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马大姐心有余悸的说道。
马大姐今年55岁,已经退休好几年了,她之前一直生活在内地因此对沿海生活十分的向往,这次她带着孩子自驾游来到了惠州某海边游玩,当地人邀请她去赶海,这可正中马大姐下怀,作为内陆人海鲜每年都吃不了几次更别说赶海了,马大姐收拾好激动的心情后就和当地人一起赶海。
惠州这边的赶海很讲究时机,马大姐来的日子有点晒,即使是傍晚也有点热,而且正好是涨潮的时候,因此她只能在海岸线上捡捡搁浅的鱼、螃蟹等,其中最多的要属海螺!说到海螺,马大姐就很开心,她最喜欢吃的就是海螺,尤其是个头饱满,味道鲜美的海螺。
当天,马大姐捡了差不多两捧海螺,心满意足的去附近的农家加工,做好后马大姐一个人就吃了很多,好不开心。
谁知道饭后不久,马大姐就出现了不舒服,半小时后竟然出现了恶心呕吐、头脑发昏的症状,而且还伴随着口唇和舌头麻木。
家人见状立即将其送到了附近的三甲医院做检查,急诊科医生接诊后根据她的症状和食用海螺的情况,怀疑她可能是中毒了,因此医生立即给马大姐洗胃,但在洗胃途中,马大姐的血氧饱和度不明原因直线下降,出现了心脏骤停。
医护人员立即展开专业的心肺复苏,经过差不多十几分钟的努力,她终于恢复了心跳,后怕的急诊科医生也立即把马大姐转到了ICU。
马大姐被送到ICU的当晚,一直处于昏迷状态,双侧瞳孔散大,GCS昏迷评分3分左右。ICU团队甚至开启了24小时护理和血液净化治疗以及护肝、护肾治疗。
这个时候,家属也通过一些方式找到了马大姐所食用的海螺,并将其拍照给了医生看,看到照片的瞬间,医生就确认了她食用的其实是割香螺,这种螺类在当地极其常见,但是没有敢食用,因为这种螺普遍含有较强的麻痹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而且非常稳定难以破坏。
确定了毒素的具体来源后,医院医生立即展开了会诊确定抢救方向和目标,经过ICU不间断的换血、解毒治疗后,马大姐的情况也终于逐渐好了起来。慢慢的,她可以开始睁开双眼,四肢也能稍微活动。出事后的第三天晚上11点左右,她也终于恢复了自主意识。
目前,马大姐完全清醒,撤掉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器官功能基本正常,没有衰竭坏死的器官,可以转入普通病房了。
根据最新的数据,2020年中国因食源性疾病死亡的人数约为143人。在这一年中,全国共发生了37454例食源性疾病案例。这些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报告,涵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除西藏自治区外)的情况。
此外,还有一份报告显示,我国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数量下降了11%,死亡人数减少了33.9%。这些数据表明,中国在食品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和科普教育,以进一步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由此可见,食物中毒在我国目前还是存在,再次提醒各位广大朋友,管好自己的嘴不要什么都想尝一口,那只会害了你自己。
常在海边走,基本的辨别能力是需要的马大姐食用的割香螺也被称为织纹螺、海丝螺或白螺,是一种有毒的海洋贝类。
它的毒素主要来自于其生长环境。
割香螺喜欢生活在污染较重的水域,会吸收水中的有毒微生物和藻类,并将其转化为麻痹性贝类毒素,这种毒素类似于河豚鱼毒素。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毒素很是稳定,就算是高温、盐腌、暴晒等加工方式,也无法将其毒性破坏。因此,即使是食用一颗小小的割香螺,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中毒甚至死亡。
割香螺中毒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神经性麻痹,早期可能出现口唇、指尖麻木,随后可能出现消化道症状,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等。
重症患者可能出现瘫痪、言语不清、呼吸困难的问题,最终可能导致呼吸和循环衰竭。割香螺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主要依靠对症支持治疗和排毒治疗。一旦发生误食,应及时就医,因为越早治疗,抢救成功率越高。
为了预防割香螺中毒,当然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吃。我们的市场上早就已经禁止售卖割香螺,但还是有人贪恋它的美味铤而走险。对此医生建议如果一定要食用割香螺,千万不要自行捕捞或购买来源不明的,而且不要食用过多或空腹食用。
在茫茫大海中,其实有不少海螺都是有毒的。
这些有毒的海螺包括鸡心螺、球织螺、方格螺等。例如,鸡心螺主要分布在非洲沿岸、印度等地区,它们行动速度较慢,在捕猎时会借助毒针捕捉猎物,毒性较强。球织螺和方格螺的毒液也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能够引起疼痛和过敏反应,以及导致皮肤炎症和其它不适。
要辨别海螺是否有毒,可以通过以下特征来判断:
·鸡心螺:体型较大,壳面通常呈鸡心形,颜色多变。
·球织螺:以其球形的壳体和细致的纹理而著称。
·方格螺:壳体特征是有明显的方格图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可以帮助识别某些有毒海螺,但并不是所有有毒海螺都有这些特征。此外,有些海螺本身是无毒的,但其生长环境中的毒素可能导致它们变得有毒。例如,织纹螺本身是一种可食性动物,但其毒性是外源性的,来源于其摄食的有毒藻类或富集的藻类毒素。
因此,如果您不确定某个海螺是否有毒,最好是避免食用,尤其是在赤潮期间,海水中的有毒藻类大量繁殖,海螺摄食这些藻类后,其体内富集的毒素含量增加。如果您怀疑自己或他人可能已食用有毒海螺并出现中毒症状,应立即就医。
大海中的毒物还真不少,要小心除了部分海螺有毒以外,其实大海中有不少“海鲜”都带有一定的毒性,稍不留神可能全家躺板板。
第一,海蟹类。
在大海中,一些海蟹是有毒的,这些有毒的海蟹包括花纹爱洁蟹、铜铸熟若蟹、正直爱洁蟹、鳞斑蟹、白纹方蟹等。这些螃蟹体内的毒素主要包括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毒,这些毒素具有极强的毒性,即使是少量也可能致命。
例如,爱洁蟹就是一种含有河豚毒素和麻痹性贝毒的螃蟹,即使经过烹饪也会导致食用者死亡。铜铸熟若蟹还有一个名字为水中眼镜蛇,其外壳颜色艳丽,具有警戒色,以警告其他海洋生物不要食用,食之必死。
辨别海蟹是否有毒并非易事,但一般来说,外表颜色鲜艳的螃蟹更可能是有毒的。例如,花纹爱洁蟹的壳呈黄褐色、紫色带绿,外壳相对较薄,外表光滑,周边柔软,钳子前端是黑色的尖角。铜铸熟若蟹的外壳颜色也相当艳丽,具有强烈的警戒色。
如果确定某个海蟹是否有毒,最安全的做法是不要食用。
第二,海藻类。
有毒的海藻类也颇多主要包括蓝藻门、甲藻门、硅藻门、金藻门和绿藻门中的多种藻类。这些藻类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能分泌有害于鱼、虾、贝、家畜、家禽乃至人的有毒物质。全球已知的有毒藻类超过20种,主要分布于亚热带、暖温带的湖泊、池塘、养殖鱼池等淡水水体,以及东海以南的广大海区,特别是河口附近海区。
有毒海藻产生的毒素因种类的不同而化学性质各异,毒性的大小往往与水华的形成有关。一些产毒藻类,如甲藻,能形成红色水华,又称赤潮或红潮。赤潮的形成不仅能大量分泌毒素,造成严重危害,而且还能在适宜条件下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第三,海鱼也有很多有毒的。
比如毒鱼类,这类鱼包括肉毒鱼类、纯毒鱼类、卵毒鱼类、胆毒鱼类、血毒鱼类、肝毒鱼类和含组胺鱼类。肉毒鱼类主要分布在海洋,生活在珊瑚岛附近,如海鳝科的黄边裸胸鳝。这些鱼的毒素称为雪卡毒素,对热十分稳定,是一种外因性和积累性的神经毒素。
以及刺毒鱼类。这类鱼通过其身体上的刺释放毒素。例如,魟鱼的尾巴上长有粗壮的刺,这些刺含有毒液,能引起红肿疼痛甚至昏厥。石头鱼和狮子鱼也是刺毒鱼类,它们的毒刺能引起难以忍受的疼痛,并可能导致死亡。
还有纯毒鱼类。这类鱼以纯形目鲍科各属鱼类为代表,其内脏含有剧毒,如河豚。河豚毒素为神经毒素,毒性比氰化钾要高近千倍。
总之,正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很多时候有些人为了一口所谓的鲜美、好吃赌上了自己的性命,这在医生看来必然是不值得的,希望大家不要乱吃没见过的东西,也不要什么都往嘴里塞。
文/嘉兴