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既要建章立制立规矩,更要春风化雨润民心。沛城街道李集社区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移风易俗,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成为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

走进这个“江苏省文明村”,一幅文明和谐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在这里,移风易俗不是冷冰冰的行政命令,而是充满温情的民心工程。
来自山东的渔民李彩虹一家就是最好的见证。当婆婆去世时,这个外来家庭原本准备按照老家习俗大操大办,但在社区干部和红白理事会的耐心劝导下,他们欣然接受了丧事简办的新风尚。
“社区干部的话有道理,尽孝在于平常对父母的关心和照顾,而非事后的铺张攀比。”李彩虹感慨地说,“按我们老家风俗,婆婆的葬礼得操办四五天时间,现在简办丧事,节省了一万多元开支,省下的不仅是钱,更是心。”简办后的丧礼,既保持了庄重肃穆,又减轻了家庭负担。这样的转变,正是李集社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李集社区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红白事申报制度、修订村规民约等举措,引导广大居民移旧俗、除陋习、尚科学、倡新风。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场移风易俗议事会正在进行,红白理事会成员们围绕如何进一步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展开热烈讨论。理事会会长王体栋说:“我们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并纳入村规民约,并不是简单地禁止,而是希望通过制定合理标准,让群众既尽到心意,又不背负担。”这种既有温度又有力度的做法,赢得了群众真心拥护。
移风易俗,移的是陋习,易的是观念。
记者了解到,李集社区还创新工作方法,组织网格员走村入户,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方式宣传移风易俗。同时注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员干部带头简办红白事,乡贤能人主动当起宣传员,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移风易俗带来的实惠。

自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以来,社区共简办红白喜事100余起,每年为群众节约开支100多万元。“现在办酒席的桌数少了,但人情味更浓了;丧事从简了,但孝心更真了。”社区居民纷纷点赞。
沛城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以李集社区为样板,在全街道推广移风易俗经验做法,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记者/尹晶晶 吴庆栋 通讯员/李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