人相继组阁。
这个时期在组阁之时的军部大臣人选方面基本上没有遇到太多的阻碍。
大隈重信在组阁时,借鉴上一次组阁的经验,采取了承认军部要求的态度,顺利完成组阁。
自第二次西园寺内阁倒台以来,“陆军并没有向内阁输送可以在阁议上发挥政治影响力的大臣”。
木越安纲是桂太郎的秘书官。楠濑幸彦是科学技术官僚出身,而且基本上没有在陆军省和参谋本部任职的经验。
冈市之助是寺内正毅的秘书官。大岛健一是山县有朋的秘书官。
因此,从1912年12月到1919年8月,“陆军省呈现出由年老的长州阀的实力者所操控的秘书官事务所的状态”。
在海军中逐渐由实力者加藤友三郎来担任海军大臣。
1918年9月,寺内正毅内阁辞职。对于日本政局而言,接下来的重要问题就是下届总理大臣的选择。
当时一战已经临近结束,日本的国内外形势业已发生深刻变化,因此,接下来的总理大臣应当要有处理国内外复杂事务的能力,握有“首相奏荐权”的元老们也深知这一点。
当时伊藤博文等人已经去世,在世的元老中属山县有朋的威望最高。“实际上山县掌握着首班决定权,在实行奏荐首相的元老中拥有最大的发言权”,因此下届总理大臣的人选必须征得他的同意。
虽然在寺内正毅辞职前后,已经有传闻,原敬要成为下届总理大臣。但一向对政党政治厌恶的山县,也不会轻易推荐原敬。
山县首先是劝西园寺公望进行组阁。但西园寺表示拒绝,反而推荐说:“原敬怎么样,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他合适”。
山县有朋环顾了一下自己派系中平田东助、清浦奎吾等人,认为他们出任总理大臣都不合适,最终同意了西园寺公望推荐的原敬。
原敬说道:“山县正在思考推动防止政权转移至政友会,最终想尽办法也不得不推荐我”。
原敬虽然被推荐为下届总理大臣,但对于他来说下一个重要的难题就是军部大臣的选择,这也关系到如何处理和陆海军之间关系。
原敬曾担任内务大臣,对否定“增设两个师团”问题和修改军部大臣官制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招致了军部的反感。他也曾经预想过陆海军不推荐军部大臣的情况。
“大政治家也好,大政党也好,缺少军部大臣,内阁是无法成立的。”
在组阁之初,西园寺公望对原敬说过:“希望与山县多多接近,内阁组阁后也要听他的意见。”
原敬也深知,“山县在内政上作为元老,以军部、宫中、枢密院为中心,在贵族院、官僚机构保有相当的势力,维持着以往的影响力”,有些事情要征得他的同意。
为了能够使内阁得以成立,而且“为了使当时的政局安定,政策得到充分实行,得到陆海军的协力是绝对的条件。因此,是否能得到陆军大臣、海军大臣是关键的”。
最终原敬选择了妥协,“他一方面标榜充实国防,另一方面向山县有朋请求援助”。
海军大臣,原敬选择了上一届的加藤友三郎,让他留任。陆军大臣的人员方面,原敬颇费一番心思。
原敬接受了组阁之命以后,拜访了前总理大臣寺内正毅,听取他的意见。
寺内说道:根据社会上对陆军的评价,本乡房太郎、田中义一可以。但此事还要听取山县的意见。
尤其是本乡,由于他在陆军省担任过次官的职务,比较方便。如果确定本乡,还要与山县商量如何?原敬非常感谢寺内。
之后,原敬拜访山县有朋,就陆海军大臣的人选向其说明。原敬说道:海军有希望能够留任,但陆军中谁可担任,还没有目标。
相识的人中有本乡房太郎、田中义一、明石元二郎等,但对他们都不是很了解。山县回答道:“这次的人选,本不应该积极干预,但事已至此,田中义一如何?”
原敬欣然同意选择田中。原敬之后和田中义一进行协商,双方在就有关问题达成一致之后,再次征得山县有朋等人的同意,最终由田中义一担任原敬内阁的陆军大臣。
“原敬认为田中入阁,是可以利用山县、田中强有力的影响,重新考虑陆军提出的向西伯利亚出兵政策的好时机。因此,田中认识到有必要修正出兵政策,是促使原敬让田中担任陆军大臣的重要理由。”
1918年9月,原敬内阁最终成立。从原敬政友会内阁的成立来看,虽然原敬相比之前的历届总理大臣而言没有爵位,是所谓的“平民首相”,而且他也是“反军阀”的急先锋,但是在组阁时,对于军部也不得不采取妥协,承认陆海军的扩军要求。
从之后的历史来看,“原内阁是前所未有的军扩内阁”,军费开支几乎占到国家支出的一半。
总体而言,虽然面临着“军部大臣武官制”的威胁,但原敬内阁也最终得以组建,这也说明政党与军部之间的关系仍是以妥协为主,政党也承认了军部的地位。
“宪政之常道”下“政党内阁”时期的军部大臣1918年9月,成立的原敬内阁中的陆军大臣田中义一和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可以说是陆海军里面强有力的统率人物。
“之前的内阁之中,没有如此实力的军部大臣。此时,政党反对军部的感情也明显缓和了。”
原敬内阁持续三年之久,随着1921年11月,原敬被暗杀,不久之后内阁也随之瓦解。
之后的内田康哉临时代理内阁、高桥是清内阁,由于继承了原敬内阁的阁僚,所以在军部大臣的选择上没有遇到阻碍。
高桥内阁之后,日本再次出现了“超然内阁”,加藤友三郎、山本权兵卫、清浦奎吾相继组阁,内阁和军部之间总体比较协调。
1924年6月,清浦奎吾内阁辞职之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八年的“宪政之常道”下的政党政治时期,首先进行组阁的是加藤高明。
加藤高明时期的陆军大臣宇垣一成是从前内阁留任的,由于他和政党内阁的一些军事主张不谋而合,所以他们之间没有发生冲突。
海军大臣是财部彪。财部是山本权兵卫的女婿,被视为“准萨派”。
山本在1914年3月辞职的时候,曾和原敬说过:今天早晨在伏见宫官邸参见殿下,讲述了不得已辞职的经过,殿下非常担心,询问今后应该怎么办。
我谈到,目前不依靠政党来维持政权是不可能的,超然内阁到底是行不通的。连桂太郎也开始依靠政党,以至于自己组建政党。我还谈到自己和政友会共担国事,秩序井然、行动稳健。
可见,山本是主张和政党进行合作的,财部深受其影响。更重要的是,财部彪在海军中属于“温和派”,也是主张履行1922年2月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海军裁军条约的践行者。
所以财部和政党内阁之间也有很多共鸣,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以协调为主。加藤高明总理大臣在任内病逝,之后由同一政党的若槻礼次郎组阁,阁僚基本上未发生变化。
1927年4月,政友会总裁田中义一组阁。田中原为陆军大将,在军界中有一定的人缘,选择了和自己关系较好的白川义则担任陆军大臣,冈田启介担任海军大臣。
1929年7月,田中内阁倒台,滨口雄幸组阁,宇垣一成和财部彪再次担任陆海军大臣。
1931年4月,若槻礼次郎再次组阁,陆军大臣是南次郎,海军大臣是留任的安保清种,内阁与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协调。
1931年12月,犬养毅组阁,陆军大臣为荒木贞夫,海军大臣为大角岑生。二人在组阁之初,也未与内阁发生激烈冲突,组阁顺利完成。
总体而言,1924年6月到1932年5月“宪政之常道”下的政党政治时期,军政关系属于协调时期。
内阁也没有和军部大臣之间因组阁问题发生激烈冲突,相反两者是在协调和妥协之下完成组阁。
同时,在某些内阁时期,因特殊情况军部大臣发生更迭之时,军部也是很自然的推荐了后继者,并未和内阁发生冲突,这再一次证明了内阁和军部大臣之间属于协调合作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在将近八年的“宪政之常道”下的政党政治期间,除了滨口雄幸内阁时期,因召开伦敦海军会议,滨口总理大臣仿照原敬内阁时期兼任了一段时间的海军大臣事务管理,以及在议会上滨口内阁虽然承认文官可以管理陆军大臣事务。
但最终也未实现之外,其余大部分时间,政党内阁虽曾经提出过修改“军部大臣武官制”的建议,但最终也没有对“军部大臣武官制”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革。
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政党内阁也是认可该项制度的,也承认军部的政治地位。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近代日本政党政治与军部之间存在着联系,政党政需要军部来完成一部分它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凸显出近代日本政党政治的局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