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

观世传真侠 2024-08-18 06:37:13

莫高窟这个镶嵌在河西走廊西端敦煌市东南25公里处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瑰宝,更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见证者。其由来和历史,如同一部厚重的文化史诗,跨越千年,诉说着无尽的故事与传奇。### 莫高窟的由来关于莫高窟的由来,最为流传的版本是前秦时期僧人乐僔(或作乐尊、乐樽)的传说。据《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及敦煌研究院藏《李君修莫高窟佛龛碑》等文献记载,公元366年,即前秦建元二年,一位名叫乐僔的僧侣云游至敦煌鸣沙山东麓时,忽见金光闪耀,状有千佛显灵。这一奇异景象深深触动了乐僔的心,他认为这是佛祖的指引,于是发愿在此地开凿石窟,以供奉佛像,弘扬佛法。乐僔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这便是莫高窟的起点。因洞窟位于沙漠高处,初名“漠高窟”,后因“漠”与“莫”发音相近,且“莫”字在佛教中常含至高无上之意,遂改称为“莫高窟”。### 莫高窟的历史沿革#### 初创期(前秦至北魏)自乐僔开凿第一个洞窟后,莫高窟的营建便拉开了序幕。北魏时期,随着佛教在中原的兴盛,敦煌地区也迎来了佛教发展的高峰。统治者对佛教的崇信与支持,使得莫高窟的建造得到了极大的推动。北魏末年,皇室后裔元荣出任瓜州刺史,他不仅在莫高窟开凿了大型石窟,还出资抄写多部佛教经典,进一步促进了莫高窟的繁荣。这一时期的莫高窟,主要以佛教僧侣和信徒开凿的修行洞窟为主,洞窟数量逐渐增加,佛教艺术开始初具规模。#### 发展期(北周至隋)进入北周和隋朝,莫高窟的营建活动继续扩大。尽管北周武帝曾一度灭佛,但对莫高窟的影响有限,石窟开凿并未中断。隋朝统一南北后,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统治阶级对佛教的推崇使得莫高窟的建设达到了新的高潮。在短短三十年内,敦煌各阶层民众在莫高窟开凿了约80个洞窟,壁画和彩塑艺术开始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鼎盛期(唐代)唐代是莫高窟发展的鼎盛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重新活跃,敦煌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枢纽,莫高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唐代洞窟数量大幅增加,壁画和彩塑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壁画内容广泛,既有佛教经典故事,也有历史人物、宫廷生活等题材,色彩鲜艳,线条流畅,展现了唐代壁画的辉煌成就。同时,一些大家族也纷纷开凿“家窟”,将莫高窟打造成为集佛教修行、文化交流和艺术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武则天时期,莫高窟已有窟龛一千多所,成为名副其实的“千佛洞”。#### 衰落与复兴(五代至元)五代、宋、西夏、元时期,莫高窟的修建活动虽有所减少,但仍保持了一定的规模。特别是归义军张氏政权时期,莫高窟迎来了新的造窟高峰,被称为“敦煌千佛洞的中兴”。然而,随着元朝的统治和丝绸之路的逐渐衰落,莫高窟的营建活动逐渐停止,洞窟和壁画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近现代保护与传承进入近现代,随着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增强,莫高窟得到了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保护。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莫高窟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使这一珍贵的历史遗产得以保存至今。1961年,莫高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莫高窟吸引着无数游客和学者前来参观和研究,成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经洞的发现与敦煌学的兴起1900年,莫高窟道士王圆箓在清理洞窟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藏经洞内藏有大量从4世纪到11世纪的佛教典籍、文书和艺术品等珍贵文物,为研究中国古代历史、文化、宗教等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然而,由于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西方列强的侵略,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大部分流失海外。尽管如此,藏经洞的发现仍然催生了敦煌学的兴起,一门以研究藏经洞文书和敦煌石窟艺术为主的学科应运而生,为世界学术界所瞩目。### 结语莫高窟的由来和历史,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文化篇章。它见证了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宗教、艺术和文化交流,承载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最高成就。如今,莫高窟已成为世界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