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谓“三年级现象”,是说一二年级孩子成绩很好,到了三年级,成绩直线下降,有的孩子甚至有了厌学情绪,不爱学、不想学,作业也不愿意写,一说都会,一考全废!
楠楠妈发消息问我,孩子为啥上了三年级,成绩就直线下降了?难道是一下子变笨了?我问了一下才知道,楠楠一二年级基本每次小测,都是双百,奖状拿了一个又一个。老师也夸赞,这孩子是个“小学霸”。
但进入三年级后,楠楠好像一下子“变笨”了,不光上课听不懂,就连作业,也不会写了。半小时写一个字,还是歪扭七八的。
数学更是,半天算一道题,每天晚上都要写到半夜。开学后第一次小测,语文数学都只有七八十分,这下把楠楠妈吓到了,这孩子是咋了?
我有位小学生班主任朋友,跟她聊过后,才知道,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孩子都会中招。明明一二年级成绩很好,到了三年级,一下子掉了几十个名次。对孩子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
我问老师,难道没有破解办法吗?老师说,如果你可以把整个小学六年(有些地区是五四学制),当做一个整体,那三、四年级就是处在爬坡阶段,也就不难理解,为啥三、四年级,孩子会出现诸多问题了。
其实,这个问题的出现,也暴露了一个埋藏已久的问题:“一二年级,家长对孩子的学习,重视了吗?”
儿子的班主任老师,经常会私信我说,一定要抓好孩子的学习习惯,一二年级不比成绩,主要看学习习惯。
也会有家长觉得,一二年级,毛毛雨一样,学习很轻松,不写作业也没事儿,等后面再抓。所以,到了三年级,就变得格外焦虑。
除了这个原因,还有三年级课程难度的增加。一二年级很多内容幼小衔接就学过,会背诵基本都能拿到满分,但进入三年级后,语文和数学的科目都有难度增加,再加上英语的学习,孩子很容易感觉焦头烂额。
如果孩子还是用以前的法子学习,就很难跟上现在的学习结构,思维不灵活,学习难度增加,出现厌学情绪,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所以,有二十多年教学经验的于敏老师建议,在孩子一二年级,家长就要狠抓三件事,避免以后中了“三年级现象”的招。
1、学习习惯
于敏老师在《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一书中写道:小学阶段是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的时期,就像雕刻家想要雕刻出成功的作品,依靠的是基础的雕刻手法。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以后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学习习惯对孩子有多重要呢?是他学涯路上的奠基石。如果说成绩是果,学习习惯就是因。有好的“因”,才能结出好的“果”。
于敏老师认为,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其次是培养专注力,最后是鼓励孩子自主学习,这些是学习习惯养成的必经之路。
2、提升孩子的思维
一二年级数学,大多是考运算,只要多刷几遍口算题,认真点,基本都能拿到满分。但到了三年级,就涉及应用题,对孩子的思维能力要求,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所以,家长平时不要只顾着让孩子刷题,而要学会用科学的方式,引导和提升孩子的思维,为三年级做准备。
3、寻找孩子学习的兴趣点
无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培养孩子对学习的兴趣时,家长也要多关注几个点,于敏老师把这些,写在了《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这本书中。
先要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再观察孩子的性格与举止,最后关注孩子的朋友圈,找到契合的兴趣点,进而引导培养,引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孩子的兴趣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尤其是对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他的各项能力还没完全成长起来,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正是父母帮助孩子“找准”兴趣点的好时机。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书中有大量的正面、反面真实案例,不少家长表示,看完书后,觉得里面藏着自己和孩子的影子,太真实了,太有帮助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上学,就是为了拿到高分,这种观点,其实从开始就是错的,也是导致孩子中“三年级现象”的一个重要诱因。
分数不是衡量一个孩子是否优秀的唯一标准,我们还要关注到,孩子每个学年的身心变化,并给予积极、正面的引导,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才是优秀的,这样的父母,才是成功的。于敏老师把每个学年孩子的身心变化,做了清晰的梳理,能切实帮助到小学生家长们。
小学生家庭教育类的书籍,说实话,我入了不少本,只有这本是我比较认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时间轴清晰,方便阅读;
2、内容接地气儿,实操方便;
3、没有咬文嚼字的大道理,真实案例更贴合小学生和家长的生活;
4、适合家长和孩子亲子共读。
大部分家庭教育书籍都是写给家长,要求家长如何做,但很少有书,是孩子自己也能看的。这点上,《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做的很好,让孩子更了解自己,让家长更了解孩子,一本书能用六年!您觉得划算吗?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