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大坝建成18年,已淤积20亿吨泥沙!这样下去会导致什么后果?

酒馆茶色儿 2024-11-08 17:04:32

有这么一个工程,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让一条凶猛奔流的大江“乖乖听话”。

三峡大坝就做到了这点,不仅提供不间断的清洁能源,同时还能化解千年水患。

人们往往也将它称为“基建狂魔”的终极形态,如今也早已建成18年的时间。

而它成为了标志性建筑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个的问题,就是泥沙的淤积。

在这期间,它竟然堆积而成的泥沙高达20亿吨还不止。

这样的数目在陆地清理起来都麻烦,何况还是在大江之中。

那么这样堆积下去会产生怎样的后果?我们又是怎样对它清理的呢?

建设之初的“反对票”

三峡大坝这个名字,在全球范围内几乎等同于中国工程的代名词。

它以装机的容量世界第一、年发电量超千亿千瓦时等一系列数据,持续刷新着人们对它的认知。

而它的作用除了产生水利能源外,还有着防范洪水的作用。

我们经常把长江比喻成母亲,在孕育了我们的文明时,同时也带来了汹涌的水患。

因此处在流域附近的居民,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洪水的困扰。

早在古时就有着“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事迹,但当时的技术做到疏通已经很不容易了。

而为了驯服它,兴建一座大型水利枢纽的构想,早在民国时就生出了萌芽。

直到后来的我们,便将构想做出了实现,在三峡地区建起了这座大坝。

它经历了漫长的论证和反复的推敲,堪称我国论证时间最长的工程项目。

各方专家就它的选址、规模、设计以及可能带来环境和社会影响展开辩论。

而其中最令人意见不合的地方,就是泥沙淤积怎么去处理。

以黄万里教授为代表的反对派,对三峡大坝的泥沙淤积问题表达了深切的忧虑。

他们认为,在它运用在生活中后,上游地段的泥沙就会不断的拥挤在大坝处。

不仅会造成航运的不便,还会将下游面临的洪水风险转移到上游地区,这种没有解决问题而是推到其他地方不可取。

而这些担忧也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基于对当地地质和水文条件的深入研究得出。

长江上游地势充满了险坡,这让每年都会有很多泥沙掉落进江内。

在这个工程建成后,江内的自然水文循环就变了,连带着泥沙流动和沉积也受到了影响。

泥沙堆积“引人忧”

长江从青藏高原出发,一路向东奔流,带着途中的泥沙,最后注入大海。

而三峡的这个库区,正好处于泥沙的主要来源地,每年大约有1亿吨流入进来。

更令人头痛的是这些泥沙并非均匀分布,而是主要集中在大坝附近和水库上游。

而之前的猜想也如期变为了现实,近18年的时间里,这里已经积累了数十亿吨的泥沙。

这个数字让人心里一紧,也让人开始考虑起它的未来。

这种情况不能光去看数字,它还会对当地的生态产生一系列影响。

乐于钓鱼的人都知道,这种沉积覆盖水生植物,破坏鱼类等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而泥沙也会影响水体的交换,从而影响水质和水温,生物哪还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呢?

但很多人也对此疑惑,这样难道不会让水库富有营养,吸引生物到来吗?

其实会动的是没见多少,反而导致藻类的不断出现,进一步恶化水质。

除了生态上的影响,最直观的还有着水库的容量变小,从而影响它的防洪效果。

大家都知道大坝主要的功能就是防洪,通过调节水位,从而减轻洪水压力。

但随着不断堆积的堵塞,它能够容纳的水量降低了,防洪的能力自然不如之前。

当遇到特大洪水时,库容不足的问题将更加突出,甚至可能导致防洪失控。

这是我们万万不能接受的,毕竟自然灾害的威力实在太过巨大。

而这些泥沙看上去不起眼,但却对大坝自身的结构造成不可预估的威胁。

不仅不能起到助力防洪的作用,还会加大坝体的压力,影响它的稳固性。

如今依靠着水力发电,不用污染环境就能得到的清洁能源,早已离不开我们的生活。

但泥沙里的颗粒,会磨损设施中的水轮机,甚至导致机器都出现问题。

当这样数量的泥沙堆积在里面,上面航行的船舶自然就“放不开手脚”了。

变浅的航道阻碍着一些吃水较多的船只通行,而水流的变化也增加了船只控制的难度。

只能说这个情况产生的弊端,那是多的数不清。

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三峡工程的效益和寿命,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多种方案“立大功”

面对着淤积的难题,我们的工程师也没有放任不管,而是主动寻找解决方法。

他们深知,要解决当地的泥沙问题,光是管这里就是“治标不治本”,还要从源头解决。

而治理的方式就是与“防沙还林”相似,就是种树、退耕及还林还草等。

毕竟这些措施,能大大的稳固岸上土地的流失,阻挡泥沙进入江里。

但这种的成效往往需要等待很久,产生的影响才能慢慢发挥出来。

于是便在它的上游,又建立了一个梯级的水库设施,通过层层阻拦来治理。

在三峡库区上游,还建了一些梯级水库,比如溪洛渡水库和向家坝水库。

这两个水库在建设完成后成效也是很喜人,留下来的泥沙少了差不多一半。

而大家都知道我们在想去做一件事时,经常会“走一步看三步”。

当时在决定建设后,就考虑到了这个问题,还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应对。

首先就从清理上做出了改变,在里面专门设置了冲沙的闸门。

可以在汛期来临前做出“蓄清排浊”的举动,以此来减少堆底的泥沙。

实际操作中,会根据承受能力来调控排沙量,实现有效的排沙。

为了更好地监控和管理泥沙堆积,中国的工程师还研发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手段。

通过建立泥沙淤积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淤积趋势,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经过不懈的努力后,三峡大坝这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已经获得了显著的成效。

虽然每年的泥沙入库量仍然巨大,但实际泥土堆积远低于之前的预测。

之前预测的堆积可是超过了85亿吨的,如今只有不到18吨已经治理的很有效了。

这主要归功于“蓄清排浊”方法的效果显著,让泥沙问题得到了缓解。

结语

要知道三峡大坝自蓄水以来,光是在防洪上做出的拦截,就有着70次之多。

而在2020年时,还直接一年内应对了5次,其中的大洪峰还刷新了建库以来应对的记录。

虽然如今对于泥沙堆积这个问题,还没有得出最优的解决方案。

但很多的办法都有效的缓解了现状,随着技术的进步让这座大坝也发挥出作用。

信息来源:凤凰网文化读书《黄万里反对建坝始末》

澎湃新闻《美丽中国·山水工程|一江清水东流——湖北长江三峡篇》

0 阅读:1

酒馆茶色儿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