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净化养生”缺乏科学依据

亦民评健康 2024-09-20 00:14:47

血液净化涉及以下几种技术:

血液透析相关技术

血液透析(Hemodialysis)原理:利用半透膜原理,通过扩散、对流将体内各种有害以及多余的代谢废物和过多的电解质移出体外,达到净化血液、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目的。主要用于肾衰竭患者,可清除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物质。局限性:一般是针对肾脏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进行的替代治疗,不是常规的用于所谓 “净化血液去除杂质、毒素” 的手段,健康人进行血液透析可能会带来低血压、失衡综合征、感染等风险。血液滤过(Hemofiltration)原理:模仿肾单位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及排泄功能,以对流的方式清除血液中的中小分子物质。它对中分子物质的清除优于血液透析。应用场景:常用于危重症患者,如伴有多脏器衰竭、严重感染等情况,可有效清除炎症介质等中分子毒素。

其他血液净化技术

血浆置换(Plasma exchange)原理: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经过血浆分离器,分离出的血浆弃去,同时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等置换液回输体内,可去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如抗体、免疫复合物、毒素等大分子物质。应用场景: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格林 - 巴利综合征等)、重症肌无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的治疗。以下是对所谓 “血液净化养生” 的详细阐述:

一、不正规 “血液净化养生” 缺乏科学依据

(一)从人体生理角度

人体自身的净化机制人体的肝脏、肾脏、胃肠道、皮肤等器官本身就具备强大的代谢、解毒和排泄功能。肝脏可以对进入人体的化学物质进行代谢转化;肾脏通过过滤形成尿液,排出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肌酐等小分子物质)以及多余的水分和电解质;胃肠道能够排泄一些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皮肤可以通过出汗排出部分代谢产物。这些天然的生理机制在维持人体内部环境稳定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养生” 项目往往忽略了人体自身的净化能力,夸大其产品或技术的效果。毒素的定义和代谢途径在医学上,毒素通常是指对生物体有害的物质,但人体对不同类型的毒素有着特定的代谢和清除方式。例如,外源性毒素(如环境污染物、食物中的有害物质等)进入人体后,会经过肝脏的解毒、肾脏的过滤等过程进行处理。内源性毒素(如细胞代谢产生的自由基等)也会被体内的抗氧化系统和其他代谢途径所调节。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 项目往往模糊了毒素的科学定义,声称可以去除一些没有明确界定的 “毒素”,而这些所谓的 “毒素去除” 并没有科学依据支持。

(二)从净化原理角度

对血液成分的误解血液是一个复杂的生物流体,包含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蛋白、各种离子、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多种成分。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养生” 项目往往简单地将血液视为含有杂质的液体,而没有深入理解血液成分的复杂性以及这些成分在人体生理功能中的重要性。例如,它们可能声称能够去除血液中的 “杂质”,但却没有明确说明这些 “杂质” 具体是什么以及去除这些 “杂质” 是否会对血液的正常功能造成影响。净化技术的不恰当应用正规的血液净化技术(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都是基于特定的医学原理,针对特定的疾病状态而设计的。例如,血液透析主要是利用半透膜的扩散和对流原理,去除肾衰竭患者血液中的小分子代谢废物;血浆置换则是通过去除含有致病因子的血浆来治疗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血液系统疾病。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 项目往往随意套用这些技术的名称,但却没有按照科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操作,也没有考虑到这些技术在健康人群中应用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不正规 “血液净化养生” 存在较大风险

(一)感染风险

操作环境不达标正规的血液净化治疗需要在严格无菌的环境中进行,如医院的透析中心或专门的治疗室,这些环境经过专业设计和消毒处理,以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不会受到外界病菌的感染。然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养生” 机构通常缺乏这样的无菌环境,其操作场所可能没有经过严格的消毒,容易滋生细菌、病毒等病原体。在这种环境下进行血液净化操作,患者的血液暴露在外界环境中,感染的风险大大增加。器械消毒不严格血液净化过程中使用的器械(如导管、过滤器等)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和灭菌处理。在正规医疗机构,这些器械通常采用高温高压灭菌、环氧乙烷灭菌等可靠的消毒方法,以确保器械表面和内部的病原体被完全杀灭。而不正规机构可能为了降低成本,使用未经严格消毒或一次性器械重复使用的情况,这会导致患者在血液净化过程中接触到残留的病原体,从而引发感染。例如,细菌感染可能导致败血症,病毒感染可能引发肝炎、艾滋病等严重疾病。

(二)血液成分失衡风险

电解质紊乱血液中的电解质(如钠、钾、钙、镁等)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如神经传导、肌肉收缩、心脏跳动等都依赖于电解质的平衡。正规的血液净化治疗在操作过程中会密切监测电解质的变化,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电解质平衡。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养生” 项目往往缺乏专业的监测设备和操作人员,在进行所谓的 “净化” 过程中可能会过度去除某些电解质,或者破坏电解质之间的平衡关系,导致电解质紊乱。例如,钾离子的失衡可能会引起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蛋白质丢失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如白蛋白、球蛋白等),这些蛋白质在维持血浆渗透压、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免疫防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正规的血浆置换治疗中,虽然会去除部分血浆,但同时会补充等量的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溶液等置换液,以维持血浆蛋白的平衡。然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 项目可能在操作过程中不注意保护血浆蛋白,导致蛋白质大量丢失,从而引起低蛋白血症。低蛋白血症会导致患者出现水肿、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三)血管和血液系统损伤风险

血管损伤血液净化治疗需要通过血管建立体外循环通路,通常是通过穿刺动静脉或植入血管导管来实现。正规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经过专业培训,能够熟练掌握血管穿刺和导管植入的技术,尽量减少对血管的损伤。而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养生” 机构的操作人员可能缺乏专业技能,在穿刺过程中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出血、血肿形成等血管损伤。此外,如果导管植入不当,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进而引发血栓形成、血管狭窄等并发症。凝血功能紊乱血液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容易发生凝血反应,正规的血液净化治疗会使用抗凝剂来预防凝血,但抗凝剂的使用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凝血功能进行精确调整。不正规的 “血液净化” 项目可能由于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无法正确使用抗凝剂,导致抗凝不足或抗凝过度。抗凝不足会使血液在体外循环管路中凝固,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管路堵塞;抗凝过度则会增加患者出血的风险,如鼻出血、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等。

三、正规医疗手段的应用原则

(一)基于明确的医学适应证

疾病诊断是前提正规的血液净化治疗(如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换等)都是在患者被明确诊断为患有特定疾病之后才会考虑使用。例如,血液透析主要用于慢性肾衰竭患者,当患者的肾功能下降到一定程度(如肾小球滤过率低于 15ml/min),体内的代谢废物无法通过肾脏正常排出,导致尿毒症等严重并发症时,才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开始血液透析治疗。血浆置换则主要用于治疗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格林 - 巴利综合征等)、重症肌无力、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这些疾病都是经过专业医生的详细诊断和评估后,确定患者体内存在特定的致病因子(如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等),并且这些致病因子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才会考虑使用血浆置换来去除这些致病因子。个体化治疗方案即使是针对同一种疾病,不同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理指标等也可能存在差异,因此正规的医疗手段会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在血液透析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残余肾功能、心功能、血压等因素来确定透析的频率、透析液的成分、超滤量等参数。在血浆置换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致病因子的类型和浓度、血浆蛋白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血浆置换的次数、置换液的种类和用量等。

(二)严格的操作规范和质量控制

专业人员操作正规的血液净化治疗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如肾内科医生、血液净化护士等)进行操作。这些专业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熟悉血液净化治疗的原理、操作流程、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知识。他们在操作过程中能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例如,在进行血管穿刺和导管植入时,他们能够准确选择穿刺部位,掌握合适的穿刺角度和深度,减少血管损伤的风险;在治疗过程中,他们能够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机器运行参数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异常情况。设备和器械的质量保障正规医疗机构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会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设备和器械,并定期对这些设备和器械进行维护、保养和检测,以确保其性能稳定、安全可靠。例如,血液透析机需要具备精确的超滤控制、温度调节、压力监测等功能,透析器需要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溶质清除能力。同时,医疗机构会建立完善的设备和器械管理体系,对设备和器械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进行严格的管理,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使用的设备和器械都是质量合格的。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