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农业活动是我国历朝历代关注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我国古代的几千年历史,就是一部和土地种植打交道的历史。
那么,在古代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天气永远都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因此,古代种地都是“看天吃饭”。每年的春天的时候,都要专门进行一次祭祀,祈祷全年风调雨顺。
但是,祈祷注定不会有什么大作用,想要今年丰收,就要学会辨别天气。
而我国古代的学者们通过和天文学联系,发明了独有的气象学观测方式,大大促进了我国古代的气象学发展。然而,为什么我们的天文学和气象学在近代全都落后了呢?
一、辉煌的古代气象学一般来讲,和气象学关系最为紧密的也就是天文学。
在古代没有卫星的时期,我国古人主要是通过观察星宿和太阳的变化来预测天气,在不断地预测和观察中,人们将天气变化和星辰旋转联合到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气象学。
在古代,气象学和天文学是混在一起的,观测星辰日月流转的人往往也承担预告天气的作用,而预告天气,主要也是为了农业生产。
专注于农业生产的古人对气候的认知非常早,而且在早期凭借观察和经验,我国确定了非常重要的农业历法。
历法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重要指南,通过历法,农民们就知道何时下种,何时收获,何时处理季节变换的问题。
我国早在战国初期就已经诞生了沿用至今的“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利用天文现象,借助北斗七星的旋转来将一年分为二十四个节气,指导人们进行农业生产活动。
二十四节气非常重要,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在我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哪怕到了现在,经过不断完善的二十四节气仍旧适用。
正是因为出于农业生产的考虑,我国古代对于天文学和气象学联系非常紧密,也就诞生了专门为农业生产而开发的历法。
而同时期的欧洲因为土壤和文明的限制,他们的农业生产并没有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因此他们的天文学观测并不是为了农业,所以没有诞生如同我们二十四节气一样的农业历法,他们的天文学主要是观测航海相关的方向。
比如说希腊人有自己的安提卡历法中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分别是可以开始航海的季节,最适合航海的季节,还有不能航海的季节。
所以说,要说起古代气象学的发达程度,我国明显是要领先欧洲的。而和天文学的紧密连接,更是我国和欧洲气象学的区别之一。
我国记载了大量的气候和其形成条件,并且用自己的方法对其进行了解释。
但是,在这个阶段,由于科学水平的不足,我国古人们大多将天文学和气象学的一些现象以一种哲学但是并不科学的方法解释出来。
就比如说我们会认为流星降下是有灾祸,某地爆发了天气问题是因为触怒了神灵。甚至于气象都是神明的举动,写下了不少的神话。
但是这一点在世界各地都一样,这都是由于科学水平不足导致的。
而到了汉唐,我国的气象认知就逐渐开始倾向于更加科学的解释方式,汉代以后的人可以正确认识并预测的某些现象,甚至发明了湿度仪可以通过大气的潮湿程度判断是否下雨。
在《淮南子》《齐民要术》中,我国的学者们结合经验和观测,提出了许多天气的预测。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一些预测天气的谚语也有部分是源自于那个时候。
而最著名的故事,也就是东汉末年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这个故事在历史中颇为有名,实际上没有那么玄乎。
这只是我国人民对于天气变化的精准把握,成功预测到了风向的转变并加以利用到战争中。这个故事也就是证明我国古人对于天气变化已经有了出色的预知能力。
而关于天气和气象,也诞生了很多的气象经典书籍,虽说这些书籍都是一些占卜的书籍,是利用气象来进行一些占卜的封建迷信活动。
然而这些书籍中也记载了我国古人预测天气的方法,古人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解释了日晕、彩虹光晕等现象。
古代的学者们通过观测星宿的变化,结合天气的成因,能够自圆其说的发展出我国古代特有的气象学经验。
而到了宋元时期,则是我国天文学进步的高峰,因为在这这辆时代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高潮阶段,还是海航的高潮阶段。
由于丢失了丝绸之路和北方的传统经济区,宋朝人不得不大力发展远洋贸易,这些远洋的船只就需要更加详尽的天文学知识来辨别航向和海面的天气。这样的话就促进了天文学的发展。
而到了元朝,作为第一个统治中原的少数民族,元代的统治者们没有和过去的统治者一样去重农抑商,压制远洋贸易,而是大力发展贸易。
当时的元上都内都是来来往往的商人,蒙古帝国庞大的疆域更是给了天文学家广阔的区域来在地球的不同角度观测天象。
元朝的观星台从西伯利亚一直延伸到南海诸岛,这给了元朝的天文学家极为重要的观测条件。
元朝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是元朝天文学的杰出代表,他所编撰的《授时历》第一次明确了地球公转一圈,也就是一年时间是365.2425天。
这个数据和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只差了25s,然而却要比西方早了近三百年。
如此发达的天文学,自然也就促进了气象学的发展,通过历法的不断修正,让我国农民对于季节的把握更加清晰。
在宋元期间,我国开始正式观测降水量和降雪量,并以此来推断是否会有洪水和暴雪,并且开始可以准确预知南方的梅雨季节开始和结束。
这一点要比欧洲进步将近三百年。在此期间,我国对气象记载特别详尽,甚至精确到杭州有多少次晚降雪的记录,因此我们能够推断当时的气候。
也正是在宋元时期,我国出现了很多唯物主义的学者,他们不认为天气变化和阴阳理论,天地灵气的理论有关。
比如说王充在《论衡》一书中,就直接说明雷电不是龙的声音,而是一种“太阳激气”。
虽然说这一点也并不正确,可是最起码王充已经开始用科学的思路去思考现象,只是他并没有足够的手段来论证。
更是由于出色的天文学观测,让人们知道了星月变化和天气变化的关系。这段时间也就是天文学和气象学发展的高峰,这一段时间观测天气变化的方法至今仍在民间被广泛使用。
二、辉煌之后的衰落在宋元之后,我国科技爆发的黄金时期也就告一段落,而气象学和天文学的发展也就逐渐衰弱。
对天文的观测能够预测天气,然而天文观测水平的落后也就会影响对气象学的发展。
到了明代以后,我国开放贸易的窗口被关闭,宋元时期留下来的气象学资料已经足以让农民进行生产劳动,在这一段时间内,主要都是归纳整理前人留下来的气象资料。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曾经说过,在公元15世纪之前,我国在气象学上的认知都是领先欧洲各国的。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清时期我国原本发达的天文学和气象学反而还落后了呢?
1.因为天文观测的必要性失去了。
在之前我们已经说过了,和天文学的紧密联系是我国气象学的特点之一,我国古代的大部分气象资料都是人们进行天文观测中查找到的联系。
而天文学的发展也是有需求才会有发展。
宋元时期的远洋航行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而且宋元开放的格局也让世界各地的知识能够彼此交流,这样让宋元时期的天文学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然而,到了明朝,朱元璋对于商业行为非常抵触,这也就让原本自由贸易的中原大地结束了原本的远航和贸易的基础。
朱元璋将人民强行划分户籍,使得人民被束缚,不能在行业之间自由流动。外加明朝严苛的管理制度,只要是没有路引,出行二十里地就要被罚。
这样的政策极大的束缚了我国原本开放包容的状态,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我国的海航从此凋零,并迅速落后了世界。
没有海航的需求,而明朝又没有在天文学上投入,原本由南到北布设的天文观测台也逐渐荒废,在天文学上的落后也就导致了气象学的停滞。
原本的气象学资料已经足以支撑小农经济下的经济生产活动。自然也就不会有更伟大的成果诞生。
2.限制学者的八股取士
八股文最早诞生于明代,明代对文人思想的控制也是非常强硬,农民出身的朱元璋对于
封建官僚的不信任进一步延伸到了所有的封建学者身上。这让明朝成为了第一个利用特务机构监视官僚的朝代。
而接下来的八股取士和户籍制度更是让想要为官的封建官僚没有别的选择。极为强硬的身份限制让他们没有别的工作可以进行,外加八股取士让他们必须将精力都放在那几本儒学经典上。
这让原本开放的社会风气迅速凋敝,在宋元时期尚且能够出现沈括、王充、郭守敬这样的科技人才,而这样的人才在明朝两百年的历史中几乎没有出现。
这也就可以说明在各种其他人才上,明朝具有先天的劣势。
科学人才的丧失是非常致命的,这所影响的还不单单是天文学和气象学,而是影响了中国古代的科学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本的经验学本应该转移为一门可以解释和论证的科学,然而却在这个关键时期,我国失去了培养科学人才的土壤。
因为缺少了观测天空和记录气象的出色学者,这直接导致了明清时期气候资料的缺失。正常来说,这两个时代距离我们现代更近,所留下来的资料应该更多更复杂才对。
可是相反,宋元时期留下来的气象资料反而要比明清时期更加详细和准确。
但是,这并不代表明清时期没有气象灾害的报告,明清时期仍旧保留了此前的政策,各地会上奏大量的气候自然灾害的报告。
但是这些报告并没有经过分析,仅仅是一种记录而已。
经过了明清两代之后,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全面落后。不仅仅是在天文和气象学上,在其他方向也是如此。
而欧洲进入了十五世纪之后,伽利略,哥白尼等出色的天文学家陆续出现,再加上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让欧洲的天文学进入了黄金时代。
当利玛窦来到中国以后,明朝还需要欧洲人绘制的地图和天文观测数据以及一切。
出色的天文学让欧洲人得以能够通过观测星空来进行一些气象学判断,而科学技术的提升让欧洲人掌握了气压计、温度计、雨量器、湿度计等等仪器。
虽然这些仪器早就在中国出现,然而科技的断层让我们没有能够让这些仪器诞生出一个科学的气象学学科。而欧洲人却利用这些绘制出了第一张天气图,也就是第一份天气预报的雏形。
直到一百年之后,我国才在西方科学技术流入之后绘制出了天气图,但是,这张天气图已经比欧洲晚了整整一百年。
要知道,从西汉开始,我国对天文、气象的观测一直都要比欧洲领先三百年以上。而到了1915年,我们反而落后了一百年。
结语:到了近代,频繁的战乱更是让我国气象的观测断断续续,始终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但是,共产党的根据地中却有了科学的预测天气的方法。
1944年,美军迪克西使团到达陕西,他们到这里的目的就是收集天气数据,我党积极配合了美军观察团,并且提供了非常准确和可信的天气数据。
在建国以后,我国的气象学开始蓬勃发展。1988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至此,我国的气象学终于重新起步,追赶世界。
参考文献:
《论衡》
《淮南子》
《齐民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