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期间为何日本只与印度打了一仗呢?为什么日本不继续攻打印度了呢?在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贼心不死,不仅侵略了中国,而且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难逃日本军队的魔掌。在日本大东亚共荣圈中,印度也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板块,那么为何日本不率先攻打印度呢?印度的资源也非常丰富,为何在与印度打了一仗以后,日本军队就再也不往前了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真实原因吧。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印度的国力衰败,但是资源十分的丰富,而当时东南亚地区基本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日本在进攻东南亚的时候,和英国军队交战的次数并不少,因此他们肯定十分地了解这些英国军队。可是日本只攻打了一次印度就选择放弃,这让很多人十分不解,其实仔细想想也能够明白日本放弃的原因。
二战时期的日本深受军国主义思想洗脑,他们当时的目的就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最终统治整个世界,因此占领中国和印度都是日本人最重要的一环。当时日本在中国打了很长时间尽管都是胜利的状态,但是中国战场战线拉得过于长,让日本的后方补给无法到达前线。于是日本军队就开始向东南亚扩张。
在他们攻入东南亚以后,就已经开始和英国军队还有殖民地的政府进行接触。当时英国把他们大部分的部队都调回了欧洲本土对抗德国纳粹,因此在殖民地的兵力十分有限。在日本军队入侵东南亚的时候英国军队和殖民地政府的军队根本就不是这些日本士兵的对手,很快他们就被打得节节败退,从这里就能看出日本之所以不对印度下手和英国军队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而当时的德国纳粹在欧洲战场遇到了很大的打击,为了让日本军队在亚洲战场牵制反法西斯联盟军,而且当时美国对日本的制裁太过于严重,于是日本就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结果没想到。他们在太平洋战争中受到了美国军队的毁灭性打击。这场战争让日本海军基本上全部覆灭,日本高层有一些自顾不暇了,于是他们决定进攻印度。
1942年日本就击败了英国军队和中国远征军,正式进攻印度。但没想到这些日本军队在攻打印度的时候,竟然遇到了很大的问题,这就导致日本在攻打了一次印度以后就再也没有攻打第二次了。
如果日本能够顺利拿下印度,他们不仅能够支援德国,而且还能够扭转亚洲战场的战局。于是日本在集结了数10万军队进行了英帕尔战役,可是令日本没想到的是,这场战役竟然以日本的惨败而告终,从那以后日本就把进攻印度的计划搁置了。这主要是因为日本军队在进攻印度的时候准备不足,他们没有制定一套完整的作战方案,而且军队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无法做好。
打仗的时候要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当时印度正处于梅雨时节,每天都会下大雨,这使得他们当时的陆地充满泥泞。日本军队的坦克和装甲车根本就无法开进去,这大大缩减了日本军队的作战效率。而且因为暴雨导致日本军队中出现了许多流行疾病,例如疟疾、痢疾等这些疾病传染性极高,而且还不好医治。很多日本士兵还没有上战场就病倒了,这样一来就削减了日本军队的作战能力,这导致这场战争印度基本上就是不战而胜。据说当时日本军队有3万的士兵都感染上了疾病,这些士兵不仅丧失了作战能力,而且还全身溃烂,就算把他们全部都撂战场上也不好撤退。
最头疼的是因为印度地区的地形十分复杂,日本军队的装甲车和卡车无法开进去,这就导致他们的补给是不够的。在战争开始的时候,因为日本军队想着用最快的速度结束战争,他们只带了一个月左右的粮食。没想到这场战争居然会打得如此辛苦,日本军队所带的粮食根本就不够,所以他们需要尽快地把补给送进去。
可是没想到他们遇上了恶劣的天气和复杂的地形导致后面的日本军队根本就无法给前线的日本士兵送补给,不管日本的指挥官如何鼓励这些日本士兵,他们也没有办法打胜仗。这导致前线的士兵士气低迷,大家对这场战争十分没有信心,而他们的指挥官牟田口廉在这场战争中也没有起到任何决定性的作用,反观印度的指挥官发挥了超强的指挥能力。
最终在这场战争结束以后,日本军队就再也没有攻打印度的想法了。日本政府第一次战役就出师不利,他们害怕再次出现攻打中国这样的情况。在种种思量之下,日本就放弃了进攻印度。
在后来美国军队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就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最终日本国内陷入了混乱。日本天皇为了保全自己选择了无条件投降,日本天皇投降以后,日本士兵就陷入了自杀的浪潮之中。要知道在最后一年日本连自己都自顾不暇,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再攻打印度了。
以上就是“二战期间,日本和印度仅打了一仗,为何以后日本再不敢打印度了”的内容,不知大家怎么看待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