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算卦,孔子以后都从《周易》,孔子在《系辞传》详细介绍了揲(die)蓍方法:即四营后得到卦,总体上来讲这是数术应用,即设卦观象,赋予卦爻各种形象(见《说卦传》)然后组合模拟出求签人的境遇。
蓍草之前是骨卜,骨卜很古老,华夏文化圈之外也流行,尼罗河、两河流域很早就兴起,现在吉普赛和印第安人还采用,我国的少数民族,不论是草原还是西南,都还有骨卜的传承,但在华夏圈子里,殷商骨卜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热炙。和其他原始部落抛掷骨器取象不同的是,殷商在保留冷卜的技法同时,开始对兽骨和龟甲进行削磨整理修饰,最主要的是在背面刻画凿雕,然后把削尖燃烧的木棒烤炙甲骨,得到甲骨裂纹,这样的裂纹叫“卜兆”,它本身就是象,即殷商人占卜取象,西周儒家取数。
这是咸阳渭河公园
因为《说卦传》就是讲卦象代表着现实中的物像,儒家坚持自己是以象为主,反而对钻研数术的人进行排斥,认为一味走数术的路子是歪门邪道。我感觉,他们排斥的不是数术,他们发现一旦数术进行到一定地步,就会对义理构成威胁:而儒家是通过《周易》来宣教《周礼》的,数术的采纳,使得周礼附会卦象很别扭,至少会导致各执一词,莫衷一是。发展到后期,儒家的易学象《红楼梦》的红学一样,谁都可以说一套,谁也不服谁,谁也不敢保证自己“准”。
道家不受《周易》影响,当然,秦汉以后儒道交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免不了的,但始终如一保持一个传统的就是“象在数先”。即儒家八卦是由“揲四”数术运作来的,道家一开始就是象,比如六爻占卜、金钱卦,梅花易数,它对数也取象,一定程度上说,儒道都继承殷商的骨卜,儒家继承到数比象先,有什么数自然这个数生什么象;道家思想里象在数先,数是为了取象。没有象,数什么都不是。
举例子,孔子蓍得“贲”卦,不高兴,原因是山火贲。火是“离”象,这些山火离,在揲蓍之前,和孔子毫不相干。孔子是通过五十根蓍草的运用,联系到了《贲》卦。贲卦的卦德,孔子对号入座。
道家不是这样,得益于“绝学无忧”,“为道日损”,也就是不把皓首穷经当回事,崇尚自然,道家和道士一般文化程度不如儒家,也不抠字眼,但一个最大的长处是儒家不具备的:道家观星望象,永远是从当下的现实取得第一手“物像”,这有点象中医的“望闻问切”,道家算卦把求卦人放在首位,他要来人的生辰八字,或者来人写个字,说句话,包括手相,然后或者铜钱,或者掐指,卦象是从来人得到的,必然是来人的卦,而不会是其他人的卦。
说到儒道融合,最典型的是儒家把邵雍梅花易数经常拿出来夸,邵雍不仅是儒家“北宋五子”(其他四子: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还被宋朝谥号“康节”配祀孔庙,其实邵雍的师傅叫李廷之,是道家的陈抟老祖的隔代传人《宋史》把邵雍学易过程介绍的很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