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巡视武庙,看到64将张齐丘,不由大怒:寸功未立,张齐丘凭什么进入武庙,把他踢出去。如此,赵匡胤一连串换掉23人,重新选择武庙标杆。
武庙,建于开元年间,是为了祭祀武成王姜子牙,张良等十哲配享。武庙十哲含金量自不必说,张良、白起、吴起、诸葛亮、孙武、李靖、李绩、司马穰苴、乐毅、韩信,都是一等一高手。
唐德宗年间,武庙增加到64将领,郭子仪、李光弼、张齐丘都入选。宋徽宗时期扩大规模,增加到72将。不过,宋徽宗之前,宋太祖赵匡胤对武庙十哲与64将进行调整,换了23人,包括张齐丘。
赵匡胤换下武庙人选,名气都比较大。白起,杀戮太多,杀降不祥;吴起就更不用说,杀妻求将,不能从一而终;孙膑,心狠手辣,不讲规则;关羽,不但打败仗,还丢了荆州,坑刘备;张飞,不体恤士卒,死于非命;周亚夫,自命不凡;李光弼,拥兵自重,等等。
赵匡胤看不起这些人,即便他们战功显赫。赵匡胤更换的23人中,除了张齐丘之外,都具备显赫战功,可以独当一面。赵匡胤换人,不是从武功角度考虑,而是其他原因,张齐丘就比较特殊。
武庙64将,说谁最特殊,一定是唐朝朔方节度使张齐丘。为何呢?能够入选武庙十哲或者64将,要么是开国功臣,要么是击败边疆游牧骑兵,或者是中兴王朝平叛有功,张齐丘有啥呢?
张齐丘作为朔方节度使,从未立下战功,也没军事理论著作。硬件不行,软件也不行,甚至史书上笔墨都很少。张齐丘在《旧唐书》中主要事迹两个:激起兵变与入列武庙64将。
张齐丘坐镇朔方,抵御突厥、回纥、吐蕃,没啥像样战功。再则,张齐丘喜欢克扣军饷,而且偏袒自己的亲信,激起了兵变。唐军闯入节度使大营,殴打行军判官,准备拿张齐丘开刀。
危难之际,部将郭子仪挺身而出,用身体掩护张齐丘,才躲过一劫。郭子仪打仗水平只能算可以,不如李光弼厉害,却懂得笼络人心,处理将士关系、节度使关系、君臣关系都是一流。
郭子仪出面,好说歹说,士兵才罢手。此后,张齐丘的事迹就很少记载,只说他继续镇守边陲。直到唐德宗建中年间,武庙增加到64个名额,把张齐丘列入其中,他才重新“出场”。
张齐丘不但位列64将,而且排名在郭子仪前面。都知道,郭子仪是唐朝中兴第一名将,不是因为他军事水平多高,而是综合实力最强,单纯看战功还是李光弼与仆固怀恩厉害。张齐丘,为立寸功,居然排在郭子仪前面,也是有意思。
那么,为何张齐丘能入列呢?唐朝就没其他名将了吗?答案是否定,张齐丘入列的原因,主要是圈子比较好。建议唐德宗增加64将名额的是颜真卿,负责人选的是颜真卿、张镒,况且他还是郭子仪的上司,对郭子仪有提拔之恩。
颜真卿,张齐丘的至交好友,是评选64将的主要负责人。张镒,位列宰相,是张齐丘的儿子,也是评委之一。张镒、颜真卿在唐朝地位很高,唐德宗非常赏识他们,张齐丘有一个好朋友与好儿子,自然可以入选。张齐丘入选两年后,张镒死于泾原兵变,颜真卿也被李希烈所杀,郭子仪则是善终。
没有战功,一生主要事迹是兵变,张齐丘却能入列武庙64将,简直是胡闹。赵匡胤的皇位如何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欺负柴宗训孤儿寡母,五代十国的兵变传统成就了赵匡胤,他当皇帝后自然不喜欢这种游戏。
赵匡胤把白起、吴起、韩信、张齐丘等23人扔出武庙,是为了展示整顿五代武人跋扈风气的决心。赵匡胤新入选23人,有两个比较特殊:班超、周访。
周访平定江南各路诸侯、义军,为东晋立国奠定基础。周访入选,是赵匡胤展示自己要平定江南,终结五代十国的历史的决心。班超经营西域,大破匈奴,是赵匡胤试图击败契丹,收复燕云十六州,重新拿下西域,实现汉唐荣光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