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汨罗江沿岸的岳阳。
公元前690年前后,本来地广人稀的洞庭湖之东,一拨一拨的北方难民不断南迁,陆陆续续涌入汨罗江南岸。
原本大周王朝版图五服中荒服之外的领土,被人惦记上了。
掂记上荒服之外领土的人,是洞庭湖北边的楚国楚人。因为楚国要扩张领土了。
公元前771年,西周周幽王薨逝。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在周幽王生前被废除了太子之位,已经不是周王朝的法定继承人,但是周幽王还是功亏一篑,与他反目成仇的儿子姬宜臼最终得到了周王室的权杖并坐上了周王朝的铁王座。
就在宗周、成周两周权力武力交接的动荡之际,南方的楚国蓄势待发抓住这个有利的战机,沿着湖北境内的汉水流域鲸吞蚕食,从楚若敖、楚霄敖、楚厉王到楚武王三代四任楚国国君,近百年时间,将湖北境内的武陵山脉以东,长江以北、汉江接入长江以南的全部地域,都收归成楚国的版图和领土范围了。
被楚国兼并的诸侯国,大大小小十数个国家,其中有罗国、麋国、卢国、鄾国等小国,但这些小国的战斗力相当顽强,楚国兼并了他们的土地后,就强迫他们迁徙,有组织有规划的迁徙,楚武王期间,将这些小国的遗民迁居南方。
楚国的南方,就是现今洞庭湖以南的湖南了。
湖南省境内,自西向东(当然也可以说是由北往南),分布并流淌着五条大的河流,分别是:澧水、沅江、资水、湘江、汨罗江,都注入洞庭湖后再汇入长江。五条江水中的湘江流域算是盆地平原地带,当年才能勉强具备大规模人口基数生存的基础条件。
湖南,岳阳,湖南的北部门户,毗邻湖北,位于洞庭湖之东,于是现今岳阳市的汨罗县就成了楚国正式进军湖南的第一站。
然后沿湘江南下,长沙、湘潭,楚国南方南境的边界一路向南,衡阳、永州等湖南全境渐次纳入到春秋楚国的版图。
据史料记载,湖南境内,春秋战国时期与楚国直接关联的诸侯国有罗国、麋国。
罗国,中国古代古老的方国。夏王朝时期,罗国的领地大约是在现今河南信阳的罗山县境内大小罗山一带;商王朝时被逼迁徙至甘肃庆阳正宁县境内,现今有叫罗山罗水罗川地名的曾经就是罗国的地盘;商王朝后期,罗国投靠了周部落,西周初年跟随周武王伐商,周代商之后,周武王将罗国分封到了汉水东岸现今湖北襄阳宜城县的罗川城一带;进入东周时期,湖北境内长江流域的楚国适时崛起,在江汉平原一带展开大规模领土扩张,罗国的领土被楚国吞并后,再一次举族迁徙。
现今湖南岳阳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古罗城村(汨罗江湿地公园南岸)一带,考古发现了古罗城遗址,这里就是公元前690年左右从湖北宜城迁徙而来的罗国遗民的落脚点。
还是岳阳,现今岳阳市区东三十里的五里乡梅溪村梅子市,有一处麇城遗址。这里也是从湖北迁徙而来的麋国遗民的聚居地。
麋国,即古微国,一个古老的方国,是周武王伐商的八大牧誓诸侯国之一。
助周灭商之后,被分封在宗周王朝的发祥地周原一带,为子爵诸侯国。后来微国国主被周王朝的强大气场所压迫,主动让出周原一带的封地,整个部族整体翻越秦岭,迁徙到了汉水南岸现今湖北十堰市竹山县一带,这里一度是麋国的都城所在。
当时那一代最强诸侯是庸国,麋国主动成为庸国的附属国,在楚国快速扩张的百年之间,一直存在到公元前611年,庸国战败领土被楚国吞并,没有了大树依傍的麋国,其遗民一部分跟随庸国向西进入川黔的深山老林之间,一部分迁徙到了汨罗江南岸来。
在湖南岳阳洞庭湖,他们还是过客,他们一路从甘肃、河南、湖北、湖南的奔波迁徙,未来他们还要再往南迁徙进入广东。千年之间,他们在华夏广阔的大地版图上逡巡穿梭游弋,因为楚国的势力开始在外溢,开发成熟的土地就要不断纳入楚国的版图,依附于楚国生存的战败力民族的遗民就被迫一次次地担任开路先锋,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长江南岸厚重的原始森林以及沉沉弥漫的瘴气也一路向南退缩,在人类被逼开拓生存空间的争夺战,大自然选择了仁慈,仁慈地向视之为子民的人类妥协。
不久之后,楚国的开路先锋们,以岳阳为新的起点和跳板,足迹将要越过五岭,跨过岭南,踏入珠江流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