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酷网

鬼谷子:人在职场,你要能管住自己的情绪,谨防祸从口出!

文/鬼谷信仿佛,人们总是不长记性的,总是喜欢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于是,当好心劝导起不到效果,就只好用物理工具帮助记忆了

文/鬼谷信

仿佛,人们总是不长记性的,总是喜欢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于是,当好心劝导起不到效果,就只好用物理工具帮助记忆了。

很显然,锥子在中国是有很多用途的,人们可以用来当做劳动工具以外,还可以用来作为“长记性”的工具。例如,纵横家苏秦在读书时总是犯困,于是就有了“锥刺股”的行为。

虽然过程残忍,但是结果是好的。无独有偶,历史上还有另一个人也拿起了锥子。他叫贺若敦,官拜金州刺史,镇守函谷关。按理说,他已经算是北周的高管了。

但是,矛盾还是发生了。或许是,人心不足蛇吞象的缘故,又或者是朝廷并不十分信任贺若敦的缘故。虽然他战功卓著,但是当他看到那些能力还不如自己的同事纷纷高升了,过去的下属混成了自己的领导,贺若敦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于是,他忍不住的开始埋怨了,像怨妇一样说起了领导的坏话。

其实,他只不过是觉得不公平,想发泄一下情绪而已。其实,他如果实在忍不住,回到家,把门关起来说也行,可是贺若敦偏不。结果不久后,风声就传到了朝廷,于是事情就复杂了,问题就严重了。因为领导可不会这么想。尤其是,贺若敦作为地方大员,却表露出了对自己的不满,那显然是个巨大的隐患。又由于贺若敦手握重兵,领导就更加睡不着了。所以,干脆一不做二不休,送他去了另一个世界。

接到通知时,贺若敦整个人都懵了。他只不过是在发泄情绪而已,没想到领导居然当真了,更没想到结果会这么严重。

于是,就发生了“锥舌诫子”的典故。贺若敦临终前就把儿子贺若弼叫了过来,不由分说,拿起锥子就刺伤了儿子的舌头,告诫他:你父亲就是因为管不住嘴巴,乱嚼舌根。如今惹来了灭顶之灾,你长大以后一定要引以为戒,不要再重蹈覆辙,从此要谨言慎行。

提到贺若弼这个名字,相信大家肯定不会陌生,他是“灭陈之战”的主将之一,更是一统南北朝的盖世名将,功勋远超他的父亲。

步入仕途后,其实一开始,他还能记住父亲的临终训诫。所以,当同事乌丸轨在自己跟前说领导坏话的时候,贺若弼却闭口不谈,并且说出了“臣不密则失身”的格言。不出所料,不久后乌丸轨就被送去了另一个世界,而贺若弼因为嘴巴严实,逃过一劫。

这时候的贺若弼之所以能管住嘴,不乱说话,是因为他还没膨胀,还缺乏骄傲的资本。再后来,他得到了隋文帝的信任,随即本性就暴露了出来。不久后,在南北朝的兼并战争中,就跟韩擒虎为了功勋争了起来。终于,他还是没忍住,这是祸患的开始。于是,家族的诅咒又开始了。

再后来,自视功勋甚高的贺若弼发现,老同事杨素升职了,级别居然比自己还高时,心里也开始五味杂陈了,于是嘴欠的毛病又犯了。从此,他就总是在外人面前说领导的坏话。一开始,好在隋文帝还能包容他,但是也开始冷落他了。

可是,到了二世祖隋炀帝时,那可就不会惯着他了。他悲剧的原因也很滑稽。有一次,隋炀帝要制造个大帐篷用来接待突厥人。这事原本跟贺若弼也没关系,但是已经坐在冷板凳上很久的贺若弼还是忍不住了,突然弹跳起来表示反对,于是他就被冠上“妄议朝政”的罪名,被送去了另一个世界,跟他的父亲贺若敦团聚了。

事例讲完了,关于祸从口出这件事,绝非只是贺若弼家族的诅咒,更是每一个职场人的诅咒。或许你认为,接下来鬼谷道阿信会讲解,“语以泄败”的道理。

那么,你恐怕就错了,其实鬼谷道阿信想论述的是另一个问题:一个人到底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不住嘴,乱说话?首先,请您记牢一句话,人的内心一旦有了猛烈的情绪,智商就会急转直下。

是的,归根结底是跟情绪有关系。当一个人情绪稳定时,他是相对理性的,其实是可以控制自己的语言的。问题就出在,当人的心里出现了剧烈的情绪,就很容易失控。这种情况,就如鬼谷子说的: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也,不能隐其情。

顾名思义,当一个人的欲望得到膨胀时,就很容易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同时,当一个人内心开始焦虑恐惧时,也很容易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都是因为古人的修养不够,与你我无关。其实这就有点高估自己了。作为普通人,我们大多数时候都是被情绪控制的。甚至,一个人每天说的话,超过八成都是情绪。这就导致了,我们很容易得罪人,祸从口出。

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其实,想杜绝祸从口出的关键就在于,要尽量稳住自己的情绪,做到喜悦的时候不膨胀,焦虑的时候不悲观。从此开始,无论你受到外界的何种刺激,纵然内心会波涛汹涌,只要你把嘴巴闭上。只要你不说话,那么一切就是风平浪静,就可能太平无事。否则,他人的良言规劝和锥子警醒再多,也无济于事。

说到底,人们并不是管不住自己的嘴,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