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林足球》中,周星驰有一句经典台词:“做人如果没有梦想,那和咸鱼有什么区别?”这么看来,“做”一条咸鱼似乎很容易。在古代,能做真·咸鱼的大多是渔民,做咸鱼离不开盐,而渔民要想用盐来做咸鱼其实并不容易,因为在中国古代大部分时间里,盐都是专卖品,带有垄断性质,不允许民间私自贩卖。
“神仙”也离不开盐
中国食用盐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洪荒时代,原始人就发现一些动物会去舔一些白色的粉末。他们在偶然的情况下,把这些白色粉末放在食物上,发现食物变得非常好吃,于是逐渐养成了食用食盐的习惯。当然了,从科学角度而言,食盐的存在对于人体保持健康非常重要。至于说中国人最早什么时候开始生产食盐,还需要考古学的进一步研究。关于食盐生产的起源有不少神话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黄帝战败蚩尤后,将他肢解掉,血液所浸透的地方就变成了盐池。还有传说最早煮海盐的是夙沙氏。夙沙氏原名瞿子,是炎帝属下的一个部落首领。在一次海难之中,瞿子的母亲和一些乡亲被海中的恶龙掳走,下落不明。瞿子便开始率领部落人民天天从海中取水来烧,打算把大海烧干救人。结果,每次煮海水之后,瞿子都发现器皿的底部有许多的白色物质,把这些物质放到食物上,可以让食物变得可口。后来他被炎帝封为夙沙氏,专门负责煮海盐。古代平民吃盐大不易
从考古和早期文字遗存来看,至少在商代,官府就比较重视控制盐的生产与运销。商周时期已经有了管理食盐的官员,如商代被称为“卤小臣”。春秋时期,齐国拥有渔盐之利,首开食盐专卖的先河。汉代初年,刘邦一度放开盐业,结果很快出现了经营盐业致富的大商人:当时的吴王刘濞招徕大量的流寇煮盐冶铁,获利丰厚,在积累了几十年后,牵头挑起了七国之乱。此后继位的汉武帝,深知铸铁、煮盐的重要性,明确下令,盐铁官营,民间私自煮盐、冶铁的要重罚:“鈇左趾,没入其器物。”意思是在左脚戴上镣铐,没收作案工具。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上是官营与民营共存的局面,不过,仍以官营为主,食盐的生产、运输、销售主要掌握在官府手中,百姓需要高价购买数量少、质量差的官盐。在这种背景下,私盐的贩运屡禁不绝,为了发财,形形色色的人们不惜铤而走险,用命搏金。隋以及唐初,官府一度放弃对盐业的控制,直到唐中期,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以及藩镇割据的恶性膨胀,中央政府财政日益吃紧,又开始控制盐业。758年,盐铁使第五琦(唐中期政治家、理财家,以创榷盐法而闻名)向全国推行榷盐法,规定盐业实行民产、官收、官运、官销,盐户必须把所有食盐都卖给官府,官府加价十一倍。这种办法虽然在短时间内为官府聚敛了大量财富,但也导致民怨沸腾,大量百姓被迫“淡食”。同时,贩私盐也成为官府极难清除的现象,当时在食盐的生产、贩运、销售各个环节都不断有“跑冒滴漏”。贩私盐的不仅有富豪,官吏也卷入其中。据史料记载,唐代有一种官员叫“捉钱令史”,职责是通过放高利贷、经商等为各级官府“捉钱”,补充各种经费。这些人经常一边为官,一边贩运私盐。甚至还有不少女子为生活所迫,也加入贩私盐的行列中,杜甫的《负薪行》中就提到夔州妇女逼不得已偷贩私盐:“筋力登危集市门,死生射利兼盐井。”清朝时做咸鱼的盐从哪里来
到了清朝,盐业政策基本延续了之前的做法,且官府在想尽办法堵住那些跑冒滴漏的环节,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其中渔业用盐就漏洞很大。渔民出海打渔,打上来的鱼需要马上用盐腌制起来,进行防腐处理,而且用量很大,差不多一条鱼要用一斤多的盐。总体而言,官府会要求渔民把自己船只的大小、渔获量报上来,根据这些来向渔民发放渔盐,如果没有用完,必须交还给官府。同时还会对渔民进行检查,以防止渔民把没有用完的盐私下卖掉。不过现实中,渔民还是倾向于设法购买价格更低的渔盐。那些呼风唤雨的大盐商
在不少改朝换代的过程中,都能看到盐商的身影。明清时期,这些盐商虽不至于能够影响到江山社稷,但他们的影响力仍然巨大。明代初期,北方边境问题严重,官府设计了一种被称为“开中法”的制度,引导一些商人去北方边境纳粮,发给商人经营盐业的许可证,即盐引。这标志着官府从盐业的具体经营中脱身出来,把盐业经营当成经济杠杆来运用。然而明中期以后,由于政治的腐败,盐引成为一些高级官员甚至皇室中人牟利的工具,商人们纳粮支边的热情不再,盐法的崩坏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统治的危机。1502年,户部尚书叶淇和首辅徐溥改革盐法,规定商人可以向户部缴纳银两,代替纳粮边陲,原来在边疆的商人纷纷回到内地。之后,淮扬一带的徽州盐商,因为经济实力更为雄厚,逐渐取代了原来在边疆地区势力较大的晋商、陕商,成为盐业中的主导力量。1617年,经济力量捉襟见肘的明朝进一步改革盐法,由两淮盐政袁世振和户部尚书李汝华推出“纲盐法”,推行“民制、商收、商运、商销”的商专卖制度,那些大盐商向政府缴税,获得盐引,他们被编成纲册,可以世代经营盐业,这是中国古代盐法的重要变革。清朝时期,基本上承袭了明朝的盐法。清末,伴随着列强的侵夺和内忧外患,中央政府的权威日益流失,盐业专卖制度也日益松垮,私盐现象越来越严重,这些大盐商逐渐走向了没落。
[1]佐伯富,夏宏钟.中国盐政史研究[J].盐业史研究,1990,(03):48-53+56.
[2]郭正忠主编;中国盐业总公司编. 中国盐业史 古代编[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09.
[3]尹玲玲.略论清代的渔盐[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01):67-73.
[4]张银河.中国盐业神话传说探析[C]//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河南省盐务管理局;,2005:14.
[5]黄炜炜.清代两淮盐商与扬州饮食[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17-19+47.
[6]杨培娜.渔引与“乾标”——清代前中期广东渔盐配给制度的形成[J].盐业史研究,2011,(02):3-10.
[7]周劲.唐代私盐的形态及产生的原因[C]//中国盐文化(第九辑).自贡市盐业历史博物馆;,2017:13.
[8]罗进.中国古代盐政史演变路径及其实质[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1,23(03):27-30.
[9]廖雯.明代盐政及盐业与文学[D].南京师范大学,2021.
(本文系“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作者:昕曜)
厉害,5000年来,这海里煮煮就有的东西。都没整明白。
好文[点赞][点赞]
还原始人看动物舔,原始人就是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