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江西——北宋婉约词人代表晏殊

读经典看 2024-10-01 12:44:36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来自一个人——北宋文学家、词人、政治家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祖籍抚州临川(今南昌市进贤县),后人称他为“北宋倚声家初祖”。

晏殊自幼聪颖,五岁能诗。

景德元年(1004年),晏殊以神童身份通过殿试,被赐予进士出身。

不久,擢(读作zhuó)升为秘书省正字,第二年又擢升光禄寺丞。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晏殊升为尚书户部员外郎,任太子舍人。

不久,又任知制诰(读作gào),判集贤院。

之后,成为翰林学士,又升为左庶子,眷宠益盛。

乾兴元年(1022年),晏殊升任右谏议大夫兼侍读学士,增任给事中。

天圣三年(1025年),晏殊升任礼部侍郎。

这一年,晏殊上疏,论张耆不可担任枢密使,这与太后的旨意相违背,被贬谪至宣州。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重新升为枢密副使。他尚未任职,便改参知政事(副宰相),加尚书左丞。

庆历四年(1044年),晏殊因撰修李宸(读作chén)妃墓志之事,被贬出京城。

之后,晏殊先后辗转于颍州、陈州、许州多地。

后来,晏殊复任礼部、刑部尚书。

由于病重,晏殊请求回京师接受治疗。

至和二年(1055年)元月,晏殊在京城开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晏殊去世后,被追赠为司空兼侍中,谥元献,世称晏元献。

晏殊能文能武,他提倡兴办教育,力邀范仲淹讲学。

现在,在江苏东台市西溪景区内,有个西溪书院,就是按照时任盐官的晏殊创办的晏溪书院复建的,此书院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书院之一。景区内的三相祠,是为纪念晏殊、吕夷简、范仲淹这三位北宋大臣所建的。

晏殊还是个军事家,曾为朝廷出谋划策,多次击退了西夏的进犯。

晏殊多年身居高位,却平易近人、唯贤是举,王安石、范仲淹、孙道辅等都出自他的门下,富弼、韩琦、欧阳修等都是经他栽培引荐,受到重用。

他年少即进入仕途,以宰相辅臣的身份居于朝中,但他在诗词文学方面做出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

晏殊的诗文风格圆融自然,无斧凿痕迹;晏殊的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晏殊的诗词文章具有浓郁的转换期过渡特色,为后来的革新者指明了创作方向,对后代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人们将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作词有一万多首,著有文集二百四十卷,有“宰相词人”之称。

后人为了纪念他,修建了晏溪书院。单是抚州城区内,就有同叔路、二晏桥、晏殊故里、晏殊纪念亭、金柅(读作nǐ)园诗碑等。

是啊,像晏殊这样的人,——他的文学成就,他的军事才能,他在兴办教育方面所做出的贡献,——人们怎么会忘记他呢!

0 阅读:8

读经典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