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案|编辑:法拉
德国大选进入最后阶段了,距离投票只有不到十天的时间,各大政党拼命抢票,传统势力要守住地盘,新兴势力则摩拳擦掌,想要借这个机会一飞冲天。
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德国选择党的领导人魏德尔,再一次成功抢镜,这位“铁娘子”突然转向了外交话题,直接对中国递出了“橄榄枝”,她能不能在其中获利,登上德国总理之位呢?魏德尔的这一招是为了什么?

魏德尔属于德国选择党,这个党是2013年成立的,说年轻也确实年轻,但别看人家资历浅,冲劲可一点没少,靠着“大破大立”的风格,没过几年,就变成了德国政坛里的一个“硬核玩家”。
简单点说,这党派就一个核心路子,反移民,反欧盟,质疑北约,还特别爱激进的主权说事,选择党的崛起,全靠欧洲这些年一个又一个的大型危机给堆了台阶。

先是2010年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接着2015年难民潮一涌,尤其是叙利亚那场乱局,搞得欧洲这边人满为患,德国首当其冲,老百姓一看,传统政党一点力都不上,但选择党出来喊得响,“收紧移民政策”“德国优先”这些话术,一下子戳中了不少选民的心。

而魏德尔就是这个党在镜头前的头牌,她不仅会抓热点,还擅长把“愤怒”转化成选票,换句话说,她是靠着德国社会经济失调和移民政策的不满,一步步爬上来的,
现在选择党的民调成绩,已经把传统政党逼到了墙角,这个时候,她再通过对外交议题插手,显然是打算更进一步。

魏德尔这个人,身上确实有点独特的“气质”,她中规中矩的学术背景,让她在场面上看起来很精明,但一口一个“德国未来需要彻底打破现状”的时候,那种“叛逆感”又涌出来,对于支持她的人来说,这叫“敢讲真话”,但对批评她的人来说,她就是彻头彻尾的“危险分子”。

魏德尔跟传统的老一代保守政治家,完全不一样,普遍德国政坛上的人大多温和、克制,喜欢讲策略,讲调和,而魏德尔上来就给人一种“我不管老套路,我就敢这么说”的狠劲。
比如移民问题,她直接喊出“德国被移民政策拖垮了”,说到环保,她批绿党政策浪费钱、纯粹是理想主义,就连欧盟,她都敢怼,说德国没必要每年花大笔钱去养活欧盟。

其实她的本质并不是“反全球化”,而是能选的她才选,就像这次对中国“突然放好话”,她根本不在乎传统政客会怎么评价她,关键是她的算盘打得清清楚楚,德国已经不行了,现在得抱对有希望的大腿。

因为德国这几年过得是真不舒服,疫情刚过去,紧接着能源危机就上来“补刀”,特别是在俄罗斯能源供应断裂后,德国整个工业链都跟着颤了三颤,
而偏偏这个时候,德国经济还老想着“出口拉动”,但最大的问题是,市场需求已经不如从前了。

如果德国跟中国的关系越搞越紧张,那还怎么指望靠中国这个巨大市场,来拯救德国经济,本来德国汽车、电气、技术这几个产业链对中国的依赖就不小,现在中德关系不缓和的话,德国真的扛得住吗?
所以她的逻辑很简单,之前德国都是一边想挣中国的钱,一边还要踩人家一脚,这种左右不讨好的局面,简直是浪费机会,如果换成她领导,那就干脆点,把对中国的关系拉直了,谁对德国更重要就跟谁多合作。

表面上看,魏德尔的“亲中”态度是务实的,但也有点赌徒心理在作祟,因为德国民众,并没完全放下那些传统舆论,特别是北约和欧盟里的一些成员国,长期宣传德国要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强硬”。
魏德尔明显在赌,德国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不是意识形态,而是钱包里的钱,如果她站在经济层面上去谈改善对华关系,那反对声音也许就不会掀起大波浪。

说白了,魏德尔在选举最后这几天,玩“中德关系”这张牌,强调会恢复与大国之间的关系,其中就包括就中国,其实就是要吸睛,她很清楚,现在德国的传统政客,都不喜欢碰经济以外的外交话题,怕搞砸“老兄弟”间的关系。
目前实际情况上,选择党在德国的支持率排第二,但要说夺权,确实还差得远,目前的民调显示,他们最多拿到21%的支持率,完全不足以实现单独组阁,更别提魏德尔自己当总理了。

无论是社民党,还是联盟党和绿党,几乎都明确表态不会跟选择党合作,说实在的,他们宁愿窝里斗,都不愿意给选择党机会。
一方面,她是在给选民传递讯息,现有的德国政客没法带咱们打破困局,自己才是务实的那个,另一方面,她把外交和经济强行挂钩,这种做法不只是针对右派选民,有些中立派选票也可能会“移情别恋”。

魏德尔在大选前抛出对华示好,绝对是一次大胆的政治表态,如今的德国需要一场彻底的“洗牌”,至于这次她的战略,到底能不能奏效,能不能撼动传统政党的统治地位,那还得等大选结果揭晓才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