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乾隆五十年,也就是公元1785年发生的一件事,让人疑惑不解,当年乾隆皇帝突然下诏对前朝(明朝)十三陵进行大规模修缮,为何会突然要修缮前朝的陵寝呢?
根据《高宗实录》记载,公元1785年,乾陵皇帝亲自对明朝十三陵进行了一番巡视,回宫之后不久就以“前朝帝陵年久失修、破败不堪”为由,正式下诏修缮明朝十三陵。这项修缮工程整整持续了两年之久,直到公元1787年才宣告竣工。但是,此后人们发现明朝十三陵中配殿、享殿、明楼等建筑虽然修缮一新,但规模却比以前小了很多。这是怎么回事?据说,当时由于南方名贵楠木成品极少而且转运不便,所以乾隆皇帝的万年寿宫——裕陵修建工程推进缓慢。哪里有现成的楠木呢?乾隆皇帝这才把目光投到了明朝十三陵的身上,并以巡视的名义,实地勘察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情况。明朝十三陵之中,有三座帝陵的楠木使用量较大,楠木品相也较好,分别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乾隆对陵寝中的金丝楠木心动不已,一心想把它换下来装在圆明园上。由于受到大臣的极力阻挠,所以才没动手。后来还是按耐不住对金丝楠木的渴望,所以想出了一个偷梁换柱的方法,就是大规模修缮明朝十三陵,但名义上是修缮,实际上却是以小换大、以次换好的改建。当然了,乾隆皇帝的借口是,明朝十三陵规模太大,修缮工程繁重,许多工料难以采办,如果所有殿堂都按照原有规模大小来修缮,就有点不切实际,所以才用了拆大换小的方法。当时,乾陵皇帝为掩人耳目,对明朝十三陵中规模小的帝陵,比如崇祯皇帝的思陵进行了扩建,以此来堵住天下人之口。其实总体来算,明朝十三陵中的楠木等名贵木料大幅度被替换盗用。这样一来,乾隆皇帝既达到了偷梁换柱的目的,又落得个恩崇前朝的美名。不过,时至今日,民间仍然流传着乾隆盗木的说法。或许让乾隆皇帝没有想到的是,一百多年后,一伙军阀会以军事演习为名,盗掘了自己的裕陵。不知道当时九泉之下的乾隆皇帝,是作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