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置东光县,治今县东找王镇南,属勃海郡。因此地原为东阳侯之封地,遂取“东阳”之意名东光。
东光县今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
大运河水系图大运河南北流经东光县西部边界。
铁佛寺东光铁佛寺是沧州著名的名胜古迹,素以"沧州狮子景州塔,东光县的铁菩萨"闻名遐迩。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原名"普照寺",始建于北宋开宝五年(公元973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因寺内释迦牟尼佛体态硕大而闻名,民国25年(公元1936年)直系军阀吴佩孚曾亲笔题匾为"铁佛寺"。
大雄宝殿是寺内主体建筑,坐落在长34.72米,宽31.96米,高2.1米的台基上。它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高14米,为单檐歇山式。殿前有抱厦,檐下“大雄宝殿”金字匾额由中国著名书法家溥杰所书,自然流畅,潇洒活泼。大殿正中面南端坐释迦牟尼佛,完全由生铁铸成,是现今中国最大的坐式铁铸佛像,高8.24米,重48吨,佛像是中空的。
历史上有许多关于铁佛寺的传说。据《东光县志》记载:铁佛寺后曾有一个弃置多年的铁佛基座,重数千斤,上面铸有“吴桥镇”三字。吴桥镇原隶属东光县,这里出了一个张姓铁匠,带领数十名工匠,架起小铁炉多座,每天浇铸铁佛。
当铸到平肩时,头部说什么也铸不成,因为工匠端着铁水登上两丈多高的脚手架以后,铁水就冷却了。正当工匠们一筹莫展之际,来了一位白发老者,口呤“要想铁佛成,必须脖儿平”,唱罢就扬长而去。工匠们心领神会,便在佛身边围堆土成台,与肩部相平,并将化铁炉安置在台上,佛台很快便浇铸成功了。
二郎岗永清观二郎岗永清观是北方历史上著名的道教宫观。据《东光县志》记载,二郎岗又名"护邑岭",明嘉靖十三年(1534年)李政捐资兴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李义又加以修缮。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邑人马永图增屋建宇,广植松柏,永清观始为壮观,庄鹏举为此撰写碑文以示纪念。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是二郎岗庙会,俗称"走百遍"、"去百病",届时,十里八乡的民间花会竞相登岗,观者摩肩接踵,盛况空前。
相传,二郎神是在开天辟地之时出现的,他力大无比,神通广大,为了测试太阳的光热程度,把太阳安置在适当位置,造福人类,便担山赶太阳。他越过昆仑,跨过河套飞跃太行山,把太阳赶至旸谷,行至东光城南休息,发现东光大地濒临大海,地势低洼,水患无穷,为了解救这一方百姓,把一只鞋里的土倒出来,抛向大海,海水倒退数里,露出一望无垠的沃土,又把另一只鞋里的土倒在休息的地方,形成了一座长140米,宽65米的土岗,后人取名二郎岗。
又有另一种传说,当年铁佛爷由杭州顺运河一路漂流北下,至观州段,不复前行,漩停,颇有时日。二郎杨戬奉命将铁佛爷由河中背出,安置于观州城,鞋底沾满河泥,随拖鞋去泥,竟堆土如山,后人为纪念,便于土山上修建二郎神庙,供奉真君杨戬。
马致远纪念馆马致远纪念馆座落于铁佛寺院内西南角,总占地面积3320平方米,仿古建筑面积604平方米。
纪念馆游廊内为马致远的传世作品,如《汉宫秋》、《双调夜行船·秋思》、《潇湘八景》、《岳阳楼》等的图文集,充分体现了浓厚的元代文化。馆内东亭内,为清道光年间东光县县令萧德宣为马致远题写的“马东篱先生碑记”全文的碑刻。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现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非遗文化—东光吹歌东光吹歌,是以河北吹歌为基础发展演变而来的东光民间艺术形式。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东光这块热土上,东光吹歌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其中“咔戏”是东光吹歌中的绝活,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可以少到只有咔哨、咔芯子和咔碗就可以当场演奏,不同的人,不同的人,不同的技巧,就能发出不同的声音,其伸缩性极大,有很大的表现空间。因此,群众中有“没有咔戏,吹歌就不算完整”的说法。
据考证,“咔戏”在文化发展史上虽然只有200年的历史,但它表现出的强烈感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农村百姓所喜爱。咔戏不仅是河北民间音乐的重要代表之一,也是当今吹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吹歌更高技巧和演奏功底和音乐素质的综合体现。在东光县田间地头,村街里巷,农家小院,只要听到艺人们的咔戏,乡村百姓便会循着声音聚拢而来。
地方美食—连镇烧鸡连镇烧鸡是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连镇镇的特产。烧鸡历史悠久,源于300年前,家喻户晓,明清两代诏烧鸡传人入宫,可职御膳房。
东光连镇烧鸡以制作独特、形色美观、肉烂脱骨、营养丰富而闻名国内外,配以党参、砂仁、肉寇、枸杞、金银花等多种名贵中草药,辅以陈年老汤,使产品在食疗与保健的作用更加明显,消费者在享用美食的同时,又能享受健康,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后序从铁菩萨到二郎神,从秋思之祖马致远到如今的东光吹歌,这里的文化如大运河一般源远流长。
大河之北、燕赵风采、沧州福地、大美东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