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传统与未来的交响:武汉的赛博生长实验

樱花季的武汉空轨。清晨的黄鹤楼畔,长江与汉水两江交汇,无人驾驶车辆驶过街头迎向朝阳。暮色下,光谷空轨划出流萤轨迹,全景落

樱花季的武汉空轨。

清晨的黄鹤楼畔,长江与汉水两江交汇,无人驾驶车辆驶过街头迎向朝阳。暮色下,光谷空轨划出流萤轨迹,全景落地窗营造出过山车式的沉浸体验,宛如“贪吃蛇”在城市地图中灵巧走位。这看似奇幻的场景,正是武汉“赛博生活”的日常写照,也是网上特种兵打卡武汉必体验的黑科技。

在数字信息如洪流般席卷全球的当下,这座古老且充满活力的城市,正以独特姿态解答“中国式现代化”的命题。在历史的厚土之上,培育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样本,书写着独属于自己的传奇。

1

双面武汉的时空对撞

53岁的光头黄热干面的创始人黄克骏,是地地道道的老武汉,他的城建记忆,如同武汉城市变迁的“活年鉴”。1980年代的汉口地图上,京汉大道以内称“城里”,沿江大道、中山大道、京汉大道、解放大道等主干道,就像城市的年轮,见证着汉口从最初依水而兴,到不断向外拓展的历程。

武汉城市格局正经历历史性跨越,传统中心城区与新兴功能组团协同发展,既延续了汉口、汉阳、武昌等传统行政区的文脉肌理,更通过三大国家级开发区的辐射带动,在更大空间尺度上重构城市产业版图。

2006年前后,是武汉城市面貌变化的关键节点。曾经穿梭于街头巷尾的“麻木”电三轮逐渐消失。紧接着,大规模城市建设拉开帷幕,环线、地铁、桥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修第一座长江大桥花费上百年,到后面两三年建一座桥。”黄克骏骄傲地说道。曾经人们调侃在长江上“安盖子”的愿望,如今已成为现实,武汉三镇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空间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光谷广场的蜕变极具象征意义。黄克骏记忆里还保留着大转盘周边杂草丛生的景象。如今,它摇身一变成为时尚潮流的地标,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美轮美奂的灯光秀展现出武汉的现代魅力。

光谷广场转盘。

“善感知、有温度、会呼吸”的理念蕴含在市井生活中。武汉美食在网络上的火爆程度令人惊叹,仅抖音上热干面话题的播放量就高达66亿,若加上豆皮、面窝等特色小吃,播放量超过200亿。这些数据不仅反映出武汉美食的魅力,也彰显了数字化传播的力量。对于许多外地人来说,武汉美食成为他们了解这座城市的窗口,从美食出发,进而探索武汉的方言、历史和文化。

“热干面是武汉的图腾。”黄克骏所在的团队则利用低温冷冻技术,在不添加防腐剂的情况下,将鲜面通过电商和物流,点对点输送到1000公里范围内,让外地的湖北人或热干面爱好者能品尝到地道的武汉味道。

黄克骏在店内制作热干面。

作为曾经的自媒体人,如今的美食家,黄克骏认为无论是历史还是科技,都只是武汉的一个侧面。“千面武汉”才是对这座城市最贴切的形容,它集美食、科技、文化、历史于一身,四季都有不同的美景,如赏花季的绚烂花海。

2

智慧城市的自主神经反射

武汉云总经理方承京对这座城市的交通变革更有感触。彼时初到武汉的他,发现城市建设存在诸多“断点”。到如今高架路全线贯通,崭新的沥青路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孩子甚至可以独自乘坐地铁回家。

方承京是见证者,更是这场伟大变革的投身者。自“全市一朵云”的“武汉云”项目启动,他及团队倾尽心力在智慧城市建设上发力。

在武汉云总控中心的数字孪生沙盘上,城市进化呈现出惊人的拓扑结构:长江大桥钢梁的应力数据流与黄鹤楼AR灯光代码在云端交汇,生成持续迭代的“城市图谱”;汉阳铁厂的铸铁铆钉,在元宇宙中与光子芯片进行材料学的“跨界对话”。“扎扎实实地做”是方承京对自己工作的评价。

武汉的“赛博”,是江汉关的钟摆从未停歇,只是如今其齿轮由代码驱动。从光子芯片、AI到科技创业,武汉在诸多领域遥遥领先,一切皆有数据为证:2023年武汉新增发明专利2.28万件,90后创业者占比达37%,科创浓度位居全国第三。

在武汉云的众多创新实践中,“万物赋码”无疑是一大亮点,这也是湖北在全国率先推行的数字化创举。此前,城市管理中各部门对物体的编码各自为政,数据难以串联,管理效率低下。如今,21位数字编码形成统一标准,如同为城市中的万物赋予了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从土地规划、建设到房产管理,所有环节的数据都能通过这一编码关联起来。未来,每一棵树、每一盏红绿灯都将被纳入其中。

“万物赋码”概念图。

长江大保护是国家重要战略,江豚作为长江生态的“晴雨表”,其保护备受关注。方承京团队怀揣着让江豚成为武汉城市IP的愿景,积极投身数字江豚项目。由于江豚皮肤敏感,无法在其身上安装监测设备,他们便与农业农村局合作,在水中安装声呐和探测器,监测江豚活动。同时,开发长江禁捕天眼系统,保障江豚生存环境。让江豚像成都的大熊猫一样,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符号,凝聚全社会的保护力量。

赛博时代的到来,让武汉在城市管理和居民生活方面发生了深刻变革。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武汉正在打造一个更加便捷、高效、智能的智慧城市。

智慧城市概念图。

当下,方承京团队正全力打造城市大模型,该模型依托武汉云积累的精准数据,旨在为城市管理提供智慧支持。当城管委在审批个体经营户的招牌申请时,模型可根据相关政策给出提示和参考图片,提高审批效率。对于企业而言,大模型可以整合各部门的扶持政策,为企业精准匹配适用政策,真正实现“信息平权”。

“真正的智慧城市,是要让基础设施具备自主神经反射。”这也是方承京从工作点滴中获取的心得。武汉云的安全监测预警平台结合人工智能分析,能提前制定科学预案,通过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实时监测人流,有效预防踩踏等安全事故,实现城市活动的精细化管理,让城市运行更加安全、有序。

3

艺术画笔雕刻城市灵魂

在武汉这座充满活力与底蕴的城市,艺画开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美术总监蔡明亮,以画笔为媒介,在数字艺术领域尽情驰骋,将武汉独特的城市魅力融入每一部作品。

武汉独特的城市氛围和人文环境,是蔡明亮源源不断的灵感源泉。每天下班经过鹦鹉洲大桥时,对岸的夜景令他百看不厌。江边灯火辉煌,高楼霓虹灯闪烁,武汉老城区的烟火气与新都市的现代感水乳交融、如梦如幻,恍如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

“武汉本就是座行走在现实与未来之间的城市。”蔡明亮深知简单的数字化复制无法展现其魅力,深入挖掘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才是关键。他善于从湖北的楚文化中汲取灵感,例如将石家河文化中的玉器纹样融入作品角色服饰设计,把荆楚文化中剑器的造型运用到场景道具中。

黄鹤楼夜景。

江汉大学2023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徐菲雪在大一开学季游玩黄鹤楼时,被AR灯光秀深深震撼。“眼前有景道不得”,作为美术生,她深感于“艺术的真谛本就是跨越媒介的永恒新生”,科技让古老的黄鹤楼焕发出新的活力。

只有让传统文化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出圈”,才能真正走进年轻人的心里。蔡明亮坚信,在技术、人才和文化底蕴的加持下,“赛博朋克”的风格城市独树一帜,成为数字艺术的重镇未来可期。

作为在武汉求学的新武汉人,徐菲雪深切感受到这座城市科技元素带来的便利。大二的一个夜晚,她在学校突发高烧,校医院无法拍片,而武汉医院的AI赋能医疗健康平台帮了大忙。这个平台不像普通AI那样只是给出官方回复,而是能结合她的病情和身体状况,给出实用的解决方案,让她在异乡有了“家人般”的温暖。

当年轻人用科技重新定义热干面的香气、长江的流速,他们正在创造一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新楚文化。

4

文明印记下的智能社会新愿景

当星际历3000年的月光穿透舷窗,“文明火种”将何去何从?当你有机会作为主角穿越时空,生活在星际舰队中,当面临社会运转问题时,重新回到过去的不同社会阶段寻找维系和谐秩序与个体幸福的文明要素,目前这个“炫酷”的假想也在武汉得以实现。

坐落在武汉光谷的“文明一万年·智能社会体验馆”,是由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武院”)重点打造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综合基地科普展馆。正如它的命名,融合了中国考古发现的约7000年历史,以及对未来约3000年人类高阶社会的展望、推断与想象,象征着对人类文明的延续传承与永续发展方面的思考。其中原始社会的电子内容,以湖北神农文化为灵感源点,精心打造的神农部落场景美轮美奂,备受游客青睐。白天,潺潺溪流映照着蹁跹蝴蝶;夜晚,流萤遍野与星空穹顶交相辉映。游客可手持鱼叉,在模拟的河流体验原始捕鱼场景,或于篝火旁烤肉,在亲手参与劳作的过程中,深度感知渔猎时代的人类生存智慧。

游客在“文明一万年”馆内体验。

要实现这个“炫酷”的假想,离不开多方通力合作与武汉的“赛博基因”。

2022年,北武院副院长吕鹏来到武汉,在北京大学智能学院院长、北武院首席科学家朱松纯老师的领导和支持下,他对接全国及武汉知名高校,组建跨学科的团队,攻克并集成了AI数字人、LBE大空间娱乐定位等前沿技术,历时两年,才实现这个具有虚拟空间交互智能性和“赛博”体验感的高质量产品。

“文明一万年”体验馆内景。

如今,“文明一万年”体验馆已成为湖北省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重要承办地。随着赛博武汉不断被世界“看见”,武汉正以“科技赋能的文化外交”新姿态亮相国际舞台,吸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这里探寻中国文化,甚至选择长居于此。

在未来,方承京期待AI和数字孪生技术“继续生长”——将武汉的实体世界与数字世界一一对应,为国内外市民游客提供全新的体验。

武汉,这座古老与现代交织的城市,正以“赛博之美”向全世界游客发出诚挚邀请。让普通人有机会体验极美的数字世界,武汉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将楚文化基因编译成可感知的数字密码,在虚实交织的时空中融入文旅的每一处细节,让每个来访者都能解码出属于自己的未来诗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一次难忘的武汉之旅,更是一段可生长的城市记忆——它在云端持续进化,见证这座永远“正在更新”的赛博之城。

从万物赋码到数字孪生,从无人驾驶到星际楚辞,武汉正在证明:真正的智慧城市,不是用科技覆盖历史,而是让有温度的人间美好得以数字化保存。这里没有冰冷的金属未来,只有滚烫的文明续写,在科技的浪潮中不断创造着属于未来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