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份,林彪那事儿一出,他身边的四个得力助手立马就被分开审查了。但奇怪的是,他们一直都没被正式判刑。
没多久,江青领头的“四人帮”也垮了。中央打算好好审判林彪和江青那伙人的坏事,这事儿就叫做“两案”审判。
1981年1月快结束时,“那两个大案子”的头头们一个个被判了刑。就说那个邱会作吧,他以前当过副总长和总后勤部部长,这回被判了16年的牢。
邱会作从1971年年底开始,就被关起来审查了,这段时间也算他坐牢的时间。所以,邱会作还得在牢里待上差不多7年不到的时间。
判决一出,邱会作就踏上了服刑的路子,他在监狱的日子也跟着大变样了。
其实,林彪那帮人跟江青那帮人,他们的背景可大不一样。
林彪和他的四大金刚那些亲信,大多数都是当兵的出身。他们几乎都上过抗日战场、解放战争的前线,还有的更是跨过了鸭绿江,参加了抗美援朝。
说实话,他们在打仗那会儿可是立了大功的。虽然之后他们走偏了道儿,犯了些错误,但咱们得明白,功劳归功劳,过错归过错,这两码事得分开看,得全面地去想。
所以,邱会作他们几个判的刑期都不太久,这也是看在他们以前立过不少战功的份上!
另外,等公开审判结束后,他们的事儿就算是盖棺定论了,接下来就等着把牢底坐穿。因此,他们在监狱里的日子也悄悄有了些改变。
首先,管理他们的工作人员态度大变样了,不再瞪着眼睛凶他们,而是开始用比较和善的方式去教导他们了。
接下来,吃的方面改善了不少。以前啊,邱会作他们常常是粗粮伴着咸菜对付。但从这以后,他们的餐桌上每顿都能见到面粉做的东西和大米饭了,不仅如此,还有两盘菜、一碗汤,咸菜也成了配菜。
基本上就是确保他们吃得均衡,不会饿肚子!
第三点嘛,就是他们现在住得可舒服多了。他们的房子每周都会做一次大扫除,还会特地消毒,这样一来,家里就不会有那些烦人的小虫子了。
邱会作最开心的事儿,就是活动的地方宽敞多了。
以前啊,每个人都是单独关起来的,能见到的只有管理人员,其他被关的人是一个也见不着。这么做主要是为了不让他们有机会串通供词。
现在情况变了样,公审都已经结束了,对他们的约束也就放松了不少。
邱会作、吴法宪、江腾蛟和王洪文这几位,被关在了同一层楼。管理人员还特别放宽了规定,说他们可以在这层楼里自由走动,想去谁那儿串串门、聊聊天都行。
听到这么个大好消息,邱会作他们一开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到他们这样,管教人员就主动把四个人叫到一起,陪着打牌、唠嗑、还有下棋。
慢慢地,邱会作他们几个也变得爱动弹了,开始互相串门子,走动频繁起来。
那时候,他们最喜欢的消遣还是看电视。说白了,就是想看电视上的画面,了解一下外面每天都在变的新世界。
起初,监狱里头给他们装了一台老式的黑白电视。可没过多久,北京那边就造出了十四寸的彩色电视机,并且也给监狱换上了一台新的。
这台彩色电视机是我国自己研发制造的头一款,让邱会作他们心里特别骄傲。
他们通过看电视,了解到了外面世界的许多新奇事儿。另外,那些电视剧和电影也特别有意思,看得他们入了迷。
所以,邱会作他们就跟管理人员说,想多瞅瞅电视。最开始,他们是一礼拜才能看一回,后来改成三天一回,没多久又变成了两天一回。
工作人员告诉他们,人数已经到上限了,后面还有好多人在排队等着看呢。
这段共同被关的时间其实挺短的,也就两个月左右。后来,那四个重要的犯人因为需要治疗,就一个接一个地被保释出去,离开了监狱。
邱会作被分到了陕西的西安居住,吴法宪则去了济南,李作鹏安排在了太原,而黄永胜呢,他被分到了青岛生活。
邱会作在1981年9月12日那天,因为身体原因获准外出治疗,后来他就选择在西安安了家。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和许多并肩作战的上下级建立了真挚的情谊。所以,只要老战友们来西安办差,都会抽空来瞅瞅他。
1983年的某一天,住在西安长乐西路安仁街21号楼里的邱会作,忽然被一阵敲门声给惊动了。他赶紧跑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位他不认识的老大爷。
老先生看起来气色特别好,脸上红扑扑的,手里头拎着五盒蜂王浆,开口就问:“你还记得我吗?”
邱会作心里直犯嘀咕,这来的人是谁啊,我怎么一丁点儿印象都没有呢。
那个人反复询问了好几遍,看到邱会作还是想不起自己是谁,最后才直接告诉了他自己的身份。
这家伙,以前是个国军军官,不过在平津战役里被我军给抓住了。那时候,负责给这些俘虏讲话的人,正是邱会作。
他到现在都清楚地记得邱会作讲过的那句话:“做人千万别太消极,只要肯拼,最后肯定会有好结果的。”
改革开放以后,他凭借着自身的刻苦和拼劲,虽说没成为什么大富豪,但小日子也过得挺滋润,家庭和睦,充满了希望。他私下琢磨,这一切都得感谢邱会作当时给他的那句鼓励,让他有了动力!
因此,当他得知邱会作现在日子不太好过时,就专门过来瞧瞧他。他还用邱会作以前对自己说过的那句话,反过来给邱会作打气,让他重新振作!
邱会作一听,心里头五味杂陈,思绪万千。俩老人家在沙发上坐定,聊起了以前那些日子,没一会儿就相互叮嘱要好好保重,然后就道别分开了。
1992年以后,邱会作受到的约束少了很多,他能够自由地去北京这些地方探望以前一起打仗的老兄弟们了。
得知消息后,他多年的老战友、建国时的少将段苏权特意赶了过来探望。段苏权还几次邀请他一起吃饭,聚了聚。
解放战争那会儿,段苏权是东北野战军八纵的司令,而邱会作呢,他是政委。他们俩,就是一对好搭档。
在那个特别的时候,有人想对段苏权“动手脚”,但邱会作巧妙地拦下了,他心里可能还是念着,他们俩都是从八纵出来的老战友。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段苏权心里对他也有点感谢的意思。
邱会作在北京的那阵子,张震还特意摆了一桌好酒好菜来款待他。
张震同样是位开国中将,他在1988年那会儿被提升为上将,到了1992年,他又坐上了军委副主席的位置,算是副国级的干部了。
说起来,张震和邱会作早就认识了,算是老朋友了。
在抗日军政大学那会儿,他俩就碰过面,还一块儿上过课,相处了阵子。
到了1941年那会儿,张震成了新四军第四师的参谋长,邱会作则挑起了第四师供给部政委的大梁。他俩都在第四师共事,都是带头的领导,平时打交道的机会特别多,一来二去的,就结下了很深的交情。
所以,张震知道邱会作在北京,就特意安排了一顿饭,想跟他好好聊聊往事。
吃饭那会儿,张震提到了邱会作的老婆胡敏的工作情况。
胡敏是个资深革命者,他在部队里担任军医。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那会儿,他给我军帮了大忙,贡献特别多。
1971年快结束时,胡敏因为受到叶群的牵连,职位被拿掉,被安排到一个农场去干活改造。没过多久,他又跟着邱会作搬到了西安居住。
在张震和其他一些老朋友的努力下,上级认可了胡敏在打仗那会儿做出的不少贡献,于是重新给了她原来的职位,还让她享受师级的福利待遇。
1992年快结束时,多亏了组织的照顾,邱会作搬进了省委的退休人员住所。
在干休所的日子里,邱会作和老婆胡敏一块儿去了趟延安圣地参观,还瞅见了他们以前住过的窑洞。他脑袋里回想起以前那些不容易的日子,心里头不由得感慨:
投身革命,守护家园,我这辈子没白活。有这段经历在心里,这辈子就算满足了。别的事情嘛,就任凭它们像风一样飘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