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平居一世大定边防的只有秦皇和汉武。始皇暴政,以其子卒。汉武之骄,国祚之饥。—李世民评价
公元前221年秦国消灭另外6个国力强盛的诸侯国,建立大一统王朝,秦代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封建王朝之一,秦始皇由此而彪炳史册。
也许正因为这样,很多人以为秦国统一的道路是无坚不摧的,但实际上“虎狼之秦”并不是无坚不摧,战国时期的四大猛将就曾经将秦军打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
那这些人都有哪些?他们有什么故事呢,我们今天聊一聊。
公元前230年秦国先发制人进攻韩国,自此也开启了秦国灭亡六国。、
秦国只用了约十年时间,至公元前221年灭掉了齐国这个最后的主要诸侯国,秦始皇嬴政创建了中国最早的大一统王朝。
这样看来,秦始皇嬴政一统六国,好像很简单。
但实际情况却是秦国灭了另外六大诸侯国,依靠的不只是一代之力,自秦孝公以来几乎所有秦朝国君为了强盛秦国。
秦孝公在位期间,秦国干得最对的事之一是商鞅变法,这时秦国在诸侯国的势力是不起眼的,经过商鞅变法奠定了秦国晚期兴起的基础。
秦国经过这一改革,奴隶制度被废除,只要有秦国子民就能靠生产粮食与战争算功,而一般老百姓则能靠军功达到封侯拜相与阶层跨越的目的。
就这样秦国开始逐渐变成一个战争机器,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执政第一件事便是杀了商鞅,商鞅如此平局息怒贵族,但是还是坚持了商鞅很多方针。
秦惠文王在执政期间进行了一次十分关键的行动,他从魏国手中收复了长期占据的黄河以西大片土地,同时也为秦国的晚期扩张奠定了比较稳固的基础。
后秦武王即位,执政时间不长,但仍是“吞二州,亡诸侯”。
此后便是秦昭襄王即位为王,昭襄王之母便是爆火电视剧《芈月传》里的芈月和儿子执掌政权。
那时,秦国已是全民皆兵、兵荒马乱的战争机器和战国时期国力最强的诸侯国。
昭襄王以此为基础使秦国国力再上新台阶,是因为在其统治时期曾发生过一场关系到秦国国运的战争——长平局之战。
秦国有统一六国之机,但是在长平局之战后秦昭襄王并未选择趁火打劫,给赵国以喘息之机,但是秦国却获得休养生息之机。
另一些诸侯国家见秦国国力日盛,便选择和赵国结盟,结果都是一败涂地,错过了灭秦的最后机会。
秦昭襄王死后,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各自即位,两国君主在位时间加在一起超过四年。
最终嬴政走上历史舞台,由上时间线可见秦惠文王时秦国已具备一统天下之势。
秦昭襄王以长平局之战再次削弱赵国实力,至嬴政之时秦国一统天下已具备条件。
嬴政在十年内完成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一统天下的共同梦,我国进入封建时代。
秦国奋六世余生创建大一统王朝,看得令人血脉贲张,似乎秦国是个“天选之国”。其实秦国锐士并不是无坚不摧,战国时期四人把秦军打得疑是命。
战国时期第一个令秦国头痛的猛将是吴起,吴起和秦军之间最为知名的战斗是公元前389年阴晋之战。
吴起率领魏军只有5万,秦国号称50万,这样巨大的数量差距。然而吴起还在短短的数年之内所占据的河西地区,即上述黄河之西。
魏武侯即位后,魏国相国妒忌吴起有才有功,就想方设法离间吴起与魏武侯的感情。
吴起来到楚国,受到楚悼王重用后,便着手积极进行变法,其变法在楚国所取得的成效丝毫不逊于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变化。
怎奈,拥护吴起变法之楚悼王死了,楚国贵族们便疯狂地向吴起复仇。
楚悼王丧礼时吴起遭楚国贵族枪杀,本可改变命运的楚国变法戛然而止,秦国少了个大敌手。
这固然是战国初期的事,秦国尚未经历商鞅变法的洗礼,但是如果魏武侯仍然重用吴起的话,想必秦国在战国初期便已经灭亡。
第二个将秦军打得怀疑生命的战国猛将匡章也叫田章,齐国将军。
曾与韩、魏联合围秦,作战时匡章率齐国兵马直占函谷关,是最早由正面突入函谷关之战国将领。
越过函谷关便是秦国腹地,匡章若是这样一击,秦国极有可能就这样覆灭,最终秦国割地求和,三国退兵,以免覆灭的厄运。
匡章自己也曾为孟子生平事迹,虽然世代征战不多,但有据可查的5次大战却4胜1负,仅1次败北,堪称齐国大才子,可惜死得更早。
第三位抗秦猛将便是魏无忌了,他是为了第五任君主魏昭王之子,也被称为信陵君,战国时最为有名的四公子。
魏无忌出生于贵族,他本身就极具天赋,特别在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方面十分出众。
秦国进攻魏国时,魏无忌亲率魏国将士与秦军交战而惨败,但他招其父猜忌,终于夺回兵权。
就连战国时的上次合纵都是由他来推动,信陵君窃符救赵就讲了这则故事。
昭襄王不敢灭赵,害怕信陵君合纵联军。怎奈,公子世所无双,信陵君却在魏国朝堂权力斗争中败下阵来,最终郁郁不得志,秦代敌手多一人。
最后一个将秦军打得怀疑生命的将军就是李牧了,赵国将军,战国时期很著名的大将人物之一。
公元前233年,已开始了他统一大业的嬴政出兵进攻赵国,赵国国王任命李牧作为大将军迎击秦军。
此战李牧以迂回战术大破秦军,秦军第二年卷土重来,同样是李牧迎击,赵国再度获胜,赵国成了秦始皇统一道路上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嬴政认识到,只要李牧还活着,他的赢面也不会太大,所以秦国演绎了离间计,赵王对李牧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
最后这个抗秦猛将落了一个凄惨的下场,赵国亦为秦所灭,故《过秦论》中有此说法:
“灭六国,六国而不秦。”
以上四个猛将打击秦国的怀疑人生证明了秦国作为战争机器并不是无敌的,但是与另外几个强大诸侯国相比,秦国最重要的一点是容错率很高。
通俗地说,秦国战略定力非常强,这一战略定力主要体现为两方面:
一个方面是秦孝公以来秦国的目标很坚定,那就是统一天下;而另外一种战略定位则是庙堂之上的联合,伺机或诱使对手失误。
战国时期4位抗秦猛将终因内斗而丧命,秦国岂不是有了内斗?回答是存在的。然而秦国商鞅变法及世代努力都是围绕着一个纲领——商君法展开。
有这个判定基础之后,总方向总是统一的,哪怕很短的时间内出了差错,都要到以后改正。
在这个过程中,身强力壮很重要,但是为打持久战做准备最为关键,战国时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有超强的战略定力。
秦始皇嬴政花了十年的时间来统一六国,七年多来一直与赵国作战,赵国将军李牧也是秦始皇最为头痛的将军之一。
赵国国君若不是中秦之计一直信任李牧的话,也许会有截然不同的结局。
从整体上看,秦国的一统天下并不是靠“主角光环”来实现的,这个过程是要以失败告终的。
而秦国容错率之高、战略定力之大,让对手在关键时刻重蹈覆辙,以至于秦国大一统王朝得以确立,剩下诸侯国都沦落到背景板上。
您对这个问题有何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