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拜登还有不到10天卸任,美国驻日大使伊曼纽尔也迎来了自己的告别序曲。
近日,伊曼纽尔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时,回顾了他过去3年大使生涯里,死盯中国、与其打交道的经历,他说中国的优先目标是将美国赶出印太地区,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美国必须要在亚太地区寻找更多的盟友。
因为对美国来说, 西太平洋是美国的客场,可却是中国的主场。如果美国从夏威夷或者加利福利亚向亚太地区投送力量,则意味着美国的让步“太大”,所以美国需要日本、韩国、澳大利亚这些国家,作为美国在印太地区的盟友。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伊曼纽尔在任的三年里,一直死咬中国,以维持美国印太战略的稳定运转。
但如今随着特朗普的上台,美国驻日本大使也迎来换届。根据路透社的报道,美国前驻葡萄牙大使格拉斯将会担任美国驻日大使。格拉斯一直都是特朗普的坚定支持者和追随者,也正是由于他对特朗普的资金支持,让他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成为了美国驻葡萄牙大使。
这位大使在对华关系上一直是以强硬著称。在其担任葡萄牙大使期间,格拉斯不断向葡萄牙政府施压,要求葡萄牙不得与中国在电信问题上展开合作,并且威胁葡萄牙必须在中美之间二选一,不存在多选的选项。
因此,预计在格拉斯上任美国驻日大使后,可能会在中日关系上持续对日本施压,以迫使日本放弃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做法。这样一来,中日关系在未来4年里将会再次迎来新的挑战。
不过中日关系虽然有所改善,但远远没有到“好”的程度,即便是中日关系再受波折,也差不到哪里去。
当然这并不是今天讨论的重点,重点是伊曼纽尔发表了自己的“卸任感言”,在感言中他说出了一句大实话。伊曼纽尔说,中国其实不是美国最大的“威胁”,对美国威胁最大的是军工利益集团。
伊曼纽尔还说,美国的军工复合体在赚到钱之后,优先考虑选项并不是投入新的研发项目,也不是向美国盟友提供更多武器以提升盟友的能力,而是优先回购股票赚取更多利润。这种做法对美国的国家安全,以及美国的盟友体系维系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性影响。
在中东危机和乌克兰危机的大背景下,美国盟友对武器装备的需求正在不断上涨,美国军工复合体也从中获取了大量利润。
比如在2023年,洛克希德和雷神公司两家军工复合体,从股票市场回购了189亿美元的股票,但只付出了41亿美元的代价。与此同时,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在F-35隐身战机的生产上却受阻,比如系统bug等问题,这在过去长期影响战机的正常飞行。可即使如此,军工复合体却并没有把钱大量投入到研发和改善武器装备的质量问题上。
而另一边的中国,已经同时试飞2款6代机,一款新一代大型预警机,以及轰-20也正在赶来的路上,而美国的新一代空中优势计划NGAD项目还停留在PPT阶段。从这个角度来说,美国武器装备的研发已经落后于中国,并且未来可能还会处于持续落后的状态。
实际上,去年美国海军部长托罗就对美国军工复合体的做法提出质疑。原因是美国海军计划每年建造2艘核潜艇,以完成美国海军核潜艇的替换工作。但美国造船厂每年却只能满足1艘核潜艇的生产工作,这并不是因为这些军工复合体没有钱,而是他们将钱全部投入股票回购和金融市场,对生产端的不关注导致产能不够。
更要命的是,美国军工联合体已经和美国国会官员,以及五角大楼官员绑定,形成了庞大的利益共同体。这导致美国军工企业并不急于发展先进军事武器,以保证美国军事的绝对领先优势。因为依靠着庞大的军事订单,不断拖延且不需要承担更多额外成本,就足以让这些利益共同体吃饱喝足。
同样以美国F-35战斗机为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预计在该项目上,最少能赚取一万亿美元,因为这款飞机不仅美国海空军装备,也是美国盟友大量采购装备的战机,用以取代现役的F-16。可以说,只要F-35的需求没有减少,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就缺乏在新一代战斗机上投入更多资源的动力,这也直接导致美国军事武器的发展变得缓慢。
从这个角度来看,伊曼纽尔说得其实是大实话。环看全球历史,没有任何一个超级大国的消亡是从外部开始的,都是先从内部开始的。而现在的美国,就颇有一种我国古代明朝晚期的即视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